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中國文明網“文明之聲·云鑒館藏”專欄邀您走進各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主題場館,一起“打卡”紅色地標,“云鑒”紅色館藏,汲取奮進力量。今天為您介紹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的館藏文物——鄧小平同志的一盞馬燈。

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
在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鄧小平同志臥室的辦公桌上,一盞馬燈特別引人注目。在渡江戰役那近30個不眠之夜里,這盞馬燈始終陪伴在鄧小平同志的身旁,見證了他為奪取戰役勝利而夜以繼日、辛勤操勞的每一個瞬間。
在這盞燈光的照耀下,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以及渡江前線的電報絡繹不絕,總前委、華東局的一份份文件也相繼傳出。同樣是在這盞燈下,鄧小平同志一絲不茍地修改、簽發各類重要文件,并深思熟慮地作出關于接管江南新區的人事安排。
隨著解放大軍節節勝利的步伐,渡江戰役總前委開始移師南進。1949年4月27日黎明時分,總前委一行步出瑤崗村。當他們行走到村外的道路上時,遠遠望見一個模糊的身影正在田埂上忙碌地給秧田灌水。鄧小平同志見狀,便對身邊拿著馬燈替他照路的警衛員說:“你把馬燈送去給那位老鄉照亮吧……”警衛員一聽要把馬燈送人,連忙搖頭拒絕:“不行,這盞馬燈從大別山的時候,我就一直替你帶著它,送了別人,你用啥?”鄧小平同志勸道:“你這小鬼,到了南京就有電燈了,把它送給老鄉發揮余熱,不是更好嗎?”
就這樣,這盞曾在大別山跟隨鄧小平同志馳騁疆場,又見證過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馬燈,便留在了瑤崗,重新回到了當年鄧小平臥室的辦公桌上。(協作:安徽省文明辦、合肥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