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們看到今天莊院長穿這一身軍裝非常地帥氣。您還記得您第一次穿上軍裝是什么時候嗎?
莊仕華:那是1973年11月份,入伍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有恢復高考,我們上學是九年義務制,小學只上五年,初中、高中各上兩年。在高中畢業典禮上,我上臺作為畢業生代表發了言,坐在主席臺上的接兵連張連長問我:“你愿意當兵嗎?”我說:“報告首長,做夢都想?!彼f:“新疆你愿不愿意去?”我說:“愿意?!睆堖B長說:“你聽說過沒有?新疆冷得很啊,可以把人的耳朵、鼻子都凍掉?!蔽艺f:“首長您不是從新疆來的嗎?你的耳朵、鼻子不是好好的?”最后張連長拍了我一下,說:“小鬼調皮?!蓖ㄟ^體檢、政審,武裝部就批準我入伍了。張連長帶著我們三個鄉一共30個新兵,就隨接兵團坐了一輛大卡車,走一走停一停,走一走停一停,越往西邊走,越荒涼,看不到人煙,車門一開,人就凍得很。
記者:當時心里會害怕嗎?因為也沒去過,那是您第一次出遠門嗎?
莊仕華:第一次出遠門。因為人多,在車上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講故事,人多,氣氛還是非?;钴S的。
記者:也很歡樂。
莊仕華:也很歡樂。這樣將近兩個禮拜,到了烏魯木齊,一開車門下火車,冷空氣就往身上鉆,全身冷颼颼的。還有那些新兵他都沒有走過地上有冰的路,好多都摔倒了,摔倒以后把他們扶起來,扶起來又摔倒,一摔就一大片,我也摔了兩次。最后接兵連的首長就說,走路腳不要抬起來,要挨著地面走。這樣一下我就學會了,在有冰的地面上走路,這樣摔倒就少了。
我們在烏魯木齊休息了兩天,就要到200公里以外的地方參加新兵訓練,我們坐的是解放牌卡車,顛簸了9個小時才到新兵連,到了一看,有十多間土坯房,還有些訓練新兵的班長在那個地方,再往四周一看,都是茫茫的雪海,沒有人煙。那時候心里就想,后悔了,當初不應該來。
記者:這跟您想象中的軍隊的樣子完全不一樣是嗎?
莊仕華:對,完全不一樣,沒想到那么冷,耳朵都凍得痛,自己偷偷地流淚,班長發現了,他來安慰我說:“我們來的時候,也是這樣子的,也非常不習慣,也非常想家,想爸爸媽媽,也還想回去呢。但是時間一長,就習慣了,你看,現在我們不都好好的嗎?”這樣一來,我心里就寬慰多了。
新兵訓練,三個科目,一個是隊列,一個是投手榴彈,第三個就是射擊。隊列和射擊不成問題,因為我那時候個子小,投手榴彈老是不及格。30米遠的合格線,剛開始甩出20米,經過努力,甩出27、28米,就是甩不到30米。
記者:那怎么辦呢?
莊仕華:那就別人休息的時候,我獨自到訓練場去,單獨去投手榴彈,右胳膊腫了疼了,貼上膏藥,再吃上止痛片,繼續訓練,結果考試的時候,30米及格,考了35米。
記者:功夫不負有心人。
莊仕華:射擊,因為氣溫比較冷,我們訓練的時候,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度,一般零下37、38攝氏度的氣溫,滴水成冰。
射擊的時候,官兵們都戴皮手套,但是那樣就打不準,我就為了多打十發,把皮手套扔掉,用食指扣那個扳機,結果指頭粘到扳機上面,一蹭,手指就掉了一塊皮,因為太凍了,也不痛。通過訓練以后,我的隊列、投手榴彈、射擊都合格了,然后我就參加了衛生員培訓。
我認為當兵是我人生一個轉折,讓我感受到了新疆兵團的寒冷天氣,嘗到了苦與樂的滋味,同時也鍛煉了意志,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戰友之間的兄弟情誼。人民解放軍確實是一所鍛煉人、培養人的大學校。
記者:在那個年代,是不是跟您年齡相仿的小伙子們,最大的愿望就是當兵?
莊仕華:應該是這樣的,誰都羨慕這身綠軍裝,誰都想穿。一聽說當兵,熱情都是非常高的,都是爭先恐后的去報名,想方設法的通過體檢,到部隊上去。因為那時部隊里出了雷鋒,全國人民都是非常尊敬雷鋒,是偶像、榜樣。配上一個黃挎包,人們感到非常自豪。
記者:剛才您也講到,雖然說環境很惡劣,但是跟戰友們在一起生活還是很歡樂的,大家一起雖然說是在鐵皮火車上一塊兒忍受著寒冷,但是還會唱歌是嗎?
莊仕華:對。
記者:您記得您入了軍營之后,學會的第一首軍歌是什么嗎?
莊仕華:《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艱苦哪兒安家”。我們連續兩個禮拜,每天都唱上好幾次。
記者:我們發現,很多的軍旅歌曲表現了所有軍人的情懷和感情的,比如說我們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說“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懊悔”。
莊仕華:對,這一首歌我也很喜歡聽。為什么當兵的人他都喜歡聽這首歌呢?我認為這首歌它唱出了軍人最樸實的夢想、真誠的心聲、忠貞的愛國情懷,軍人的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國防事業。
特別讓我感動的是,我們帶領醫療隊,眼看見駐守在海拔五千到六千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的官兵,那里的含氧量低,頓頓都吃夾生飯,我們吃都覺得咽不下去,但是他們頓頓都在吃。軍人們日夜守衛在祖國的疆土,他們各個口唇都是干的,面色是黝黑的,時時刻刻都在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但是這些官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無怨無悔。所以當時我們感動地流下了熱淚,心里想:這才是真正可愛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如果說今天誰要問我,當兵苦不苦?苦,當兵累不累?累,當兵后不后悔?不后悔,絕不后悔。如果說還有下輩子的話我還要當兵!
記者:1978年12月18日,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幕。您還記得您1978年的時候在做什么嗎?
莊仕華: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候,我應該還在第四軍醫大學上學。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公報,還組織了認真地討論。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富強起來了。衛生事業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說疾病防控機構穩健發展,醫療體系不斷完善,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不斷加強,特別是婦女兒童衛生健康水平不斷的提高,好多常見病得到了有效預防和治療。近幾年來,全國各個大醫院開創的微創介入治療,還有臟器移植,加上醫學新型材料的應用,很多醫學難題都得到了突破。
以新疆為例,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加強了對新疆的醫療援助,大醫院的知名專家到新疆縣以下的醫院去進行“傳幫帶”,加大了各醫療機構人才的培養,還添了很多設備。這樣,硬件和軟件同步加強。據我所知,現在新疆村村都有衛生室。而且醫務人員都是經過嚴格培訓、考試的,都是有資格證的,鄉鄉都有衛生院??h醫院的綜合實力,特別是醫療技術在不斷的提高,做到了小病不出鄉村,大病不出縣,這樣就極大的方便了當地農牧民、老百姓就近就醫。城鄉都實行了醫保,醫藥費的報銷比例在不斷地增加,也就是說,老百姓看病自己掏的錢越來越少了,我覺得更為重要的就是,全民防病意識在不斷地加強,這就是對疾病的預防。
記者:從治病到預防。
莊仕華:除了老百姓預防疾病意識不斷增加,預防(疾?。┑拇胧ㄕ┰诓粩嗟芈鋵???梢钥吹?,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我說的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變化,我相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醫療衛生方面取得的成績還會更大。
記者:是的,就像您說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對于人民群眾來說,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了。
莊仕華:對。
記者:在2013年的時候,您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了“當代雷鋒”的稱號。您還記得當時內心是什么樣的感受嗎?
莊仕華:我認為這個榮譽應該是歸功于黨和部隊的培養,所有同志們的幫助,而我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榮譽是一個起點,我應該把它作為自己做好工作的動力,今后把工作干得更好,真正地像雷鋒同志那樣,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把自己有限的時間或者生命奉獻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
記者:您是“當代雷鋒”,您還記不記得改革開放以來,您和身邊的戰友是怎樣“學雷鋒”的?
莊仕華:“學習雷鋒”是60年代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那個時候我還沒上學,當時聽到的這個號召。
記者:從此耳濡目染了。
莊仕華:對。從“學雷鋒”號召發出開始,就成了大家的自覺行動。我身邊同志“學雷鋒”,是從這幾個方面學起。
第一,立足崗位。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干好,真正地像雷鋒同志那樣,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要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閃閃發光。
第二,從自己做起。比如說我們醫務人員給那些年老體弱的病人梳頭、剪趾甲、洗腳、洗衣服,給他送飯、喂飯、清理排泄物,還有經常接送病人,誰有困難了,交不起醫療費了,醫務人員主動給墊交醫療費。
第三,參加一些公益事業。像武警新疆總隊組織的義務巡診、捐資助學,叫“春蕾工程”,還有扶貧幫困,搶險救災、植樹、參加義務勞動、參加地方經濟建設,都積極地去參加。
另外,“學雷鋒”靠自覺,比如說地上有垃圾,隨時撿起來,不管是老人、小孩,誰摔倒了,幫他一把。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還力所能及地做好事。知道哪些是有困難的學生、貧困戶,給他們蓋房子,給他們買家禽,發展副業等等,教他們種植技術,給他一條致富的路。
記者:不僅是治愈他們身上的傷痛。
莊仕華:對。讓他們盡快的富起來。
記者:您覺得在新時代我們談弘揚雷鋒精神,它有一個什么樣的現實意義呢?
莊仕華:首先,雷鋒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次,雷鋒精神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新時代精神。實現中國夢,離不開雷鋒精神這個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撐,雷鋒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在當時社會主義建設中起到了巨大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那么今天,我們進入了新時代,仍然需要雷鋒精神激勵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服務,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提高部隊的戰斗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教導我們: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所以我們今天進入了新時代、踏上了新征程,一定要弘揚雷鋒精神,特別是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雷鋒精神特別是雷鋒同志提出的“螺絲釘精神”、“釘子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去,出色完成好各項任務,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我的體會是,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雷鋒精神仍然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雷鋒精神永遠不過時。
記者:沒錯,雷鋒精神永遠不過時,是我們每一代年輕人應該去學習的最寶貴的精神。
莊仕華:對。
記者:莊院長,我們了解到,在武警新疆總院的肝膽外科的走廊上,有一萬多面錦旗,甚至有外國的友人稱肝膽外科叫做“錦旗的海洋”,是嗎?
莊仕華:對,“錦旗的海洋”“錦旗的長廊”“錦旗的長城”。
記者:這么多錦旗當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面?
莊仕華:寫著“三十九載魚水情,心系牧民一家親”的這一面。
記者:您還記得當時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嗎?為什么給您送這一面錦旗?
莊仕華:達汗是我39年前巡診的時候發現的,她丈夫患有慢性的氣管炎,叫哮喘性支氣管炎,還有好多種病,家庭條件也不太好。從那個時候起,每逢休息的時候,我就請假到達汗家去,給她看病,送醫送藥,替她送水、拾柴火、放牧,打掃衛生。她有四個小孩,我教孩子們識字,后來,我到西安上大學期間,定期給她丈夫寄藥,給她小孩寄學費。我回到新疆以后,也一直幫助他們一家人。達汗和她大女兒的肝包蟲膽結石手術,都是我們的醫務人員捐款做的。
她原來住房條件差,我們剛開始給她蓋了磚房,到前幾年就給她蓋成了抗震房,她的女兒考上大學以后,我承擔了全部學雜費,給她買學習物品,還打電話給她,囑咐她要好好學習,大學畢業以后,達汗女兒當上了一名雙語鄉村教師?,F在84歲的達汗和她女兒的日子過得非常好,真正地實現了脫貧致富。
記者:她已經有84歲了?
莊仕華:對,達汗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用了三萬九千粒油菜籽大小的彩珠繡了一面錦旗。
記者:那應該是非常小的彩珠,84歲了,應該眼睛不能看東西了?
莊仕華:她可以看,因為她身體挺好的,她住的那個地方空氣非常好,非常寬廣,她一針一線地繡了一面錦旗,內容是:“三十九載魚水情,心系牧民一家親”。我認為這面錦旗,包括所有錦旗都不是送給我個人的,是送給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軍隊的。從這些事情,我內心感到光榮和自豪。所以今后還要和我們同事們一起,為各族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做更多的好事,回報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厚愛和期望。
記者:雖然您本職工作是一名醫生,但是確確實實這么多年來,為新疆的民族團結貢獻出了自己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我們也看到,經常有人評價您說,說您是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在維護著民族的團結。
莊仕華:這些事情是大家共同做的。
記者:我們知道,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甚至來自各國的病患專門找您,因為很多人都稱您叫“莊一刀”,您承認這個別稱嗎?
莊仕華:實際上我是最不喜歡這個別稱的。
記者:為什么?
莊仕華:我最喜歡是叫我醫生。說句實在話,我做的微創手術可能要熟練一點,比其他醫生做的要快一點,那是因為我用練習剝葡萄皮的方法來練習做微創手術的手法。
記者:練習剝葡萄皮,需要練多少個?
莊仕華:有時間就練。因為手術做得越快,對病人越安全,病人在手術臺上多躺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所以做得快一些,能提高手術的質量。再說了,每一例手術的成功,每治好一個病人,都是醫務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我認為這些稱呼對我來說是不合適的,叫我“醫生”我就非常高興了。
記者:但是我們知道您現在已經是肝膽外科的知名專家了,您現在平時還每天在練習剝葡萄皮嗎?
莊仕華:還要練習,因為學無止境嘛。作為一個醫生,活到老,學到老,不僅如此,我認為醫生救死扶傷那是應該的,同時還要宣傳、普及衛生防病知識,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所以對醫生而言,除了把病治好,更重要的是,如何要想方設法的多普及一些衛生防病知識,讓人人都會防病,個個都健康,這就是醫生應該做的事情。
記者:我想這也是每一個醫護工作者的中國夢了。
莊仕華:是的。我曾經說過一句話:醫生不要怕沒病看,大家都健康了,醫生失業去掃馬路都感到榮幸。為什么?說明你工作做到位了。人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大家健康了,沒有病人了,那我就掃馬路去。
記者:我們也很好奇,在這里也想代表廣大網友問您一個問題,您每天的日程是怎么安排的?作為一名專家、知名醫生,您每天大概工作的時間要多久?
莊仕華:現在的工作日程,也就是幾十年以前的工作日程,從當醫生開始基本都是這樣。每天早上提前半個小時上班,把那些重點的病人看一遍,然后用30—40分鐘,把當天手術病人B超再復查一下,看膽囊的位置,這樣可以提高手術的速度、質量。上午3至4個小時做完手術以后,再把手術完的病人情況看一遍。下午,做上午手術的手術記錄,明天要還有手術,把明天手術的病人病例檢查全部再看一遍,晚上2至3個小時的時間查病房,每天還要抽出一個小時來學習。
記者:雷打不動地要學習?
莊仕華:要學習。每天都是反復的,但是我覺得很充實。
記者:聽您這樣一說,確實很充實。我們最近在網上也可以看到有很多關于醫生的報道,比如說有醫生因為連續做十幾個小時的手術,累倒在手術臺上;有的醫生沒有時間睡覺,就蜷縮在醫院的走廊上睡覺。
莊仕華:還有躺在手術室里的。
記者:看到這樣的場景,您有什么感受呢?
莊仕華:我認為這就是真正地把病人當親人,但是我這里還要說一句,我們醫生也應該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你自己健康了,才能為病人服務,才能給病人帶來更多的健康,給很多家庭帶來更多的幸福。所以在治病救人的同時,首先醫生身體要保護好,你剛好技術精湛的時候,想為病人服務的時候,累倒了,那也不對,我也不贊賞。
記者:確實。您平時這么充實的工作,還有時間陪伴家人嗎?
莊仕華:說實在的,陪伴家人的時間是少一些,但是我盡量想辦法彌補。實話告訴你吧,我的家人對我是非常關心、愛護的,對我工作非常支持。比如說我的愛人,她為了保護好我的手,做好手術,她就不讓我做飯、洗衣服,甚至拖地她都不讓我拖。
記者:都害怕傷到您的手?
莊仕華:對,傷到以后,幾天做不了手術,病人就痛苦了,所以她非常理解我。另外,她只要有空,就要幫我給病人做飯,還要送飯。
記者:您愛人還幫您給病人做飯、送飯?
莊仕華:不僅是這樣,我女兒小的時候,因為她原來是工人,三班倒,有時早上還在上班。武警新疆總隊肝膽外科在1992年還是武警醫院肝膽外科微創小組,那個時候只有3個醫生、3個護士,我們吃住都在病房里面。我愛人帶著我女兒,把飯給我送到手術室,送到病房里面,她們為了支持我的工作,付出太多太多了。我經常跟她說,實在是對不起你們,讓你們受累了,每一枚軍功章都有你們的一半。
記者:在這樣一個時候,我們今天也給您準備了一個特殊的禮物。
莊仕華:什么禮物?
記者:這個禮物來自您的一位特殊的戰友,就是您的女兒,我們知道您的女兒可以說一直追隨著您的腳步,她一直想學醫,但是之前聽說您是不同意的,因為您覺得學醫太苦了,但是她一直還是想學,所以現在她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醫。在這里,您的女兒想送給您一份禮物,是一封來自女兒的信,您有多久沒有收到過女兒的信了?
莊仕華:十來年了吧,都是打電話。她也是大學一年級給我寫過信。
記者:是您女兒想要跟您說的一些真心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她說——
爸爸,我一直想對您說句心里話,在別人心中,您是救死扶傷的醫生,助人為樂的雷鋒。在我心里,您卻是那個最樸實、善良,更讓我驕傲一生的爸爸。爸爸,還記得我去四川上大學那年嗎?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心中有多少的不舍和害怕呀,您早早就答應我和媽媽一起送我去學校,臨行前,卻因為有位病人要臨時緊急做手術,您撇下拿著大包小包的我毅然就回到了醫院。而那張去四川的火車票,再也沒有兌現過。您食言了。爸爸您知道嗎?看著別人的爸爸媽媽都笑著、樂著一起把孩子送到學校,我真的好羨慕啊。為了別人的孩子,您回到了手術臺,可您自己的孩子卻孤零零地離開了家。那個時候我不理解,甚至怨恨過您,可后來明白,這就是我的爸爸呀,一天做30多臺手術,卻不忘下班后陪我去滑旱冰,在嘈雜的旱冰場累到坐著睡著的是您啊,我的爸爸,七夕節悄悄買了巧克力帶回家,卻連一句我愛你也不曾對我講過的也是您啊,我的爸爸。半夜查完房回家,抱著剛出生的小外甥女笑的合不攏嘴的,是您啊,我的爸爸。其實我們這個家很平凡,您愛工作,愛病人,也愛這個家。在我心中,您就是那個最偉大的爸爸。爸爸,您辛苦了,這個家還有我們呢,您多歇歇吧。愛您的巖巖。
莊院長,這可能是您女兒這么多年來想要對您說的真心話了,我覺得中間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說,爸爸,這個家還有我們呢,您多歇歇吧??闯鰜?,其實她是很心疼您的。
莊仕華:對。
記者:在這里有什么話想要對女兒說嗎?
莊仕華:女兒,你也長大了,懂事了,原諒爸爸以前對你關心不夠,但是今后一定會想辦法彌補。謝謝女兒。
記者:謝謝莊院長!莊院長,我們換一個心情,節目播出的時候恰逢八一建軍節,對廣大網友,對廣大軍屬,您有什么話想要說嗎?
莊仕華:首先祝各位首長、戰友們節日快樂!強軍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強軍思想的指引下,爭做“四有”軍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要祝軍屬們節日快樂,正是因為你們的支持,軍人才能夠安心保家衛國,祖國才有今天的繁榮昌盛,人民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軍屬們,你們辛苦了,所有的軍人感謝你們,祖國和人民也不會忘記你們,向你們敬禮?。ㄓ浾撸悍堵?攝像:高晟寒 趙洋 編導/剪輯:林和 監制:劉鯤鵬 責任編輯:段琳玉 鄧植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