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月6日至7日,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期間,中國文明網記者對與會代表進行專訪。
對話嘉賓
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龔建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精神文明建設要辦實事、講實效,緊緊圍繞促進人民福祉來進行?!边^去一年,江西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強化思想引領、價值引領,注重實踐養成、榜樣示范,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整體上保持了積極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崇德向善觀念深入人心,城鄉整體面貌日新月異,社會文明風尚更加濃厚,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省將認真落實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精神,在守正創新中深化拓展,在開拓進取中深耕厚植,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江西篇章凝聚磅礴力量、鼓舞強大斗志。
高舉思想旗幟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召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又蘊含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民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
著力筑牢理想信念。以貫徹《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為抓手,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常態化發布“誠信紅黑榜”。按照“一個市認領一個節日,月月有活動”的工作思路,加強“我們的節日”品牌活動的統籌策劃,去年組織新余、撫州、宜春、上饒4個設區市分別策劃七夕節、教師節、“迎中秋慶國慶”、重陽節活動方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我的節日我傳承”等系列活動,形成了主旋律高揚、正能量充沛的生動局面。
著力樹立價值導向。認真做好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全省道德模范推薦評選工作,每季度發布“江西好人”,舉辦“好人故事會”,深入開展“好人幫好人”系列愛心公益活動,做好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禮遇幫扶,在全社會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著力培育文明風尚。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扎實開展“反對浪費、崇尚節約”文明行動。大力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組織開展網絡公益活動,抓好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觀賽等工作,不斷強化人們的公共意識、規則意識、文明意識。
著力完善育人體系。召開文明校園創建現場交流會,抓好“新時代好少年”推薦評選,開展“七一頌黨恩”“唱響中國夢”“書香伴成長”等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做好“十四五”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的整體謀劃,組織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考核評比,舉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骨干培訓班,打造“一校(社區)一師”的“網格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廣大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發展。
強化守正創新 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堅持全方位推動工作部署。2018年8月,全國試點工作啟動后,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選擇19個縣(市、區)開展試點。2020年3月,我省印發《關于推動全省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的試點方案》,在33個縣(市、區)開展資源陣地整合試點,著力打造“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試點以來,先后四次召開工作推進會,組織拍攝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紀實片,編印《江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案例集》,不斷壓實責任、總結推廣經驗、破解工作難題。同時,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建設百家示范點進行工作引領。
堅持統籌整合各類資源。召開全省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暨中心建設推進會,推動試點縣(市、區)將中心建設同鄉村振興、基層黨建、“五大創建”貫通融合,發揮更大效用。加強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動,組織省市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常態化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萬名文藝家下基層”“社科大講堂”等活動。統籌省、市、縣三級財政資源,在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的同時,推動各地采取多元資金籌集機制建立文明實踐基金,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
堅持提質擴面推動中心建設。推動試點工作向全省城鄉全面拓展,向高校、工業園區以及革命展覽館、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場館延伸。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推動各地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中心,確保工作力量到位。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干部隊伍培訓,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有關內容,納入省委黨校有關班次以及全省宣傳部長培訓班教學安排,構建省、市、縣三級培訓、考核機制。加快“兩中心一平臺”融通聯動,管好用好省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單平臺,培育“敲門嫂”“心連心課堂”“老兵宣講團”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
堅持為民靠民 提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實效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
強化共建共治共享。不斷深化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工作投入、力量保障、群眾發動、制度建設等各方面加大力度,讓創建既有“厚度”更有“溫度”。在新一輪的創建評選中,我省一批市縣成功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一批村鎮、單位、家庭、學校等榮獲全國先進,增強了信心,鼓舞了斗志。
強化聯動機制建設。制定出臺《支持省直和中央駐贛單位參與全省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制度,采取專題調度、學習培訓、暗訪調研、現場督導等方式,統籌協調、督促指導,組織開展“文明贛鄱下基層—文明單位在行動”志愿服務、文明窗口服務等活動,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創建格局。
強化鄉風文明建設。加強村規民約建設,深入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促進鄉風文明”行動,破除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打造優美人居環境,淳化農村鄉風民俗。開展“文明生態村”幫建等活動,大力抓好“村史館”建設,發揮紅白理事會和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