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杰:“公誠勤樸”最是你
發表時間:2018-09-25來源:中國文明網
Play
Fullscreen
0:00
/
0:00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Mute
  王亞杰:你好。謝謝! 
 

  記者:王書記,您在西大工作、生活多少年了? 

  王亞杰:工作、生活了將近三年。我在西大還是個新生。 

  記者:新生,但也足夠了解西大了。我不知道您有沒有留意這樣一個評價,就是說西大有點特別,還有點神秘。 

  王亞杰:這個說法還是傳得比較多的。

  首先是說它的獨特,其實西大是個“出生”就很獨特的學校。1902年,我們國家正處在變法求強的時代,當時的陜西巡撫升允向光緒皇帝上了一個奏折,要興辦新學,就創辦了現在的西北大學的前身——陜西大學堂。所以西北大學是巡撫奏折、皇帝御批成立的。所以它的出生就非常獨特。 

  第二個獨特,它的生源、學源非常獨特,西北大學整個發展歷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學源,一個就是陜西的陜西大學堂,另外一個學源就是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這兩股血脈交融,形成了今天的西北大學。

  第三個獨特,西北大學的使命非常獨特。西北大學從成立的那天開始,跟變法圖強、救亡圖存、奮斗自強,有密切的關系。門戶打開以后,中國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大挑戰。睜眼看世界以后,中國下一步怎么走?仁人志士都在談,清政府也試圖通過變法來圖強。在抗戰期間,我們整個民族處在救亡圖存的階段,當時的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天津的北洋工學院到了陜西,和西北大學共同形成了西北聯合大學。大家都知道西南聯大,其實同時代,同樣有名有實力作出同樣貢獻的還有西北聯大。只是過去宣傳得不夠??箲饎倮院?,當時的大部分師資留在了當地,成了西北大學重要的師資力量,不乏一大批名家學者。 

  所以西大的獨特性,從出生,到學源,到使命。西大的辦學第一宗旨就是要扎根西北大地,鞏固國家西北邊防。幾十年來,西大初心沒改、使命沒變,也主要貢獻在西北地區。西北大學培養的學子迄今已經超過20萬人。 

  記者:那看來,這個評價還是蠻準確的。全國文明校園其實是一個很有分量的牌子,對于西大來講,獲得這樣一項榮譽,您認為意味著什么? 

  王亞杰:這意味著我們過去孜孜追求、持續改進、不斷提升的文明校園建設得到了最高的褒獎,同時也意味著西北大學辦學治校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上。西大創建文明校園基于一個重要的基礎認知——沒有精神文明,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物質文明,沒有一流的精神文明,也辦不成一流大學。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從1995年開始,西北大學就逐級開始創建文明校園,經過幾代人持續不斷地努力,終于在去年獲得殊榮,標志著我們23年的努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王亞杰: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給我們指引了下一步辦學治校的方向。 

  記者:那么在23年逐級創建的過程當中,最深刻的體會是什么? 

  王亞杰:文明是一種自覺,是一種行為,不是一個口號。既然是文明校園,那校園中的每個人、每個方面,都要體現出文明素質,達到文明的要求。文明創建的過程,是每個西大人在每個方面向文明看齊、踐行文明的過程??梢允钦f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從學生的入學到畢業,從課堂到澡堂到食堂,從老師到管理干部到服務人員,都圍繞“文明”二字做文章,通過文明管理、文明教學、文明教育、文明行為,來體現文明內涵,提升文明素質。最大的特點,一個是全員的,每一個西大人都參與其中;第二是全方位的,不能是有些方面文明,有些方面不文明;第三是持續不斷,年年有進步,歲歲上臺階。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很多個文明。在塑造和養成文明的過程當中,沒有哪些您印象特別深刻的故事? 

  王亞杰:故事非常多。西大是一個獨特的學校,獨特的精神、獨特的價值和獨特的文化。我講兩個小故事,比如王戍堂老先生,他以華人命名的,以中國人命名的定理,叫“王氏定理”,是一個數學方面的大家。在他退休以后,每周三、每周日他義務到課堂,給同學們講科學,講科學價值、講科學精神,用科學精神開啟文明、引領文明。 

  記者:他本身這樣的行為其實也是在傳播文明。 

  王亞杰:本身科學就是文明,文明就是科學,所以我們的文明起點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而且這樣一個起點是若干代西大人傳承、繼承、發揚、創新而來的。還有我們的張豈之先生,今年都91高齡了,大家經常在西大,在課堂,在講臺,聽到他洪亮的聲音,看到他神采奕奕的風采。他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的文明起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我們的文明是有繼承性的,是有歷史精華的支撐和積淀的。 

  記者:您剛才講到西大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文明校園創建的過程當中,西大是怎么把厚重的校史融入其中,形成自身的特色的? 

  王亞杰:我們有三句話,第一,讓歷史活起來。歷史是死的,但歷史的故事、歷史的人物是活的。在我們西大辦學治校的歷史上,有許多標志性的人物和標志性的事件,就在我們中間,還影響著我們。我們在文明創建過程中每個西大人時時能感受得到、體會得到、呼吸得到,讓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成為我們的精神滋養。比如我們有英雄群體,像楊虎城將軍的女兒楊拯陸,那是我們西大的學生,她是烈士,為了事業而亡。楊虎城先生的夫人是西大的學生,為了中國革命獻身。還有我們優秀畢業生羅杰夫。西大人的足跡不僅在校內,還走出了校外。習總書記親切接見的老阿姨龔全珍,那是我們的西大校友。在校期間為了救人犧牲的郭峰烈士,還有時代先鋒侯伯宇教授。很多很多的西大人,他們的事跡、他們的故事就是一種文明象征、文明標桿,在我們身邊,影響和指引我們。所以西大的學生從入學就是在這種文化、這種氛圍中受感染、受影響、受教育。 

  王亞杰:第二句話,叫歷史動起來。要通過形象生動的小說、戲劇、故事,把這些人物展現出來,變成好的作品。在我們學校很多的文學藝術節、文化節、社團活動,這些都是基本素材,能活生生展現在舞臺上,貼近同學和老師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甚至影視作品?!稅鄣呐了箍ā肪褪菍懳覀儗W校侯伯宇教授的,是拍得很好的一個片子。諸如此類,讓歷史變成文學的、文藝的作品,讓它動起來。 

  第三句話,當代西大人要熟悉當代的西大歷史。這段歷史最大印記應該是文明和進步。我們以此來對照和檢驗我們當代的歷史符不符合先賢的要求,有沒有達到先賢的境界。既要見賢思齊,也要開辟自我,還要能引領未來。所以當代西大人也始終清醒,在這個時代,我們留下什么樣的文明印記、文明足跡,就怎么樣影響和啟迪我們的后人。 

  用這三句話把我們西北大學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用文明這個符號串起來。 

  記者:從您的講述當中,能感受到西大的文明氣質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內涵。 

  記者:很多生活在西大、學習在西大、工作在西大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描述,在西大生活的滋味叫做幸福。我特別好奇這種幸福源自哪里?又體現在哪里?因為這句話說得很貼心。 

  王亞杰:其實我們在辦學治校的過程中,就是要辦一所學生有幸福感的校園。 

  王亞杰:幸福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西大人的幸福主要有兩個核心內涵,第一個是快樂,第二個是價值感。所以西大的幸福就是快樂而有價值感的生活。我們的辦學環境中,學生為本,學生為主,給學生提供的一定是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包括點點滴滴、方方面面。比如我們的食堂,菜的口味,要讓學生有“舌尖上的幸?!?;我們公寓的環境,讓學生有身體上的幸福;我們門衛的笑臉,讓學生進出大門有心情上的幸福。在這樣一個環境成長,他的人格是健全的,有很好的文明積淀和文明支撐。 

  第二,僅僅靠快樂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價值感。價值就是對人類的價值、對國家的價值、對民眾的價值,一個人生活在中國、生活在當代,應該體現的價值。啟迪大家思考、踐行這些問題,然后安排他們的學習、生活。所以在快樂中追求價值,以價值來體現快樂。 

  記者:通過您的講述,我覺得這種幸福不是呆板的,是鮮活的,立體的,有感性的幸福,您說的快樂,同時也有理性的幸福,一種價值感。 

  王亞杰:對,所以我的一個小理想就是,讓我們西大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是處在一個幸福之家中成長和生長。以這樣的環境孕育人才,他們能正確地理解幸福、快樂,正確地詮釋價值和實現價值。 

  記者:在我國,都說辦學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所以這些年來,特別是近幾年,高校的思政課這個話題引起廣泛關注。西大在這方面有哪些探索呢? 

  王亞杰:我就是思政課老師出身。我有個很深的體會,思政課是一門好課程,思政課也必須是好老師。

  王亞杰:只要講得好,沒有乏味的思政課。所以我們這些年在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思政課的灌輸要求,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機理和特征,從這些方面入手。我們的思政課首先要解決吸引人的問題。要講活,要講得有感情、有溫度,讓人能感動。

  主要是圍繞三條線,第一條是三觀問題。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真理就是有力量的。把有力量的東西灌輸到學生心中,你就要有力量的方法和力道,所以對馬克思主義的詮釋,是大學辦學的底色,也是學生扣人生第一??圩拥幕疽幏?。所以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解決好三觀的問題,也就是解決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的教育問題,要講生動,講活潑,講深刻。既能講清原理,又能詮釋現實。

  第二條,愛誰的問題。我們主要是情感方面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是以感情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感情就是愛黨、愛國、愛人民。比如如何讓我們的學生愛黨?黨史課和近代史課怎么講?核心就是講黨的偉大,黨的貢獻的偉大,黨的目標的偉大,黨的事業的偉大,來詮釋黨的偉大,從而確立學生愛黨的深厚情感。 

  愛國,我們這個國家是非??蓯鄣?。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文明,凝結了五千年的智慧,這種智慧可以讓我們應對各種艱難和挑戰,讓我們從容自信地走向未來。那么把這個講清楚,賦予他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深層的愛。 

  愛人民,主要體現實踐教學,讓我們的學生走出去,到工廠、農村去,看我們勞動者是怎么奉獻的,怎么創造的。我們的一切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理所當然的,是無數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給我們帶來了這一切、創造了這一切,我們的幸福是建立在他們的勞動、創造和奉獻的基礎之上的。 

  這樣一個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教育,就解決了我們的學生愛誰的問題。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也是根,也是本。 

  第三條,信什么的問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講清楚前兩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就能講清楚。中國為什么走這樣一條道路?我們為什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踐走來的,是歷史走來的,是發展的邏輯走來的,也是中國人民全體奮斗和選擇走來的。這樣一個道路和實踐,更深層、更根本的原因,是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讓我們選擇和找到了這樣一條道路。 

  思想政治一定要講活,同時要有主線,我們主線就三條,三觀形成,解決愛誰的問題,解決信什么的問題。三觀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是基本點,這是定位器。愛誰,這是立場的問題,也是感情的問題,我們的學生必須愛黨、愛國、愛人民,這也是檢驗我們思政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基本要求和標準。理性認知方面就要確立四個自信,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有這三方面的素質要求,我們可以基本認為,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合格的,至少思想政治品質是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成效的,是成功的。 

  王亞杰:相信真理的力量,相信科學的力量,相信智慧的力量,我們的學生是非常受歡迎的,我們的思政課也正在成為大家熱愛的課,喜歡的課,受益的課。 

  王亞杰:當然,這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提升、不斷完善的過程,像我們現在貫徹全國思政會議精神,按照總書記的新要求,我們把整個體系做實,做全,做好,就是“三全育人”,全過程、全方位、全體系。 

  記者:其實大學的一個根本的任務就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同時也是一個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這其中,育人是根本。在文明校園創建的過程當中,西大這些年在育人方面有哪些特色的做法? 

  王亞杰:我們講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校的基本功能,包括校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國際交流合作。我們有許多標志性的人才,有不少英雄,有不少特殊的團隊。比如“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的搖籃”“作家搖籃”,都是西大的稱號。西大這片土壤里既長英雄,也長才俊。尊重教育規律,尊重教學規律,尊重辦學治校的規律,緊緊圍繞這三大規律,來開展辦學治校,人才就會自然而然長成,長好。 

  記者:具體一點,怎么去尊重呢? 

  王亞杰:我們對教育規律,第一是正確的理解,第二是正確的貫徹。關于高等教育的書也是汗牛充棟,從理念層次來講,大學的本質、理念、精神,各個大學大同小異,但貫徹核心理念的做法千差萬別。我們這方面,一個叫做堅決地變,一個叫堅決地不變。 

  堅決地不變。大學的核心理念就是為了人,為了人的成長、成才,這個理念不能變。核心理念不能變,但是方法要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我們在辦學育人中,包括所有的決策和政策,永遠要做一條基本檢驗,即,這對學生意味著什么?對學生的成長意味著什么?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以后,我們才會做決策。我們的資源配置,致力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而不是其他。這些東西是不能偏移的,這是永遠不能變的。

  那么怎么樣來貫徹?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就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成長階段的規律性要求來體現。

  記者:師生是咱們校園建設和發展的主體力量,咱們西大在發動和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王亞杰:我們在學校有個形象的說法,學校只有三種人。 

  王亞杰:第一就是“核心”,核心是學生,一切要圍繞核心轉。第二種人是“根本”,就是老師。誰教學生?老師教,所以資源要跟著“根本”走。第三種人,就是我們這些服務者,要為學生學好和老師教好提供有質量、有保障的服務和支持。

  王亞杰:西北大學是誰的西北大學?是西北大學學生和老師的大學。西北大學的文明校園這塊牌子,是貼在每個西大的學生和老師那里的。這個過程是他們參與的,這個成就是他們創造的。當然我們也是參與者,推動者,組織者,但更主要的主體、主角還是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如果他們的文明行為不達標,西北大學“文明校園”這個牌子拿不到。所以整個從創建的過程、推進的過程,全是全員參與,我們全體老師和學生是創建的主體,也是創建的主角。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也提出,說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我們也都知道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為起點,我們西大將如何在未來,在繼續深化文明校園創建當中,去實現這種內涵式的發展呢? 

  王亞杰:這個可以說是我們現在思考最多、也是辦學治校最核心、最重要的探索。我也有幸出席了黨的十九大。黨的十九大閉幕以后,作為高校最核心的任務就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習總書記的教育思想,為在中國大地辦出世界一流大學,找準路,找準方向。 

  我們這方面的主要探索包括這么幾個方面:

  一個是牢牢把底色做鮮亮??倳浺?,馬克思主義成為大學永恒的辦學底色,我們的大學辦學治校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之下、指導之下。所以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的學習、教學、貫徹,是大學的基本理念,也是基本點,也成為我們引領辦學治校的主要支撐。

  第二,要理解好習總書記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扎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什么叫扎根中國大地?我們培養的人才、出的成果,第一要愛這個國家,第二要為這個國家。所以解決學生根扎在哪里、為誰服務的問題,既是我們的辦學方向,也是我們的培養方向。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否有成效,也要以此為標準。

  第三,我們必須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就是我們的辦學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我們培養的人才要達到世界一流。所以我們努力的目標是,我們培養的大學生放到世界的舞臺上,跟其他國家培養的學生在一起,我們的責任感、我們的胸懷、我們的境界、我們的能力不輸于他,要超過他。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所以貫徹十九大的精神,總書記要求我們扎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著力點主要就這三個方面,做亮底色,扎根中國這片堅實的土地,培養出不亞于世界各個最好大學的人才。 

  王亞杰:關于文明支撐實現雙一流目標,也有很具體的想法,可以概括為四句話,第一句話叫誠信奠基,文明的基本底蘊或者是基本底色就是誠信,離開誠信別談文明。從今年開始,我們搞誠信建設專項工程,在西大打假。 

  記者:打假?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王亞杰:第一我們不用盜版教材,不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取榮譽,我們的學術成果、學術成就都是端正的,都是經得起檢驗的。我們不說假話,只讓誠信作為文明的基石。 

  第二句話就是文化引領,文明校園一定要上升到文化的層級來建設,而不僅僅表現在行為的層級。文化變成一種自覺,內在的一種道德,內在的一種法律。所以文明成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信念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文明。所以文化引領,用先進的文化、優秀的文化引領我們的文明建設,內化為每一個西大人的自覺。 

  第三句話叫全員參與,一個都不能少。建設西大這樣一個命運共同體,一個大家庭,我們的老師、學生、管理員都是文明的創建者,都是文明的分享者、參與者。 

  第四個就是全方位提升。盡管我們搞了23年,客觀講還有短板,還有不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我們要把缺陷補上,要逐步提升。所以我們今后主要著力在四個方面,把誠信做實,把文化做強,一定是全員參與,一定要全方位提升。以這樣一個環境作為基石,作為支撐,來讓我們的雙一流大學含金量更高,文明的分量更重。 

  記者:有基礎,有引領,我相信西大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全國文明校園這個牌子也一定會繼續留在西大!

  王亞杰:我們會更加珍惜它。

  記者:謝謝王書記。

 ?。ūO制:姚杰 記者:路弘 攝像:高晟寒 林和 趙洋 編導/剪輯:高晟寒 責編:張青玲)

Scan me!
責任編輯:張 青玲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