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同時也是集中體現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首先,我想先請問一下您,您在這座城市大概工作生活了多長時間?
李小甘:我在深圳這個城市工作了38年。在1982年,深圳剛剛建特區的時候,我從中山大學畢業,就到了深圳市委工作,頭尾是三十八年,近四十年吧,我們目睹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那么這個過程不僅是深圳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文化、文明不斷進步的這樣一個過程。
記者:所以其實您也是深圳發展的一個親歷者和參與者。
李小甘:對。
記者:那您覺得您在這座城市生活得幸福嗎?
李小甘:作為一個深圳人,我還是感到很自豪,很幸福。深圳這座城市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同時城市的文化、文明不斷地提升。比如說,我們深圳是公園之城。深圳才一千九百九十七平方公里,但是我們這個城市有一千座公園。還有比如我們深圳的空氣質量,我們的空氣質量非常好,穿個白襯衣可以穿一個禮拜不用洗。同時深圳也是一個圖書館之城,我們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在深圳這座城市,我們過得很有幸福感。
記者:深圳連續五屆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獲得這樣的稱號,您有什么感受呢?
李小甘: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窗口,它要向全世界說明,深圳不僅經濟科技可以高度發展,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的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也可以高度地發展。我們人的素質、我們的文明程度可以不斷提高。所以我覺得在深圳做文明工作,開展精神文明的創建活動,意義非常特別。我們以前打過一個比喻,說因為深圳城市叫鵬城,大鵬的“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應該是這個大鵬的雙翼,只有雙翼齊飛,才能鵬程萬里。
記者:在深圳這樣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最近也舉辦了非常多的體育賽事。去年的時候,在深圳就舉辦了叫做“國際冠軍杯”一場足球賽。
李小甘:對。這場比賽我是通過電視直播看的,這場比賽除了兩個歐洲的強隊的精湛比賽之外,球技、明星之外,很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觀眾文明觀賽的亮點,比如說幾萬人的會場,觀眾退席以后我們看不到垃圾,觀眾都很自覺地把自己座位上的垃圾、飲料盒全部把它帶走。深圳市每年會舉辦一個馬拉松的徒步比賽,現在也實現了整個比賽之后不留下任何一片紙屑與塑料袋,成為一個文明的馬拉松,也是在市民中引起很好的反響。
我們這些年在推深圳市民的文明素養,還有包括我們在推重大文體活動的文明規范行為,我們是包括這種體育賽事,所以這個文明是逐步養成的。
記者:除了在體育賽事當中我們能看到深圳文明的力量之外,在推進市民文明素質方面我們還有哪些舉措呢?
李小甘:在推進文明的素質方面我們還是做了一個比較大的工作,我們去年推出一個提升深圳市民文明素質的行動綱領,系統地從幾個方面來研究市民的文明素質的提升。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深圳是個移民城市。我們現在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每年到深圳新增入戶的有幾十萬人。新深圳人到了深圳以后,我們從前年開始開展了一個“新市民入戶培訓計劃”,就是說你要成為一個深圳人,首先要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文明市民的行為規范,學深圳的市情市況,進行一輪培訓,培訓以后才能給你發身份證,所以通過這種方式、方法來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
記者:我們看到每一位深圳新市民都會收到一個“福袋”,請您介紹一下。
李小甘:好的。這個福袋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對于新入戶的市民進行培訓,培訓以后,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要做一個文明的深圳人。所以來了以后,給他們一封家書,然后給一個深圳市民的生活指南,包括在深圳的生活衣食住行各方面。然后給市民一個禮儀制式的簡明的讀本,同時我們還會請人專門給他們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他們講深圳的基本情況,深圳的發展歷史。這樣做不僅僅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質,而且增加了他們成為一個深圳市民的榮譽感。
記者:也是通過這樣,讓所有的無論是新深圳人還是老深圳人,都多了一份就像您說的榮譽感也好,歸屬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李小甘:謝謝、謝謝,你這“五感”概括得很好。
記者:那都是因為我們深圳做了那么多有意義的好處,所以才讓市民有切身的體會,我們說要創建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嘛。
記者:深圳一直在引領時代的風氣之先,四十年來也創造了很多的文明風尚,比如說志愿服務。但大家印象當中的深圳生活節奏比較快,生活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大,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會爭先恐后地去做義工呢?對于這個問題您怎么看?
李小甘:深圳是在全國開展志愿服務比較早的一個城市,或者說是最早的一個城市?,F在深圳市有志愿者150多萬人,志愿者是分等級的,根據你參加志愿者活動的時間評比,有一星的義工、二星的義工、三星的義工、五星的義工,分等級的。在深圳,老百姓有時候會俗稱志愿者叫義工,因為深圳跟香港一線之隔,在香港他們把志愿者叫義工,國際上叫Volunteer。在深圳做義工的人有老人,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也有幾歲的學生。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頭更需要互相地幫助。能為別人做事、幫助別人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所以現在深圳的志愿者活動開展得非常蓬勃、非常普遍。比如說前兩個月,中聯辦在深圳舉行的一個世界政黨大會,有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政黨來參加,這個會議的服務者都是青年志愿者,他們不計報酬、樂于奉獻,給各國人士留下很深的印象。
記者:我們知道,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戰略。在前幾天,您在書博會上接受采訪說,要讓城市的每一扇窗都透出閱讀的燈光。您當時做了一個什么樣的考慮?
李小甘:首先提到了一個“文化立市”的概念,據我了解在中國提“文化立市”這個概念還是不多的。大概2003年深圳市委就提出“文化立市”的概念,它更加強調了文化在一個城市里頭的基礎性地位,因為區域間的競爭,城市與城市的競爭歸根到底不是拼經濟總量,也不是拼增長速度,到最后是拼文化,是文化的比較。
所以文化是基礎性很重要的一個位置。我們深圳剛才講了全民閱讀是一個很大的特點,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民閱讀典范城市”,我們現在每年11月有個“讀書月”,每個讀書月有數千項活動。這兩年“讀書月”活動,去年提了一個叫“讓城市的每戶窗口都透出閱讀的燈光”。前年提出了一個“閱讀永恒載體創新”。另外一個,我們在深圳推行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如果你有機會到深圳中心書城去看看,那是蔚為大觀,十萬平方米,里頭不僅僅是讀書、閱讀,而且是綜合配套,成為很多人周末休閑的一個地方。學生們到那里一待就是一天?,F在我們深圳有十個區,每個區建一個書城,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在一個街道建一個書吧,還有我們深圳的24小時借書系統也已經建立。我們講城市因閱讀而受人尊重,所以讀書在深圳還是蔚然成風。剛剛第28屆全國讀書交易博覽會在深圳舉行,四天的時間里頭,有40多萬名觀眾,銷售量達到了8000多萬。我看還是很火,到周末的時候,那里頭真的是水泄不通。
記者:說明我們深圳人也都是非常愛讀書、好讀書。
李小甘:愛讀書,好讀書。因為喜歡閱讀,跟深圳這個城市的創新氣質是相吻合的。創新是需要知識的積累和視野的開拓,沒有厚積薄發,沒有知識的積累,沒有視野,是創不了新的,你肚子里頭沒貨,你想創新是想不出來的。通過讀書、閱讀,不斷地積累,所以能夠出Good idea。
記者:我們也知道文明創建不是一陣風,它應該是一個久久為功的一道系統工程了。對于推進深圳文明創建的常態化、長效化,深圳市委市政府有什么舉措?
李小甘:深圳市委市政府把精神文明創建擺在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精神文明創建全國各地都在走,深圳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在精神文明創建方面,不是靠一次次的政治性的動員、運動式的治理,我們在探索“常態化、機制化”的精神文明創建辦法,我們大概概括有幾句話:
第一叫做以法治促進文明。很多行為不是說我每天用高音喇叭來喊你,或者叫你來開會來教育你,我們通過立法,比如說我們剛才講的《深圳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比如說“養犬條例”,家庭養狗現在很多,養狗必須有什么規定,這是一個。比如說“禁煙條例”,在所有的公共場合包括在室內,你都不允許吸煙。通過法律來規范你的文明行為,不是說天天靠說教、靠警告、靠罰款,它是通過立法的形式,叫用法治來促進文明。
第二個叫做以機制保障文明。任何事情機制是更核心、更重要的。比如說我們現在對于各個區、各個部門、各個單位的精神文明創建列入績效考核,現在我們知道各地方都有績效考核,我們把它列到績效考核。深圳市每個月會進行一次交通文明指數的測評。每個季度會進行一個城市公共文明的指數測評,還有每個街道,清潔衛生,一個季度全市50多個街道會進行一次評比,都會公開張榜,清潔衛生搞得最好的第一名是哪里,最后倒數第一名是哪里,對倒數的,我在區里頭工作過,對后三名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通過這樣的機制來促進文明。
另外一個就是以文化來滋養文明,我們深圳從2015年開始推出了《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因為對市民的文化熏陶,是培養市民文明自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很重要的環節?,F在搞了一個深圳城市文化菜單,叫“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比如3月份有一帶一路音樂季,4月份有設計周暨全球設計頒獎盛典,5月份有文博會等等,每個月都有一個國際性的大型的活動。比如7月份,我們有深圳舞蹈樂和世界杯標準舞大賽,通過這些文化活動來熏陶市民的文明素質。
還有以科技助推文明。深圳是一個高科技城市,科技創新是深圳市的一面旗幟,我們在運用高科技手段推進文明方面,比如說現在用抓拍。還有比如前段時間大家知道的,深圳用人臉識別技術,來控制監控行人過斑馬線,如果紅燈亮你還過斑馬線的話,人臉識別會告訴你,通過這種高科技手段來助推城市的文明。
還有用教育培養文明,就剛才講的,新市民入戶要進行培訓,各個層次的培訓。
還有用傳播來弘揚文明。我們深圳現在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宣傳,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應該是立體化的、全方位的。比如說在我們的地鐵、公共巴士、社區,都有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我們的精神文明規范的這樣的一個東西?,F在深圳正在拍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宣傳片,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頭,比如說愛國,用一個非常生動的小故事拍成一個短片。比如誠信,拍一個小短片。我們拍完以后,將來再向全國的觀眾匯報。
通過這些方方面面,通過在常態化、機制化下功夫,使精神文明創建不是一陣風。有一句話,一部好的法律勝過無數次運動式的自律,通過這樣,這個城市里頭精神文明久久為功,常抓不懈,潤物無聲。
記者:我們都說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深圳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小甘:榮譽屬于過去,深圳已經連續五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馬上就要啟動第六屆文明城市的創建活動,我們要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不僅物質文明搞得很好,精神文明也搞得很好。所以我們深圳一定是要兩手抓兩頭硬。接下來很快就召開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新的動員大會,對下一輪的精神文明創建做一個全面地部署,我們將推出精神文明創建的一系列的六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包括從市民的文明素質到城市的環境衛生,再到城市的公共服務等等??偟膩碇v,我們深圳一定會自加壓力,不斷進取,絕不辜負中央、省委對深圳的期望。
記者:謝謝,謝謝部長!感謝您今天的精彩分享,通過您的分享,我們看到了敢想、敢闖、敢為人先的深圳,也期待下一個四十年,深圳能夠永葆深圳奇跡,收獲更多的文明碩果。(記者:范曼瑜 責編:桑小婷 監制:劉鯤鵬 攝像:林和 趙洋 編導/剪輯:高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