屈衛明,男,1964年2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臨海市林場場長。屈衛明36年風雨兼程,帶領護林員們守護綠水青山,大力推進國有林場改革,開展荒山造林、修建林區道路、盤活蘭遼茶園、培育珍稀樹種、發展森林旅游,保住了森林資源,扶起了國有林場,闖出了一條具有臨海特色的“兩山”發展之路。屈衛明曾獲全國綠化勞動模范、浙江省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先進個人、“浙江好人”等榮譽。
36年堅守崗位
1986年冬天,屈衛明從部隊退伍,被分配到了當時條件最艱苦的臨海市林場蘭遼分場工作。當時他3點半從臨海市區乘公交車出發到尤溪鎮,再挑著行李走了15公里山路,到蘭遼分場已是20:30。第二天凌晨,天剛蒙蒙亮,他就看到林場人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掄鋤頭、清雜草、造林整地,干得熱火朝天。屈衛明被老林場人的工作熱情感染了,開始跟他們學習營林生產技能和管理經驗。此后36年,他以林為業、以場為家,把滿腔熱血揮灑在臨海林場的高山峻嶺上,讓昔日的荒山變成綠洲,讓往日不通道路的落后林區變成現在交通便利的美麗林區。
同甘共苦忠于青山
“落后絕不是國有林場的代名詞,林場要走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之路?!鼻l明說。 2008年以前,林場20個林區、點只有一條6.3公里的集材道,嚴重制約著林場的經營與發展。要想富先修路,屈衛明緊緊抓住當年省政府對國有林場基礎設施的扶持政策,爭取了170萬元資金用于蘭遼分場8.6公里的道路建設。根據交通設計院估算,路基工程需要600多萬元資金,還不包括6.4公里村集體山和個人責任山的林地政策處理費用,爭取到的資金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但是,這條道路是林場幾代人期盼的希望之路。他帶領團隊用了3個月時間,早起晚歸、走村入戶做村民思想工作,努力為林場建路節省更多的征地費用。平時,他帶頭承擔測量、定樁、扛大尺等工作,以減少工程建設支出。最終蘭遼林區道路僅耗資370萬元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主體路基工程?!拔覀冏龅倪@份工作是一份綠色生態的工作,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工作?!边@是屈衛明和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守住青山創金山
林場要發展,就要把“賣木材”變為“賣風景”。2013年,浙江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屈衛明知道,機會來了。他連夜撰寫改革報告,多方征求意見,多次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明確表示:“改革不是小事,不能為改革而改革,要符合林場和職工的利益,要抓準林場的發展方向,把生態建設放在首位?!庇纱?,林場改革有了明確方向。
經過兩年時間的爭取,臨海市林場從生產經營性單位轉為生態公益管理型,增掛“生態公益林保護站”牌子,林場正式開啟了“木頭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型升級之路。屈衛明帶領林場職工先后完成了更新造林1.5萬畝,森林撫育3.7萬畝,建設大徑材基地7000畝,培育珍貴樹種2000余畝,森林蓄積量從12萬立方米提高到25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蓄積和質量的雙提升。(責任編輯:郭雯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