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王主任,您好。
王鴻鑫:您好。
記 者:歡迎您來到文明會客廳。您是什么時候到北京的?
王鴻鑫:我是昨天晚上到的。
記 者:是坐飛機來的嗎?
王鴻鑫:是的。
記 者:作為飛機設計師,您平時坐飛機的時候,關注點和我們是不是不太一樣?
王鴻鑫:應該有點不一樣。當我坐在飛機客艙,飛機開始滑行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我們平時工作的場景,比如說:切斷系統,放下起落架,飛行員拉油門桿到反推位。
記 者:那您坐一次飛機還挺辛苦的。
王鴻鑫:作為飛機設計師,飛行員如何使用飛機以及市場需要什么樣的飛機都是我們特別關注的。
記 者:您是C919的主任設計師,您從小就有一個飛機夢嗎?
王鴻鑫:因為我家鄉在農村,不敢說從小就有飛機夢。我國的第一個支線機ARJ在2002年國家立項批準,我是2003年參加工作的。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國力的增強,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飛機事業,也不可能有ARJ和C919這兩個型號。我剛參加工作時,ARJ綜合實驗室的廠房還沒有開始修建,原來運-10的一些老廠房已經破舊不堪,我們就從丈量尺寸開始,丈量尺寸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接下來我在ARJ系統綜合實驗上工作了八年,直到ARJ21首飛成功。在ARJ21首飛之后,我就從事C919飛機試驗規劃工作,后來擔任C919的液壓起落架、剎車系統和管路系統集成設計與驗證工作的主任設計師?! ?/p>
記 者:現在一提到C919,大家都會想到大飛機,這個“大”指的是什么?
王鴻鑫:大飛機是相對于支線機的一個泛稱,一般我們把150座以上的干線飛機就叫大飛機。C919和ARJ21相比較,尺寸上確實也大。C919現在的機身長度能夠達到39米,ARJ21約33米。C919的翼展方向也比ARJ21大很多。C919不管寬度還是長度都是比ARJ機大。第二,載客量上來說,ARJ21一般是78座到90座,而C919是158座到168座,數量上也都翻倍了。從航程上,ARJ21這款飛機的滿客也就是標準航程是2225公里,而C919的標準航程已經達到4000公里。
記 者:4000公里,如果我們做個比喻,比如說從北京可以飛到哪里?
王鴻鑫:從北京到上海大概是1000多公里,4000公里就是說它不用加油的情況下能往返兩趟,而ARJ才只能飛一趟,就是這個概念。
記 者:飛行能力更強了。
王鴻鑫:“大”還可以從技術的復雜程度上來說,因為C919這樣系統工程的設計,確實也比ARJ復雜程度高,所以它也是一個大工程?,F在C919已經成為大飛機的“代言人”。
記 者:工程越復雜,是不是需要涉及的面越大?
王鴻鑫:C919有幾百家企業作為產業鏈的延伸,大概有三十幾所高校也都參與到整個C919的研制過程中。
記 者:今年是您接觸C919的第十年了,2017年的5月5日那天,您一定不會陌生。
王鴻鑫:不會陌生,那是C919首飛的日子。
記 者:當時您在現場嗎?
王鴻鑫:在,我正在指揮大廳。
記 者:當時大廳是什么樣的場景?
王鴻鑫:飛機起飛之后,指揮大廳里保持正常、有序的指揮,飛機安全返場之后,大廳里一片沸騰。當時我們團隊里有喜悅的,有由于喜悅而流淚的,各種各樣的場面都有。我們的一位老專家程不時副總設計師也流下淚水。程不時老總的淚水,我理解是他對整個航空事業的情懷,這是對國家強大和進步感動的淚水。而我們在場設計師的眼淚,那是自豪的,是給自己交出一份答卷而感動的淚水。我認為這兩種淚水可能有不同的含義。
記 者:您剛才打了一個比方,說這是一份答卷。
王鴻鑫:可以這么說。從2008年到2017年已經是9個年頭,大家把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轉化成一個載體、一個產品、一個型號,所以我們認為它就是一份答卷。特別是民用飛機,它的整個研制過程是非??b密的,也就是說從圖紙設計到產品制造,到最后飛行,每個階段都是跨越式的。
記 者:這張卷子做了9年,難嗎?
王鴻鑫:難,但是很開心。
記 者:在首飛之前有沒有經歷過一些挫折?
王鴻鑫:有,而且也有很多小的挫折。
記 者:我們聽說在首飛之前要做一系列的試飛,中間第一步叫做低速滑行?
王鴻鑫:對的。
記 者:當時您是在負責這項工作嗎?
王鴻鑫:當時我確實是負責這項工作,它是所有飛行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我們從總裝制造到試飛取證的第一步,就像小孩第一天會走那樣,雖然當時C919第一次滑行只有50米。
記 者:50米是什么概念?正常應該是多少?
王鴻鑫:正常的話,可以是一公里。第一天滑行過程中發現個問題,就是C919在滑行過程中,當飛行員踩剎車和松剎車的時候,飛機出現了橫向的抖動。飛行員和飛行機組為了保證飛行的安全,在沒有定位到問題之前就終止了后續的滑行。我們通過測試數據的分析,最后認為是由于整個剎車控制律引起的抖動。
記 者:這個問題找出來了,什么時候解決的呢?
王鴻鑫:我們當時通過故障復現等等一系列分析和驗證手段,最后鎖定是剎車控制律的問題。這個過程大概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外方供應商認為,抖動是由于結構振動等原因引起,而我們認為是剎車系統引起的。我記得我當時是團隊中年齡相對比較大、參加工作時間比較長的,剩下的幾個主管設計師,有的參加工作剛到十年,有的還不到十年。外方供應商是一個擁有幾十年專業產品研制經驗、長期工作在民用航空的專業團隊,所以他們認為自己的權威性更高。但我們還是堅持自己查找問題的方法和方式,最后我們把意見報告給總師系統,最后總師系統果斷地決策,要求外方供應商按照我們的要求去更改。所以大概用兩個月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
記 者:這兩個月當中您是怎樣一種狀態?
王鴻鑫:特別難熬,由于我們的工作導致了整個飛機首飛的延后,我們在走廊里看到機組同事和領導都有愧疚感,這真是我們的心情。
記 者:現在首飛成功之后再看這個問題,對于整個C919的實驗包括研制的過程來說也是寶貴的財富。
王鴻鑫:你說得特別對,現在任何的技術問題都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我們自己要吃透需求,吃透技術,我們自己要有一套體系和理論方法去做一些驗證。
記 者:要做到技術的中國主導。
王鴻鑫:對,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在技術上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記 者:是,最終還是成功了,所以還是要對您說一聲:恭喜!我想這個“恭喜”不僅僅是所有中國網民想對您、對C919、對“商飛”說的,其實我們了解到,首飛成功之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向C919的成功發了一封賀電。
王鴻鑫:對的。
記 者:中共中央、國務院給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的賀電中提出:“努力把大型客機項目打造成為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工程”。在您看來,這里的“標志性”體現在哪兒?
王鴻鑫:我覺得大飛機,就是C919,確實可以擔得起“標志性工程”這個稱號。為什么呢?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增強,有條件、有能力從事大飛機這樣復雜高端的產品研制。我們現在掌握了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第二,C919因為是高復雜的產品,它要有一個特殊的管理方式,比如說C919設計和適航取證,對國家來說都是突破。
圖片來源:中國商飛試驗驗證中心
記 者:我們在很多的報道中都可以看到在“商飛”很多場合都懸掛著“四個長期”的標語,比如上面這幅照片。
王鴻鑫:這是C919的系統綜合實驗室鐵鳥大廳。鐵鳥是一個綜合實驗臺架,按照飛機1:1的尺寸設計,把影響飛機的重要安全系統,像飛控系統、液壓系統、起落架系統,包括剛才說的剎車系統,都裝在這個臺架上,進行充分的測試。
記 者:這個實驗室后面非常醒目的有“四個長期”這幾個字。
王鴻鑫:大飛機創業精神有三個方面,第一個精神叫“航空報國”。程不時老總的眼淚,我覺得就是航空報國的情感流露。第二個就是“四個長期”,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第三個就是“永不放棄”。事實上從運-10、程不時老總到我們現在青年的科研團隊,我們一直在遵循著這樣的航空夢,從來沒有放棄過。
記 者:在這里就要替廣大網友問一個問題了,我們經常聽說C919,也在畫面當中看到C919,什么時候能坐上C919?
王鴻鑫:我相信很快了,今年的103架機這個月底就首飛了。首飛就要投入一個試飛工作,后續我們要有6架機投入一個多地試飛驗證取證的工作。試飛工作還受氣候條件影響,比如說,大側風試飛,需要風的時候要有風;我們需要結冰的時候,要有結冰條件?! ?/p>
記 者:所以這需要有一個時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王鴻鑫:對。不僅需要我們整個團隊的不斷努力,而且還得有氣候條件,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支撐。我個人認為,不久的將來,國人就可以坐上我們自己的大飛機了。
記 者:心向往之,大家共同努力吧。我們了解到,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也是咱們的全國文明單位,那全國文明單位當中黨建是非常重要的,聽說在您的黨支部當中,也有非常多的青年黨員是嗎?
王鴻鑫:我們現在的青年黨員比例在80%左右。
記 者:這個團隊很年輕?
王鴻鑫:對的。因為中國商飛成立是2008年,從成立到現在,公司本來就很年輕,所以說我們大部分都是2008年之后加入到大飛機事業中來的,但是我們成長速度很快。
記 者:那您怎么看待基層黨建工作?
王鴻鑫:我覺得包括C919從立項到現在取得的成績,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還是很強的。因為我們要踐行大飛機航空報國的精神,踐行“四個長期”,踐行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們大部分黨員也起到了先鋒模范的作用。同時我們也認為,黨建工作與型號研制的中心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說的這種精神靠什么?我們不能放在嘴邊,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每個人的付出,靠的是黨員的先鋒模范。我們支部也開展了一些非常具有特色的活動,我們叫“四心”活動。
記 者:哪“四心”?
王鴻鑫:第一,責任塑匠心;第二,管理鑄精心;第三,發展聚恒心;第四,關愛暖人心。
記 者:我們經常說偉大時代孕育偉大工程,偉大工程助推偉大時代。咱們C919的總師吳光輝,他曾經也說過一句話,“我們面前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睂τ谶@句話您怎么理解?
王鴻鑫:我認為這些關鍵核心的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和要不來的。我們別無他法,只有埋頭苦干,只有不忘記總書記的囑托,一以貫之、鍥而不舍、扎扎實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我們要履行航空人的職責,去追求、去突破各項的關鍵技術,攻破各個山頭,才能完成未來的國家大飛機的事業。
記 者:圓夢的過程可能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接力奮斗的過程,那我們也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C919,送給我們國家的大飛機事業,希望他們能夠和C919一樣,一飛沖天,越飛越高。謝謝您。(記者:范曼瑜 攝像:劉鯤鵬 林和 趙洋 攝影:朱麗晨 編導/剪輯:高晟寒 監制:鄧植尹 責任編輯:賈玉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