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特別的刻字竹竿 | 云鑒館藏-中國文明網

一把特別的刻字竹竿 | 云鑒館藏

發表時間:2025-04-03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中國文明網“文明之聲·云鑒館藏”專欄邀您走進各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主題場館,一起“打卡”紅色地標,“云鑒”紅色館藏,汲取奮進力量。今天為您介紹濟南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支前民工唐和恩的刻字竹竿。

  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

  唐和恩(1911-1992),山東萊陽人,于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隨軍轉戰山東、河南、江蘇、安徽4省75個城鎮鄉村,行程4000多公里,先后支援了濟南戰役、徐東戰役和淮海戰役支前工作。在支援前線的過程中,唐和恩與隊員們面對重重困難,不遺余力地完成部隊所需的糧食、彈藥等物資的運送任務。他們省吃儉用,以紅高粱、紅蘿卜、紅辣椒充饑,而將小米、白面等珍貴食品留給子弟兵。無論風雨交加還是晝夜更替,他們都堅持在路上。遇到陰雨天氣時,他們甚至不惜脫下自己的蓑衣、棉衣,覆蓋在物資上,確保軍需物資不受絲毫損失。為了躲避敵機的空襲,他們絞盡腦汁地隱蔽糧車;面對冰封的河流,他們更是帶頭破冰涉水,確保糧食、彈藥能夠及時送達戰士手中。

  唐和恩從家鄉出發時,隨身帶著一根約3尺長的小竹竿,以備路上休息支車和夜間行走時使用。為了銘記這段支前的寶貴經歷,他利用途中的休息時間,用小刀在小竹竿上密密麻麻地刻下了沿途經過的城鎮鄉村的地名,打算將其傳給后代,讓兒孫們永遠銘記老一輩所經歷的艱苦革命歲月。

  淮海戰役勝利后,唐和恩因卓越貢獻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華東支前英雄”的榮譽稱號。他所帶領的運輸隊同樣人人立功,被評為“華東支前模范隊”,并榮獲“華東支前先鋒”的錦旗一面。(協作:山東省文明辦、濟南市文明辦)

【責任編輯:林鳳清】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