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日照街道社工站志愿者們走近特困老人,通過開展繪畫活動,使老人們享受輕松、快樂的晚年生活。
為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溫度,近年來,日照市東港區把“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融媒傳播”三元一體深度融合發展作為深化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有效舉措,作為為民服務的重要路徑,以工作陣地、服務隊伍、服務對象、服務活動、社會資源、智慧平臺、工作機制“七個融合”為抓手,凝聚服務力量,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東港區“暖融融”三元一體融合發展服務品牌,提升了為民服務效能,形成了“社工引領志愿服務,志愿服務助推社會工作”的互動局面。
夯實工作平臺 壯大服務力量
打造“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融媒傳播”綜合體,實現了工作陣地共建共治共享,目前東港區有5個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陣地實現一體化運營。按照居民需求和規范化建設標準,設立了社工辦公區、個案工作區、小組工作區、多功能活動區等,為開展服務提供了保障。在村、社區建立了社工室,與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體化辦公和開展服務。
各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社工、志愿者等聯動開展服務,匯聚各方力量,彌補了服務力量的不足。
同時開展“社工賦能小組”,幫助社區、村一線服務人員和志愿者學習情緒管理、心理減壓等方法技巧,提升他們的服務能力。建立“社工加油站”。今年以來,共開展了走訪技巧、公文寫作、心理輔導等10余場培訓,培育了一批“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融媒傳播”“1+1>3”的專業人才。
聚焦多元化需求 服務精準實效
東港區將社會工作服務站始終聚焦的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高齡獨居老人、孤困兒童、殘疾人“五類重點人群”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五為”服務對象有機融合,建立了70歲以上高齡獨居老人、孤困兒童、殘疾人、低保家庭、特困家庭等5大類臺賬,每類臺賬包括個人信息、家庭信息等20余項信息,為開展服務提供了數據支撐。
“社工+志愿者”常態化深入社區、村居,廣泛走訪社區、村居“兩委成員”和居民群眾,了解民情,傾聽民聲,集聚民意,根據群眾需求特別是困難群眾的需求,建立了服務清單,重點為困難群體提供親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社會融入等各類關愛服務。目前各鎮、街道全面開展了“東風送暖——社會救助對象賦能項目”“東風送暖——孤困兒童同行計劃”“陌上花開,牽手成長——東港區困境兒童幫扶項目”“逆風飛翔,我們同在——東港區孤困兒童幫扶計劃”“村(社區)兒童主任賦能小組”“特困人員護工賦能小組”等專業化服務項目。
豐富服務內容 拓寬工作載體
各鎮、街道通過“五社聯動”匯聚各類社會資源,建立了資源清單,包括轄區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組織和文化等資源;同時,將各部門單位捐贈的資金、物資集中于社會工作服務站統籌調配,精準用于對困難群體的幫扶等,共同服務居民群眾。
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務機制,統籌調配社工和志愿者,共同開展服務。建立各級“和諧使者”進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督導機制,在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立“和諧使者工作室”,各級“和諧使者”作為督導,協助開展服務,滿足群眾需求。目前全區38名“齊魯和諧使者”“日照和諧使者”“東港和諧使者”都進入轄區內社會工作服務站,開展專業督導服務。
圍繞全區“港有愛”社會工作服務品牌建設,東港區打造了“暖南解憂,南事易辦”“石分有愛,臼在身邊”“新后村,心舒暢”等“一站一品”?!芭谌凇鄙疃热诤习l展,通過整合服務力量,拓寬服務路徑,深化了為民服務效能。陳疃鎮、三莊鎮打造了“希望小屋”,為困境兒童配備“溫暖包”;日照街道積極鏈接市、區總工會資源,為新就業群體打造“暖蜂驛站”,提供了充電、歇腳、喝水的場所;秦樓街道、南湖鎮、后村鎮等開展“公益市集”,鏈接了日照市中心醫院、銀行、養老服務中心以及理發、磨菜刀等資源,為群眾生活帶來了便利。(供稿:山東省文明辦 山東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