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中國文明網
遼寧盤錦
一座緣油而建、因油而興的年輕城市
這里
資源豐富,生態優美
人杰地靈,開放包容
這里
有堪稱天下奇觀的紅海灘
有享譽全國的大米、河蟹
這里
被譽為中國“濕地之都”“魚米之鄉”
為群眾做好事 辦實事 解難事
記者:您覺得文明城市創建給盤錦帶來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張成中:文明城市創建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城市變得更加美好、讓百姓感受更多幸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創建讓盤錦的老百姓過上了更好的日子。
我們始終把創建的著力點放在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上,堅持集中攻堅、補齊短板,國標線以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保持動態為零。把財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領域,在文明城市測評中的群眾支持率和滿意率,始終保持在接近滿分的狀態,這是對創建工作的最大肯定和最高褒獎。
同心同向 并肩奮斗
記者:您認為盤錦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最大優勢是什么?
張成中:全市140萬人民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巨大熱情就是盤錦創建的最大優勢。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基層,從干部到群眾,從社區到家庭,廣大人民群眾全力支持、齊心參與,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積極擔當,城鄉油地步調一致、協同動作,形成了盤錦獨特的城鄉聯動、油地融合的創建格局和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同向、并肩奮斗的生動局面??梢哉f,全國文明城市的功勞簿上,有每一名盤錦市民的努力和付出。
做好“1435” 市域治理工作模式
記者: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方面,盤錦做了哪些探索?
張成中:我用“1435”四個數字回答這個問題。
“1”就是強力推動“一網通辦”,全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持續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4”是指推進黨的建設與智慧治理、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闡舊輔新與闡舊創新、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四個融合”;“3”和“5”就是指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為市域治理插翅賦能,做實“三級平臺”和“五級應用”,實現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全力打造“百姓訴求、立即回應”“企業需求、黨政呼應”工作模式,蹚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點和盤錦特色的市域治理之路,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
退養還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盤錦如何處理城市發展和生態文明之間的關系?
張成中: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堅定不移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我們站在維護生態安全的高度,劃定并嚴守濕地保護紅線,“退養還濕”5726公頃,開展以遼河生態帶、科創、文創為主要內容的“一帶雙創”工作,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天藍水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8天、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位列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4名,生態已經成為盤錦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凝心聚氣 干事創業
記者:下一步的打算和工作安排是什么?
張成中:文明城市創建永遠在路上。與很多優秀的兄弟城市相比,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盤錦還有很多不足和差距。我們將秉持初心、不忘來路,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在體制機制上用力,在常態長效上用心,在為民惠民上用情,把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凝聚起來的精神合力,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勁動力,讓盤錦這座充盈活力的希望之城更具顏值、更有氣質、更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