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宋院長,您好!歡迎做客文明會客廳。
宋兆普:各位網友好!
記 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據我所知,您從醫也有40年了吧?
宋兆普:有39年零兩個月了,15歲跟著父親開始學醫,今年54歲了。
記 者:在近40年的從醫之路上,我相信一定有很多難忘的經歷。為了講好今天這場故事,我們也特意準備了一部電子相冊,咱們所有的故事都從這部相冊說起好嗎?
宋兆普:好的,謝謝。
記 者:現在我們來看第一張,“父子情深”,這張相片是您和老父親的合影?
宋兆普:是的。
記 者:父親在您印象當中是位什么樣的人?
宋兆普:父親是非常嚴厲的一個人。
記 者:我能不能這樣理解,您選擇做醫生這個職業,多少還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和家庭的熏陶?
宋兆普:是的,我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他的病人非常多,每天都有200多個。那時,看到很多病人很痛苦,有的甚至是被抬著來求醫的,通過他的治療恢復了,我也感到非常高興,就覺得從醫救人這個職業很好。
記 者:說到中醫,我想改革開放這40年來,我國中醫藥事業所取得的發展和成就是清晰可見的。
宋兆普:是的。
記 者:您作為中醫世家(的一員),同時也是常年扎根在百姓中的基層中醫,對此的感受應該是更深刻的。
宋兆普:是。我的老父親1979年退休,正好趕上改革開放,40年來,我見證了一個農村的小診所變成現在占地三四萬平方米的綜合性醫院。原先,老百姓就醫很不方便,而且缺醫少藥。這幾年,醫療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新農合政策實施以后,老百姓受益非常大。以前很多病看不了,現在能看了。再比如醫療設備,以前在縣里做一個CT都很難,后來慢慢這些醫療設備普及了,新農合也普及了,醫保也普及了。這幾年黨和政府對基層的醫療投入也比較大,我們在基層非常受益。十九大以后,新的政策出來了,中醫藥法也出來了,以前很多方法實施不了,現在都可以了。
記 者:剛才說到老父親,說到您所熱愛的中醫事業,我覺得您還是有很多想法、很多情感想去表達。那咱們接下來再談的話題,您應該會有更多想說的故事,咱們來看下一組相片。
宋兆普:可以。
記 者:這是您和孩子們在一起。
宋兆普:對,這是我在新疆和田。
記 者:如果說父親是您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這些孩子是不是您生活中最牽掛的人?
宋兆普:說實話,我最牽掛的就是孩子們,也就是病人。
記 者:和他們在一起,心情怎么樣?
宋兆普:每天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病人好了。從來時很痛苦,到走時痊愈了,這是作為醫生最高興的事情。我1992年接觸到腦癱孩子,接觸以后,我覺得這些孩子更應該去幫,更應該去救。尤其是2009年,河南省民政廳領導聽說我們金庚醫院治療腦癱,治療效果非常好,叫我去福利院看。當時去福利院的時候,我沒想到福利院70%的孩子都是腦癱,看了以后很震驚,心情也非常沉重,我覺得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救治。
所以,從2009年開始,我陸陸續續開始救治,第一批是128個孩子,到現在是3160多個棄嬰,都是腦癱棄嬰,用中醫中藥加上康復治療。治療以后,很多孩子正常了。說實話,看到孩子原來智力低下,變成聰明的孩子、正常的孩子,作為醫生,高興!非常高興!
2015年,也是機緣巧合,新疆和田的人來我們醫院看病,看到了很多腦癱孩子在這兒治,他說你去我們那兒看看,說了幾次。2015年6月4日,我去了新疆墨玉福利院。之前我聽說的是20個孩子,結果到那一看是370多個孩子,很多孩子已經錯過治療期。還有一些孩子,我檢查后說能治好,那些家長都嗚嗚地哭。當時我也非常激動,我說,我先接到汝州救治10個孩子,然后,我幫你們培訓點人。
2015年10月7日,我們和他們聯合開辦了第一家腦癱醫院。我們提供技術、提供藥,給他們培訓,他們提供場地,我們無償地幫他們。
記 者:就相當于把技術和人員扎根到新疆了。
宋兆普:對!因為我覺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教他們家長學會技術,孩子好了,家長又學會了技術,將來也有個職業。他們自己也說,原來是一個農牧民,現在變成了一個醫務工作者,大家很高興。通過這個事情,我覺得一個普通醫生真心真意給老百姓辦好事、治好病,老百姓是感恩的。同時,我們通過治療這些病人,也獲得了豐富的經驗。
記 者:一直以來也有這樣一個說法:學醫難,難于上青天。很多年輕學子,往往也是因為學醫比較難而放棄了。那對于這種(中醫)醫學專業遇冷的現象,您怎么看?
宋兆普:我覺得這些學子不知道學醫的最大樂趣是救人,人生的最大財富是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說實話,做醫生、尤其是中醫,剛開始是非??菰锏?,但是如果你為了一個目標——“當一個好醫生”,只要勤奮、只要認真、只要堅持,那些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并且你會越來越高興,心里越來越覺得幸福。
記 者:所以說好的文化需要有人來傳承,好的事業還要有人去發展。
宋兆普:是的。
記 者:好,現在我們來看第三組相片。這上面有很多感謝信,這么多年了,您有沒有統計過,像這種感謝信、錦旗收到過多少?
宋兆普:記不清了,因為每年我這個墻都是掛得滿滿的,第二年又都收起來了。
宋兆普:作為醫生,我覺得首先得有仁心、仁術,懂得感恩,這是醫生的追求。
記 者:我聽很多人都說,“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還是很有道理的。
宋兆普:是。首先我父親講了,習醫之人必須有德,無德者不可從醫。古人在《本草繪》這本書上說,造藥的人是雙眼,用藥的人是單眼,吃藥的人是雙盲,盲人。醫生和病人之間是良心活兒,作為醫生必須要有良心,沒有醫德,做不了好醫生。人這一輩子,能夠為老百姓、為人民服務,多救點人,等到老了,心里也會感到非常高興。
記 者:這么多年了,您除了贏得了百姓的好口碑之外,我們也知道您收獲了很多的榮譽,有相片為證。
宋兆普:這是今年的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
記 者:還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宋兆普:對,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還有全國助殘先進個人。
記 者:在這么多榮譽當中,您覺得最有成就感和獲得感的是哪一項?
宋兆普:去年獲得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以后,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這是我獲得過的最高榮譽。說實話,一是覺得這個擔子重,二是感覺要思考怎樣把醫生這個職業干好,為老百姓服務好。怎樣精益求精,怎樣救治更多腦癱孩子,用最好的方法把中醫中藥發揚光大,把中醫文化弘揚好。
我覺得在基層,作為普通醫生,看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黨和國家卻給了我很多榮譽。下一步我就想,把我的技術、經驗傳承好發揚好,讓更多的醫生、更多的醫務工作者不忘初心,把本份做好,去救更多的人,去服務更多的百姓。
記 者:長年的超負荷工作,其實對您的健康還是有影響的。我們也看到,您現在正值中年,卻已經滿頭銀發了,有沒有后悔過選擇今天這條路呢?
宋兆普:說實話沒有后悔過。
記 者:從來沒有?
宋兆普:沒有。這頭發白是2010年的時候,當時新疆128個孩子過來了,怕孩子有閃失,我基本上三點之前沒睡過覺。過去不相信一夜白頭,當時兩個月一下子就白完了,中間還犯過兩次心臟病。我覺得這些孩子太可憐了,是天底下最可憐的孩子,尤其是腦癱孤兒,孩子祈求你的眼神你不能看。
記 者:所以您最怕看孩子的眼睛。
宋兆普:對??吹竭@些孩子,作為一個普通人,你都想伸手去救,何況你還是一個醫生,還是黨員。所以我說必須救!十幾年挺過來了,現在好多了,以前是不敢說,一說這些就不由得流淚。
記 者:我看您眼睛已經濕潤了。
宋兆普:怎么說呢,非常非常難,堅持10年,救治3000多個孤兒,可以說這個難、這個操心無法用語言去表達。
記 者:接下來我們還有幾位小網友想跟您說幾句話,您想不想聽一聽?
宋兆普:好。
記 者:來,咱們一起來看一看孩子們。
宋兆普:這是東東,這是文博。
記 者:您還記得他們的名字。
宋兆普:在美國。
記 者:被美國(家庭)領養了?
宋兆普:在美國西雅圖。
記 者:我想這些孩子是您生命中的天使,這些孩子的信任和期待,是支撐和激勵您在今后這條路上繼續無怨無悔走下去的一個動力。
宋兆普:我非常慶幸從醫了,也非常感恩我的父親把我引到這條路上來。下一步我會把我所學的、所感悟的技術,把這些好的方法提煉、歸納、總結,把咱們祖國的中醫文化發揚好、傳承好。
記 者:我們也希望在您的帶動、引領和感染下,中醫文化能夠福澤更多的人。相片看完了,今天的故事也講完了,孩子們的心聲,還有咱們今天這部電子相冊,也作為我們中國文明網的一份禮物送給您,祝您身體健康。謝謝宋院長!
宋兆普:太感謝了。
?。ㄓ浾撸郝泛?攝像:劉鯤鵬 林和 趙洋 攝影:朱麗晨 編導/剪輯:高晟寒 責任編輯:陶恒 監制: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