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閆紅蕾:培育冰城文明風尚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發表時間:2021-02-05來源:中國文明網
Play
Fullscreen
0:00
/
0:00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Mute

 

哈爾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閆紅蕾接受中國文明網采訪

  編者按

  1月6日至7日,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期間,中國文明網記者對與會代表進行專訪。

  對話嘉賓



哈爾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閆紅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近兩年來,哈爾濱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重在建設、以立為本,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努力培育城市文明風尚,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實現創建成果由群眾共享。

  一、突出價值引領,樹牢文明城市精神支柱

  一是學透新思想,凝聚新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具有強大的真理說服力、實踐指導力,又具有強大的思想引領力和精神感召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首要的就是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我市既注重抓住關鍵少數,發揮市委中心組學習的引領力,積極打造領導示范引領、制度布局完善、學習氛圍濃厚、學用結合緊密的學習格局,又堅持突出主體,面向廣大干部群眾,開展對象化分眾化理論宣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振興發展實踐,組織開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二是堅持制度化,推動常態化。我市堅持以制度促規范、以規范促常態,樹牢理想信念這個精神支柱。先后出臺《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工作方案》《關于學習宣傳貫徹黨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施意見》,把理論武裝、理想信念教育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冰城微學習”等各類學習平臺,持續興起“讀三卷、學四史、講五中”學習宣傳熱潮,推動學習教育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增強全市干部群眾堅守共同理想、實現共同夢想的信心和決心。

  三是搭建新載體,取得新成效。我市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契機,堅持縣(區、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推進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努力把中心建設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廣闊舞臺。目前,全市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個、在建7個,分中心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38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25個。

  二、深化創建活動,厚植文明城市群眾基礎

  一是舉一反三抓安全。2018年,哈爾濱市因發生“8·25”重大火災事故,被停止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一年。堅持“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把安全生產擺在突出位置,對重大和較大風險點,制定分級管控清單,加大檢查密度和頻次,以“一切歸零”的標準抓好防范;對一般和較低風險點,采取網格化管理與綜合執法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進行普查和抽查;聚焦電氣火災防控、地下場所、倉儲庫房、大型商業綜合體、在建工地等重點領域和場所開展安全專項整治和消防安全百日會戰,兜牢安全生產底線。

  二是聚焦民生補短板。文明創建既要堅持問題導向,也要堅持群眾視角,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我市圍繞城市發展和民生改善,全面啟動了老舊小區庭院和背街小巷提檔升級改造、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營商環境優化、消防安全整治、校園周邊文化環境凈化、城鄉接合部整潔以及創城氛圍營造等專項整治工作,下大力度疏浚交通堵點、清除管理盲點、打造環境亮點。2019年以來,新建市內道路近200公里,新增施劃停車泊位6.1萬個,拆除違建392萬平方米,累計查扣違停車輛5.3萬臺,查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5.17萬件,6個主城區的800多個老舊小區1628萬平方米,經過改造基本做到了老而不臟、老而不亂,中央文明辦復牌檢查組隨機抽查后給予充分肯定。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滿意度逐年攀升,由2018年的88.73%、2019年的95.80%,提升為2020年的97.8%。

  三是以城帶鄉全面建。哈爾濱市轄9區9縣(市)、198個鄉(鎮)(含鄉鎮改制街道辦事處)、1883個行政村,現有農業人口514.6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51.8%,是中國產糧第一大市,奶產量和牧業產值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大城市、大農村”結構特點十分鮮明。近兩年,我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龍頭工程緊緊抓在手上,出臺城鄉一體化創建意見,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薦新申報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7個、復查全國文明村鎮10個,命名表彰154個市級文明村鎮(標兵),評選“十星級文明戶”2327戶,全國鄉風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現場會在我市通河縣召開。

  三、弘揚時代新風,構建文明城市精神家園

  一是全面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堅持全面覆蓋與突出重點相結合、道德教化與法律規范相結合、傳承普及與創新發展相結合,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出臺《哈爾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修訂《哈爾濱市民文明公約》,以法治的剛性力量,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持續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風尚,不斷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二是積極推進文明新風培育。邀請公眾人物敬一丹、張譯等作為哈爾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形象大使,拍攝“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勺公筷”“節約糧食”等系列公益宣傳片10部;市直機關工委等8個部門向全體市民發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動”倡議書,招募遴選“公筷公勺示范單位”322家,制作發放公勺公筷5萬套、印制文明餐桌牌10萬個,讓公筷公勺成為餐桌“標配”,推動公筷公勺使用普及,堅決打好舌尖上的戰“疫”;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文明用餐、文明旅游、文明養犬、文明過節等主題文明風尚行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全市注冊志愿者已達128萬人,“雷鋒車隊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星期六”等躋身全國志愿服務“四個一百”項目。

  三是全面培育宣傳先進典型。組織開展全市“最美人民公仆”和“感動哈爾濱”年度人物等評選表彰,涌現出“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馬旭、“全國最美奮斗者”梁軍、“第五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郝麗穎、全省“70年70人模范人物”李慶長、徐在山、“弘揚龍江‘四大精神’重大典型”張寶金、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活動重大典型”張秀林等一批時代楷模,全社會善行義舉蔚然成風。

  四、助力脫貧攻堅,發揮文明城市溢出效應

  一是城鄉結對、文明共建。堅持“共創文明、共建和諧、共促發展”工作思路,推動城鄉“結對子、種文化”和文明共建、文化共享活動深入開展。組織全市937個文明單位與752個鄉鎮、社區、村和140個鄉鎮中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文藝演出隊、文藝社團、農家書屋結成“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文明共建幫扶對子,組織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9780人次,“講文明、樹新風”志愿服務活動160余次。

  二是送“禮”下鄉、文明共享。常態化組織志愿者開展送文化進基層活動,送電影、送戲、送書、送科技、送法律、送衛生下鄉活動,依托158個輔導基地,定期組織文化志愿者和書畫藝術家到鄉鎮社區進行一對一的“傳幫教”輔導培訓活動,幫助培養業余文化演出隊1497支,舉辦培訓班300多場,培育鄉土文化能人1142人。

  三是脫貧攻堅,文明在線。持續開展“千家文明單位助千村”活動,全市937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全部參與“結對幫扶”脫貧攻堅。2019年以來,開展扶貧扶智項目891個,幫扶貧困村163個、貧困戶6623個。僅2020年,全市文明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460.2萬元,重點幫扶建設社區星級文化志愿服務廣場、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室)、鄉村學校少年宮等文化活動陣地,推動1498個行政村實現保潔常態化。

  下一步,我市將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全面貫徹2021年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和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精神,著眼推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標任務,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持續譜寫精神文明建設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Scan me!
責任編輯:劉 鯤鵬 林 和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