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港口英雄民兵連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會后,連長李偉美接受了中國文明網記者的采訪,講述了這個光榮集體背后的故事。
廣東省惠東縣港口不僅有著渾然天成的優美景觀,更是我國重要的軍事戰略基地。在這里,有一支被譽為“南海長城”的英雄民兵連。
在連部大樓里的港口英雄民兵連陳列館中,記錄著這樣一個故事。
1962年10月7日,以張苞為連長的民兵連在港口小星山島與偷襲的敵特部隊進行了浴血斗爭,擊退了敵人,保衛了國家。1964年8月1日,這支英雄的隊伍被授予“英雄民兵連”稱號。
半個多世紀以來,民兵連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民兵換了一撥又一撥,民兵連的“紅色基因”一直傳承至今。
在港口,一家三代當民兵的有11戶,兩代是民兵的有27戶。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守,港口英雄民兵連的光榮傳統才代代相傳,續寫永不褪色的輝煌。
平日里,配合邊防戰士守邊疆。
疫情中,志愿服務敢當先。
斗臺風,舍生忘死沖在前……
紛飛戰火鑄就的鐵血基因,在今天依舊閃亮著耀眼的光芒。
在文明會客廳,記者見到了身著民兵作訓服的現任連長李偉美。留著短發的他走路堅實有力,談起話來平易近人,簡潔樸實,他的皮膚因長時間暴露于驕陽而變得通紅。在交談中,他向我們講述了港口英雄民兵連的故事。
李偉美回憶,在大大小小的任務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2003年抗擊臺風“杜鵑”的行動。
那時,臺風襲擊了位于港口低洼地帶的村落,港口英雄民兵連出動了60多名民兵對即將崩潰的海堤進行修復。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奮戰,勇敢的民兵不僅將堤壩修補完成,還把村里的群眾及時疏散轉移,為抗擊臺風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港口英雄民兵連。受訪者供圖
談到未來工作的計劃,李偉美說,剛剛獲得的“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對全連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勵,要用光榮的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民兵隊伍。
李偉美向學生講述英雄民兵連的事跡。圖片來源:惠州日報
“港口英雄民兵連的旗幟是用前輩的鮮血染紅的,我們大家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先輩優良傳統,打造一支能打勝仗、吃苦耐勞的光榮集體?!崩顐ッ勒f。(記者 賀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