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向東:家住南岸 風起文明
發表時間:2018-08-27來源:中國文明網
Play
Fullscreen
0:00
/
0:00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Mute

  記者:您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嗎?

  鄭向東:應該算重慶人吧。

  記者:那您在重慶工作、生活了多少年了?

  鄭向東:我在重慶已經生活了47年。

  記者:那您應該很了解重慶,更了解南岸。

  鄭向東:對。

  記者:我最近一直也在關注有關重慶的故事,很多網上的土生土長的重慶人都說,南岸最重慶,那重慶主城有九區,為什么偏偏說南岸最重慶呢?

  鄭向東:大家都知道,重慶是一座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千里為重,廣大為慶,行千里致廣大。用一句話來概括重慶的地貌特征和山水格局,那就是八個字“兩江交匯,山水一體”。地處長江之濱、南山腳下的南岸,最具有這八個字的典型特點。所以我們自豪地說,南岸最重慶,也歡迎各位網友從南岸啟程,行千里,致廣大。

  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40年對于南岸來講,可以說也是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40年,特別是在咱們南岸走上創城之路的這十多年的時間里,它取得的成就和發生的變化是很大的吧?

  鄭向東:對。

  記者:您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南岸發生的最大變化,或者您最深的體會是什么?

  鄭向東:2003年我們啟動全國文明城區的創建,經過12年的努力,在中央文明辦和重慶市文明辦的關懷、指導和幫助之下,我們2015年正式獲得“全國文明城區”的稱號。2017年,我們繼續保持了這個稱號,所以我們也非常高興。這十多年的時間,概括為兩句話:通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建造了一座現代而生態的美麗城市。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締造一座有序而溫暖的美好城市。

  記者: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

  鄭向東:對,一座看得見的城市,一座看不見的城市。看得見的城市我們可以用攝影機、照相機去記錄下來,這是我們的安生之本??床灰姷某鞘幸梦覀兊男娜ンw驗、去感受、去感知,這是我們的立命之根。所以看得見的美麗城市是不是能夠繼續美麗,取決于我們這座美好的城市是否繼續美好,這兩座城市或者兩個家園實際上是正反一體,別無二致的。

  記者:它的變化體現兩種美,一個是美麗,一個是美好。

  鄭向東:我剛才說了,更重要的是那座看不見的城市,看不見的城市其實就是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或者叫精神特質。這里面體現了人的文明素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如何,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精神面貌的改善、提升。所以我認為看不見的城市更為重要。有幾個方面,第一就是市民的文明素養大幅度提升,弱勢群體得到社會關注,志愿服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社會組織在這里健康發育,社會矛盾得到化解。比如說文明素養的提升,我就舉一個例子,我們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線,闖紅燈的問題,在創建過程當中一直在跟我們不斷地博弈,這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2013年的時候,因為橫穿公路、闖紅燈,造成的交通事故一共死亡22人。通過我們的創建,逐年減少,到去年,已經零死亡。我個人感覺,這是一個拯救生命的工程,文明素養的提升,它換來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再有一個,我們的弱勢群體,比如殘障人士,我們建了一所非常漂亮的特殊教育學校。這個學校組建了一個盲人的管弦樂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和國家交響樂團的指導之下,這個團隊表演的水平應該說是很高的,他們到北京音樂廳、國家大劇院演出。另外再有就是志愿服務,我們全區有16萬志愿者,有270多個團隊,還有500多個社會組織。他們的志愿服務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文明創建的一道風景線。最近又把“志愿者+APP”移到網上,通過網絡進行有效管理、服務、連接,也被《數字中國》評為了一個典型案例。再有就是圖書館,我們的公共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南岸區的圖書館是比較有特點的。

  記者:體現在哪兒?

  鄭向東:第一是很廣泛,我們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叫南岸區圖書館,但這個圖書館又有十個社會分館,就是在書店、在民宿、在體育鍛煉場所,都有我們的圖書分館,在一些老街里面都有,風景區里都有。第二是社區的圖書室,有90個,加在一起就是100個。再有一個,我們還建設了南書房的互聯網+圖書館100個,還有24小時借閱的無人管理圖書館。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幾個書店里面開設了南岸區的圖書館,把圖書的公共服務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你到景點書店里面閱讀,你發現好書,你可以直接拿走,到時候只要在我們的分館里面進行登記,成為南岸圖書館的借閱圖書,可以在就近的社區里還,這樣就解決了圖書購買有針對性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們大的圖書館交通擁堵去讀書的問題。很便民的一個服務,所以書香南岸現在已經蔚然成風了。

  記者:在深化文明城區建設的過程當中,咱們南岸的創建主題是什么?

  鄭向東:我們的創建主題就八個字:文明南岸,共同締造。

  記者:怎么理解呢?

  鄭向東:就是三個層面,第一共同是核心,群眾是主體,參與是關鍵。共同就要體現社會的共識、社會的共治,還有成果的共享。我們把它梳理了一下,五個共同,共同夢想,這是價值層面的;共同環境,這是空間層面的;共同治理,這是社會層面的;共同利益,這是利益層面的;共同生長,這是一個全過程的。這五個“共同”詮釋核心理念。再有就是群眾,群眾是主體,我覺得創建文明城區最重要的就是要組織發動群眾,群眾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作為城市主人的意識被喚醒了,創建文明城區就成功一大半了。還有一個關鍵是參與,我們怎么樣讓群眾參與到文明創建的全過程當中,我們有一些做法,或者說有些體會,我們概括起來,形象地來說就是“三好”:好說,好做,好處。

  記者:怎么理解這“三好”?

  鄭向東:好說,就是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追求,這是價值的共同體;好做就是要全民動手,全民參與,是一個行為的共同體;好處,這個很好理解,就是一個利益的共同體。這樣的話,能夠用群眾的方法,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最廣泛地來開展文明創建,這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記者:這“三好”還是很實誠。

  鄭向東:很有用處,很有用。比如好說,我們經常在想,有這樣一種情況,有時候很困惑的事情,在社區里投入得越多,老百姓并沒有感到越滿意,管得越細,老百姓并沒有感到更幸福。社會發展了,或者是環境改善了,這個社會的和諧程度并沒有同比例提升。這個里面存在一個問題,群眾沒有很好地組織起來、參與進來。怎么說群眾才愿意聽呢?怎么聽群眾才愿意說呢?怎么做群眾才愿意一起干呢?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們覺得要用平實的語言,用群眾的語言,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在群眾熟悉生活場景當中去說,去講,他就容易接受。怎么聽就是要尊重群眾,尊重社會組織和創建的規律,要尊重生態,尊重歷史。放低心態,我們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政府,這樣他就感覺愿意說了。怎么做,我個人感覺由小的事情做起,容易辦到的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不間斷地改善,是滿意度提升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好做就是要簡單,明確,便于操作,不能搞繁瑣哲學。這方面我們在創建過程當中特別有體會。比如說我們過馬路,就舉了一個牌子:“馬上留步”,其實就很簡單,大家知道了,舉一個牌,紅燈出現的時候“馬上留步”,大家就停住了,其實就是這么簡單易行。還有一個有好處,我們經常在說創建是創造夢想,創造生活,其實也在創造財富。一座城市所有的人都認為它很溫暖,有希望的時候,這座城市它要增值,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座城市不再溫暖,是冷冰冰的、水泥森林的時候,這座城市它一定會衰敗。一座欣欣向榮的、精神向上的城市,是一個美好的家園,從另一個程度,也是為在這居住的人們創造了財富,除了精神財富,還有物質財富。如何在新時代創建文明城區當中走好群眾路線?我們有一些自己的體會或者一些感受,我在這里也跟大家做個溝通。用三句話來說就是,干部生活在群眾中,群眾活動在集體中,組織扎根在社會中。這是我的概括。它也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用共同夢想來凝聚人心。就是我們用美好的記憶來喚醒我們對城市的感情;共謀現實的利益來激發大家創建的激情;用美好的藍圖或愿景來凝聚人心。

  第二,用榜樣的力量來營造民風。這就要發現我們身邊的好人,讓好人成為名人,讓名人成為文明的帶頭人。

  第三,用群眾的方法來治理社會。首先要用群眾的語言來講述黨和政府的主張,文明創建的意圖;二是要用群眾習慣的辦法,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三是要用群眾愿意遵守的規則來約束群眾的行為。

  第四,以參與的方式來實現互動。首先群眾要參與到決策中。第二,干部要走到社區中,我們每周的星期四,就是區級領導帶隊,都到社區活動,把我們的組織生活、黨員活動和文明創建融為一體。再有一個,我們把社區的公共服務中心變成了一個干部和市民的互動平臺。

  第五,要用緊密的組織來覆蓋城鄉。首先就是要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第二,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因為社會組織他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群眾當中有影響力,有感召力;第三,要讓我們各級組織做到扁平化。所以我們現在的朋友圈,我和區長,包括很多干部的朋友圈,跟市民、跟社區書記都在一個朋友圈里面,大家扁平化的來開展活動,來溝通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服務群眾,聯系群眾。所以我說干部一定要生活在群眾中,群眾要活動在集體中,組織要扎根在社區中。

  記者:剛剛您在講述的過程當中也談到了好人這個概念,咱們南岸在樹立好人品牌,打造好人文化的過程中,有哪些好的小故事?有沒有給您印象特別深刻的,或者是有沒有這樣的好品牌給我們介紹介紹。

  鄭向東:咱們有一個案例,彈子石街道有一個叫周紀萍的大姐,被評為了“中國好人”。她30年如一日堅持為社區和周邊居住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洗衣服,一直沒有間斷。后來又發展到維護治安,幫助其他同志做一些社會公益,大家都叫她“周幺嬸”。

  記者:是咱們重慶當地的方言嗎?

  鄭向東:方言,就是相當于阿姨,她形成了一個品牌。非常遺憾,她前年患病去世了。但是她的行為感召了很多年輕人,所以現在有“周幺妹”“小幺嬸”都已經出來了,而且他們組建了120多人的團隊繼續周紀萍服務的公益活動。

  記者:她雖然人不在了,這種精神還是遍地開花的,被傳承下來。

  鄭向東:對,已經感召了很多人,也感動了很多人。

  記者:這是一個人帶動一個城。

  鄭向東:對。

  記者:城市的發展我們都說不是一方面的,它是多方面的,南岸在堅持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的過程當中,在做法上有哪些特色和亮點?或者您認為,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成功這樣的做法呢?

  鄭向東:我想說兩句話,抓創建就是抓發展,抓創建就是抓民生。創建215項指標當中,有一部分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標,還有接近130項是民生相關的指標,就是抓民生。我舉兩個例子,統籌推進,比如說我們在創建文明城區當中,推動了社會治理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探索了一種叫“三事分流”的工作方法,這個也被評為了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服務的典型案例。我們建立了一個責任和義務對等的責任分擔機制,通過社區的三級議事來討論出來大事、小事和私事,大事由政府辦,小事由社區商量辦,私事是自己的人自己辦。這種方法,通過分流,解決了權責不清的問題。我們感覺,權責對等、責權分開分清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利用這種方法解決了很多基礎的問題,比如說我們有一個拆遷,城市拆遷一直都是一個難題。我們有一個“土廟子”,“土廟子”是一個地名,一個小區,這個小區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老舊小區,水電氣的配套各方面都不到位,同時又在一個大學的邊上。我們進場拆遷,進行棚戶區改造,五年時間進去四次都退場了,因為居民反對。我們采取“三事分流”的方法,選出他們認為能夠代表他們說話的總管、樓長,然后把他們組織起來討論,搬還是不搬,把主人翁的意識喚醒,最后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實現了95%的人簽約搬遷。這里面有一個好處就是,我覺得實現了由群眾來做群眾工作,由組織起來的群眾做沒有組織起來的群眾工作,這樣效率更高,大家也便于接受,也減少了社會矛盾。另外我剛才談到的南岸區具有重慶的典型特點,就是山、水、城三位一體,我們就推行了“五長制”。

  記者:哪五長?

  鄭向東:因為我們有山,有水,首先按照中央的要求,我們推行了“河長制”,長江岸線有50公里,還有幾條長江的支流,比如苦楚溪、漁溪河,都明確了相應的河長,責任到位。第二長就是“山長”,我們有南山、明月山,這是重慶組成最好的山體,生態植被也很好,所以用山長,市級山長全面對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責任全部落地。再有一個就是我們有“街長”,街長就是對城市里的公共空間,大街小巷、廣場公園,這些都是街長,這是公共空間。我們還有“院長”,院長就是校區里面的社會空間,農村里面的院落空間。還有一長就是“樓長”,樓長就是大家居住的生活空間或者一個私人空間。這“五長”落實到具體的人,落實到具體的空間,落實到具體的責任。

  記者:空間全覆蓋。

  鄭向東:空間全覆蓋,責任不留空當,不留死角。

  記者: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除了吃飽、穿暖之外,更加注重的是一種生活的感受。進入新時代,為了能夠增強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咱們南岸在繼續深化文明城區創建的道路上,還有怎樣的愿景呢?

  鄭向東:對于南岸來說,有一些它自己的特點。今年的3月10號,總書記來到重慶代表團,給重慶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重慶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連接點,同時要成為內陸開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要求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我認為這些要求就是我們下一步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人民群眾對我們的美好生活也有更多的向往和追求,這給我們也提出了很明確的具體的一些工作要求和任務。下一步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我們按照“三生三宜、品質城市”建設來做我們城市提升。三生就是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融合,宜居、宜業、宜游的品質城市。我們認為這個下一步會成為我們的主要抓手。第二,我們要以黨建為引領來推動社會建設。要把我們的社會建設和文明建設、文明創建融為一體。但是重要的是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樣來推進。第三,按照總書記在長江經濟帶座談會上的講話要求,要求我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我們有五個詞十個字,就是我們要實現“望山、理水、留空、融合、宜人”,按照這樣的要求來對生態進行更嚴格的保護和修復。概括起來說,在城市的修補和生態修復的基礎之上,我們還要做精神的修養。我們生處一個偉大的時代,見證了改革開放這場偉大的社會革命。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充分說明了,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只有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才能夠得到很好滿足。我們下一步繼續深化文明創建,就是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讓文明成為生活的底色,讓生活成為文明的風景。

  記者:我們也希望南岸能夠成為重慶最美的底色和風景。

  鄭向東:謝謝。

  記者:再一次感謝鄭書記今天的精彩分享和講述。

  鄭向東:謝謝記者,謝謝中國文明網的各位網友。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楠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