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享譽中外的榨菜之鄉
這里是烏江邊上的美麗山城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
一個個琳瑯滿目的商都
見證了她日新月異的發展
從2018年到2020年
從入圍全國文明城區提名城區
到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區
重慶涪陵
正以嶄新的姿態邁步向前
2020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重慶市涪陵區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區”稱號。會后,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接受了中國文明網記者的采訪,講述了涪陵區文明城區創建背后的故事。
記者:涪陵區正式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區榮譽稱號,請分享一下您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周少政:非常激動,也非常興奮。我們涪陵區廣大市民聽到這個消息后都感到非常高興。我們這幾年創建文明城區大家共同努力,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
記者:獲得這塊金字招牌實屬不易,請簡單介紹幾個具有涪陵特色的創城經驗和做法。
周少政:首先,我們在機制建設加強領導。我們主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第一,奠定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實行區委政府、政協主席“雙指揮長制”;第二,我們建立紅白旗制度,堅持每個月評比一次,給做得好的單位發紅旗,給做得差的單位發白旗;第三,堅持三管齊下,市民自主管理,智慧管理,精細管理。
涪陵區文明單位工作人員走村入戶,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圖片來源:重慶文明網
其次,堅持品牌打造。一是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塑造,為市民樹立榜樣和典范;二是文明禮儀的培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文明理念深入每個市民心中;三是壯大志愿者隊伍,全區有15萬人參與到志愿服務當中來,而且隊伍還在不斷壯大。
志愿者在小區井蓋上進行公益主題涂鴉。圖片來源:重慶文明網
最后,堅持創建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建為民,共建共享。我們從創建工作一開始就提出,市民是我們創建的主體,創建工作不能上頭熱、中間涼、下面冷,要調動全體市民的創建熱情,讓大家熱情支持,廣泛參與。
青山綠水之間的重慶涪陵區首個三線建設文旅融合主題小鎮——816小鎮。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記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涪陵區應該如何鞏固創建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做到“行千里,致廣大”?
周少政:精神文明建設既是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更是我們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
干凈整潔的涪陵。圖片來源:重慶文明網
首先,在常態化、長效化上下功夫,把文明城區的測評方法作為我們推動工作的方法,不斷提高全國文明城區這塊金字招牌的含金量。
其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仍要持續不斷動員全體市民參與到創建工作當中來。
第三,不斷提高創建水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此次創建成功是一個起點,我們要在機制建設上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在加強領導、加大投入上下功夫,使我們“全國文明城區”的稱號名實相符。(記者 賀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