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中國文明網
讓紅色精神永放光芒
記者:今年恰逢建黨百年,遵義作為紅色圣地、革命老區,在繁榮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安排?
魏樹旺:近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的殷殷囑托,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大力弘揚革命精神,以紅軍長征在遵義期間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創作經典紅色劇目《偉大轉折》,拍攝《遵義會議》《領袖1935》等多部紅色影視作品。
同時,統籌構建集教學、觀摩、體驗為一體的紅色教育體系,推動革命歷史與文藝、科技、研學、旅游等深度融合,大力培養“紅專家”和紅色講解員,成功創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8個、市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6個。
此外,我們還積極推進紅色文化“走出去”,擴大對外影響力,與江西贛州、陜西延安和廣西桂林輪值舉辦“紅軍長征論壇”,“行進中的遵義會議紀念館”主題展覽走進全國各地。
如今的遵義,紅色文藝繁榮發展,紅色景點人流如織,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在革命精神激勵下,遵義3年涌現黃大發、杜富國2位時代楷模。每年有超過5000萬游客到遵義瞻仰革命遺址、接受精神洗禮。
今年,我們將扎實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和全省“牢記殷切囑托、忠誠干凈擔當、喜迎建黨百年”專題教育,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大機遇,進一步砥礪初心使命、賡續精神血脈,讓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歷久彌新、永放光芒。
紅色沃土孕育文明之花
記者:遵義不但是紅色圣地,如今也是全國文明城市。您覺得紅色文化在文明城市創建和鞏固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魏樹旺:我們于2007年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于2017年成功獲得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此后一直在不斷地鞏固提升。
我們深知,文明城市的創建和鞏固,絕不是得一塊牌子、保一塊牌子,而是要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文明水平。所以,在創建之初,我們就以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為根和魂,不斷以紅色基因感召人、以革命精神激勵人。通過廣泛宣講紅色故事、大力弘揚革命傳統,老區人民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不忘根、不忘本、不褪色、不變質成為遵義兒女的鮮明特質,廣大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維護遵義城市形象的自覺性、主動性不斷增強,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在遵義遍地開花。
特別是我們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各大中小學校廣泛開設“長征課堂”,培養“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500多名,來自遵義老城小學的紅色義務宣講員張瑞凝,獲得“全國優秀志愿講解員”“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同時,我們還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文明水平大大提升。
如果把遵義比作一棵大樹,那么紅色文化就是沃土、紅色基因就是種子、革命精神就是主干,最終才枝繁葉茂,開出了文明之花,這是遵義的文明城市創建與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也是我們獨特的經驗和優勢。
靚麗紅城英雄輩出
記者:紅色文化對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用巨大,那么對于提升遵義的城市形象是不是也有著特殊意義?
魏樹旺:紅色是遵義最鮮明的城市底色、最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最靚麗的對外形象。紅色基因的長期浸潤、革命精神的長期熏陶,讓遵義這座城市英雄輩出。
前段時間央視熱播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里面有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冷槍英雄鄒習祥就是我們遵義人。還有“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黃大發,有新時代排雷英雄杜富國,最近又有“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簡春,他們都是紅城兒女的優秀代表。他們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甘于奉獻、不計名利,他們政治堅定、一心為民、苦干實干、百折不撓,充分展現了老區人民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和后發趕超的自信心。
近年來,在革命精神的感召激勵下,遵義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特別是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堅持把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新時代貴州精神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神密碼”,持續弘揚革命傳統、激發革命精神,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疫情防控阻擊戰、經濟發展突圍戰、防汛救災遭遇戰,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就。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貴州“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的重要指示要求,從歷史方位、國家戰略、全省發展“三個維度”看遵義,到2035年遵義會議召開100周年時,實現現代化水平在西部領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建成紅色傳承引領地、綠色發展示范區、美麗幸福新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