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好,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您今年高壽?
黃大發:八十三歲了。
記者:最近身體好嗎?
黃大發:身體挺好的。
記者:剛才跟您握手我有一個非常深的體會,您的手力氣還是挺大的,精氣神特別好。
黃大發:精神還可以。
記者:其實剛才和您握手還有另一個體會,您手上的繭挺厚的,這是多年的老繭了吧。今天的大發渠是什么樣子?
黃大發:今天的水很甜,我們是先苦后甜。水對于我們來說是救命的東西,很珍貴、很稀奇、很重要。以前,我們這邊的人都靠吃“望天水”,每家都有個蕩蕩(儲水池),用它來接天水(雨水),喂豬、喂牛和洗臉、洗腳。特別缺水的時候也會吃這種水。想吃干凈水不容易,以前喝的水都靠分配,有時候一個生產隊才分到一桶水,大家常常都在為這家多分了點,那家少分了點水在吵架。如果碰上旱季,我們就要去到很遠的河里打水,因為我們這邊全是坡,來回得走上兩個小時。記得我6歲的時候,把吃剩下的干凈水倒在了地上,我媽媽打得我腦袋起包,為啥她那樣打我?就是缺水,我不能浪費。所以我當上支書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我們這邊世代缺水的問題解決。
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當年您在修渠的時候能想象得到大發渠是今天這個模樣嗎?
黃大發:修渠的時候,只能下定決心把水引過來,改變家鄉的面貌。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沒有想到,當時一門心思只要老百姓吃飽了,家鄉改變了,我心里頭就高興了、舒服了?,F在已經好太多了,家鄉變化太大了。村里現在有農業還有旅游業,老百姓富起來了,老百姓想吃什么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和城市一樣。原來我們家鄉都看不到車,現在我們家鄉的車,滿山都是,有的時候還會堵車?,F在回鄉創業的青年人也越來越多,因為家鄉能穩得住、留得住他們了,都不想出去了。
記者:去年,您被評為第六屆全國誠實守信模范,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了您及其他代表,能談談當時的感受嗎?
黃大發:當時我們在北京開了3天會,有100多名代表參會。那天,習近平總書記來了,第一環節是和與會代表握手。握完手,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我們前面準備坐下合影,當他看到我還站著,就拉我的手,喊我坐下,當時我還有點遲疑,覺得坐過去不合適,結果總書記又喊我第二遍讓我坐到前面,我便跨出去坐下了,當時心里頭熱乎乎的。
記者: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對于理想信念這四個字您怎么看?
黃大發:我們共產黨員要有信念、有理想、有精神,對國家對人民要有貢獻,要聽到群眾的呼聲,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要丟掉骨脊。一名黨員干部如果脫離了群眾,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共產黨員要保持清白,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只有群眾擁護,事情才能越辦越成功。
記者:前一段時間,根據您的個人生平改編的電影《天渠》在院線上映,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您的感受是什么?
黃大發:我這一生沒有好好做過幾件事情,但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完成了家鄉人、老百姓最期盼、最高興的事情,我覺得這就值了。我聽很多人說,看了電影他們都流下了眼淚,我自己也流淚了,尤其是看到我女兒出事的時候,我心里很心酸很難受。
記者:這是您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黃大發:是的,無法彌補的遺憾。心里很難受,但我依然要堅持,女兒走了之后我更不應該放棄修渠,但這件事以后讓我時刻謹記要確保工程安全和質量。那個時候吃不飽,而且環境險惡,有時候修渠修到別人的地界,人家不讓我們過,我們就去求人家、做工作。有的時候覺得太難了,就流著淚水咬牙堅持。共產黨員就是不要怕苦和累,不要嫌臟和丑,腰桿要硬如鋼,我們當時的口號就是“用生命換水”。
記者:您對我們這些青年黨員有什么囑托?
黃大發:遇到困難要堅持,不要放棄。共產黨員要敢于擔當、甘于奉獻,要立起腰桿,經得起風雨,見得了世面。如果成為了一名黨員干部,就要多為老百姓辦事情,不要有官架子,不然他們就看不起。不要欠老百姓的人情賬,欠多了還不過來。青年人要有志向,不要一談什么就談錢,千萬不要為了錢“滑下去”,長大成才不容易,好好干,加油干,不要枉費了父母、國家的培養。
記者:永不放棄、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這是您對我們青年黨員的囑托,您的奮斗歷程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實習記者:賀子桓 編輯:賈園園 剪輯:劉鯤鵬、林和 監制:胡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