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賀云翱:齊心合力 守好“精神家園”
發表時間:2019-03-14來源:中國文明網
Play
Fullscreen
0:00
/
0:00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Mute
視頻來源:中國文明網

 

  文化遺產是國家軟實力非常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記者:賀委員您好,我看到您今年的提案里面有關于遺產保護方面的一些內容,您為什么如此關注這樣一些內容呢?

  賀云翱:我是40多年來一直在從事考古學的研究。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增加了一個研究方向,就是關于遺產保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注意到文化遺產,首先上升為文化建設?!拔逦灰惑w”現代化大的格局中間,文化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我當時覺得這項事業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我就開始致力于涉及文化遺產方面的研究,前前后后做了幾百個課題,幾乎走遍了全國,當然也包括西方國家的,我們周邊的,特別是日本、韓國去考察和交流。中外比較過后,能夠更加清晰看到中國的文化遺產特殊的地位,如今講中國特色、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也是國家軟實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戰略性資源。

  要特別重視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

  記者:您其中的一個提案是《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利用的建議》。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很多城市的原創氣質被人淡忘,每個城市建設以后似乎煥然一新,但又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歷史文化名城如何在發展中保留住自己的文化底色?

  賀云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從1982年開始。也可以講,基本上伴隨著我們改革開放整個過程。我們知道,城市越有特色,有文化的底蘊、文化的展現,就越有魅力,對人民越有凝聚力、家園感。所以,中國政府特別重視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出臺了很多相關的法規、文件,不斷推動這項事業。

  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中,由于一些建設方面的失誤,導致了很多歷史文化名城,一些歷史街區、歷史風貌、歷史資源,在建設中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尊重。要么就是被建設中破壞,要么在維修中間沒有注意原真性保護,拆舊建新,或者改變了原來的一些風貌。還有更嚴重的,把一些歷史街區、歷史古鎮遷走,出現了“千城一面”“百城同貌”。城市失去了特色,失去了自己的底蘊,也失去了千百年的這種積累。這種問題一定要得到禁止。

  我們在調查中間發現,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涉及的部門太多。如果從中央到地方能夠形成合力,一個活態的、整體性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就有了。所以只有有更高層面的總領、協同,我覺得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

  要用政策支持留住鄉村“靈魂”

  記者:這幾年歷史文化名村的旅游價值日益凸顯,外地游客大量涌入,非本土商品也進駐到村里,喪失了村落原有的肌理和歷史文脈,人們往往覺得商業化太濃。但如果不走商業化的模式,這些名村名鎮又很難來維系它的開發保護,對于這種矛盾您怎么看?

  賀云翱: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問題真的是非常普遍,歷史文化名村在保護和利用層面,在資金投資和資金回收和產出方面,以及文化的保護傳承,長期的利益、眼前的商業運作的模式之間,產生了很大矛盾,導致了很多歷史文化名村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失去了最本真的價值。

  我們為什么要保護這些名村?中國的農業文明已經有了1萬年以上的歷史,我們曾經有非常非常多的鄉村,城市也是在鄉村基礎上誕生的。中國的農業文明基礎,其實就是鄉村。但是在現代化背景下,傳統鄉村迅速被改變?,F在真正保留了原風貌的歷史風貌,已經不到5000個,有人說不到3500個,而且每天還在消逝。所以很多學者發出了呼吁,保護鄉村,保護1萬年以上中國農業文明最基本的形態,或者保護農業文明的基因。

  在這種背景下,我覺得在工業化進程中,我們從保護中華優秀的傳統農業文明、傳統農業文化角度上,我們來保護鄉村的傳統文化,保護鄉村的歷史文化。如果說這些中國萬年以上的農村、傳統的鄉村,在我們這代人手上完全消失,我們沒有辦法向歷史交代的。

  我專門研究過你剛才講的問題,商業投資和鄉村保護之間能不能協調?這可能國家也同樣需要一些政策性的安排。在鄉村振興中,有沒有可能專門為歷史鄉村的保護出臺一些相關規定,在政策方面給一些必要的支持。我想這些歷史鄉村他們的形態、他們的人地關系、他們的業態、他們豐厚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這些足夠吸引人的。他們靠這些遺產可以創造發展的動力和文化的品牌,包括旅游的效應,并不一定完全要商業化的操作,完全拋棄了保護的這種責任和要求,完全推向市場。

  要找到根本性的方法 解決歷史文化名村發展的動力

  記者: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人,但現在很多歷史村落都面臨著“空心村”的現象,文化的元素需要有人記載,有人搜集、整理,對此,您有什么好的對策和建議?

  賀云翱:確確實實歷史文化名村出現了“空心村”的現象。我在江西做過調查,注意到江西的歷史文化名村,有兩種名村,一種人氣比較旺,環境得到了改善,農業得到了保護,鄉規民約也得到了執行。應該講人也比較多,發展得很好。但是,有的歷史鄉村確實是墻倒屋塌,一些歷史的建筑破敗不堪,無人維修,村子里人很少。這就說明什么?只要這個村子賦予它一種活力,賦予它一種發展的能力,村民是可以回來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離開鄉村到城里打工的。如果說我們在自己的村子里活得很好,干嘛要去打工?

  所以我覺得可能還是要找到一些根本性的方法,解決歷史文化名村自身的一些發展的動力、發展的地位。因為這個歷史文化名村不是一個村子的,那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我們國家的財富。我們可以有更多游客進去,我們把文物保護得更好,讓村民們擁有更好的生活發展空間,他們何嘗不愿意回來,共同做好這件事情呢?我在南京地區也做過一些社會性研究基地,我覺得研究基地只要做好,確實人氣還是很旺的,這就說明我們可以把這個工作做好?,F在產生問題不奇怪,這是進步中的問題。只要我們大家共同面對實際,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總結這些成功案例經驗,去尋求那些失敗的原因,精準、精確來制定對策,以我們現在國家的發展力量和各方面的保障,我們可以兩全其美地保護好、發展好。(記者 胡楊 攝像 鄧植尹)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