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中國文明網
廣東韶關
人文薈萃
是中原文化與南粵文化的交匯點
這里
森林資源豐富
被譽為
“地球同緯度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塊綠洲”
這里
農業特色鮮明
是中國蘭花、楊梅、銀杏之鄉
長效管理 品質提升
記者:韶關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主要做了哪些方面工作?
王瑞軍:近年來,韶關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抓品質提升。深入實施“東進、南拓、西融、北優”城市發展戰略,推進中心城區道路貫通聯網“10+1”工程,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三舊”改造,實施縣城“439”和鄉鎮“139”行動。
二是抓環境整治。全面開展網格化管理服務標準化建設,抓好市容秩序、城市環境整治提升,深入開展車輛亂停亂放、車窗拋物等交通秩序專項整治,扎實推進無物業小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居民區封閉式管理,加強“牛皮癬”整治,做好馬路市場和流動攤販的規范化治理、合理化疏導、人性化管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三是抓長效管理。認真落實路長制、樓長制、“門前三包”、戶外公益廣告管理等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健全市政、交通、應急、公安、水務等信息協同平臺,拓展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功能,規范化、數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注入脫貧攻堅的精神力量
記者:韶關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是如何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作用的?
王瑞軍:一是推進思想引領。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平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方針政策,引導廣大群眾凝心聚力、團結奮進。
二是推進文明實踐。全市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920個,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980多支,志愿者人數4萬多人,把人員資金、平臺載體、項目活動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集。
三是推進文明新風。通過基層宣講、知識競答以及文藝匯演等形式,說家鄉變化、講脫貧故事、曬幸福生活,利用重要節點和傳統節日,組織開展主題展覽展播展演等活動,展現我市脫貧攻堅成效以及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風貌。
四是推進移風易俗。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規范“媒人”行為,加強示范引導,推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動員組織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常態化開展評議,把移風易俗要求轉化為簡潔易懂、務實管用的條目納入村規民約。
五是推進文明創建。深入開展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推動貧困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開展科普和健康知識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生活衛生習慣。
打造“人心善、風物美”品牌
記者:韶關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是如何擦亮“善美韶關”這塊城市品牌的?
王瑞軍:“善美韶關”品牌的核心和實質歸納起來就是6個字:“人心善,風物美”。我們將突出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實施鑄魂立德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X”建設工程,推進核心價值觀示范點和主題公園建設。
二是大力培育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堅持每年舉辦“我們的節日”“愛心送考”“禮讓斑馬線”等品牌活動,組織“開學第一課”、文明交通進駕?!拔鍌€一”等專題活動,深入開展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評選活動,打造一批具有韶關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品牌。
三是大力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深入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開展“善美圈”關愛弱勢群體、“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村級志愿服務。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標準化、實施項目化、服務精準化、保障制度化,打造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示范點。
四是大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深入開展經濟社會領域失信重點問題專項治理,落實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加快建設政府與社會共同參與的聯合獎懲機制。通過微信公眾號、客戶端、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加大誠實守信公益廣告刊播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守信踐諾的良好氛圍。
五是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頒布實施《韶關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抓好韶關市“文明行為十五條”執行監督,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開展使用公勺公筷、“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主題公益廣告宣傳,開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活動,著力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