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繪就行業發展新圖景-中國文明網

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繪就行業發展新圖景

發表時間:2025-04-01 來源:光明日報
字體:
打?。?/a>

  3月27日至29日,以“極視聽·強賦能”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作為全國網絡視聽行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盛會,本屆大會共舉辦41場論壇、研討、交流活動,27場發布、簽約和產業推介活動,50余場市民互動活動,30余家企業參展。近500位嘉賓進行演講分享,共同探討網絡視聽的融合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之路。

  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91億,網民使用率高達98.4%,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4億。在“技術—內容—傳播”融合共進的格局下,網絡視聽行業正不斷打開新場景、釋放新能力,激活新的文化表達方式與產業增長空間。

  技術驅動:超高清與AIGC打開創作路徑

  在今年的網絡視聽大會上,展區里的8K屏清晰得能看到演員臉上的汗毛,虛擬主持人更是可以流暢自然地和人對話。這些“看得見”的變化背后是網絡視聽創作方式的深層轉變——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開始主動適配更高的分辨率和音畫標準,為觀眾帶來更清晰、更沉浸的視聽體驗。

  在這一“感知躍遷”的基礎上,內容生產的方式也正在被智能化深度重構。論壇發布的項目中,咪咕音樂的“全場景體驗式國風IP”項目,用AI完成了從智能合拍到互動觀演的全鏈條環節,以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呈現傳統題材;央視春晚的“秧BOT”機器人演出,同樣成為“技術+藝術”結合的生動案例。技術不僅僅參與制作,更開始深度介入內容風格與想象力塑造,成為“共創者”。

  這種“高清+智能”的融合,也在刷新內容的創作流程和平臺的運營方式。嗶哩嗶哩董事長、CEO陳睿表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讓內容生產“更輕”了,也促使平臺的分發機制“更重”了——從單純依賴算法轉向關注互動結構與用戶黏性。不少平臺也提到,過去一檔節目往往需要多個環節分工完成,而現在借助AIGC工具,一個小團隊甚至個人創作者就能實現從腳本到剪輯的完整制作。這些看似“幕后”的變化,其實正是網絡視聽生態結構重塑的寫照:超高清與AIGC不再只是技術突破的展示點,更成了驅動內容創作方式變革的核心引擎。

  內容向上:網絡綜藝的價值構建與精品實踐

  在內容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當下,網絡綜藝正從流量競爭的喧鬧場,轉向價值共鳴的深水區。過去“快產快銷”的綜藝模式正在退潮,代之以更注重內容厚度、審美表達與社會價值的“精品路線”。

  在“網絡綜藝生態建設”論壇上,這一趨勢被進一步放大。從聚焦音樂文化的《聲生不息》,到關注青年精神棲居與勞動實踐的《我在島嶼讀書》《種地吧》,這些作品通過真實的情感呈現和更具文化質感的敘事方式,探索綜藝與觀眾之間更深層的情感連接。論壇發布的2025年度重點推薦網絡綜藝名單也集中體現了這種導向:節目主題涵蓋傳統文化、人文紀實、科技創新等多個方向,展現出網絡綜藝內容在價值表達上的多維拓展。芒果TV副總裁洪嘯認為,網絡綜藝的價值不應止于“拼熱鬧”,更應注重“講意義”,打造兼具文化深度、青春氣質與生活溫度的內容表達。

  圍繞“精品化”這一關鍵詞,各大平臺和制作機構也在機制層面展開新一輪探索。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發布的《新時代網絡綜藝行業“崇德尚藝 引領新風”倡議書》,為綜藝創作劃出價值底線。在政策引導之外,平臺實踐也在不斷深化,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則介紹了“藝術+科技”雙輪驅動的發展路徑,提出通過“提質減量”與長期主義,推動綜藝從流量競逐邁向內容價值的深耕。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會長周結表示,網絡綜藝正從內容、形態到機制全面升級,精品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產業出海:微短劇讓中國故事海外落地

  在今年的網絡視聽大會上,微短劇出海這一話題備受關注?!吨袊W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指出,在海外視聽類應用收入規模Top100中,中國應用有20個,其中微短劇類產品包攬8席,展現出極強的出海勢能。

  在此背景下,平臺與內容方不斷打磨更適配國際市場的敘事模型,力圖實現“看得懂、愿意看、能共鳴”的全球傳播閉環。以DramaBox為代表的新興平臺,正在依托數據分析能力與本地化生產機制搶占海外先機;河馬劇場發布“合伙人計劃”,推出保底分成、獎金激勵等合作機制;麥芽傳媒、九州文化等機構則圍繞愛情、親情等故事,通過翻拍、本地語言轉化與敘事節奏再設定,讓中國故事“有根有翼”,既立足本土也能走向全球。

  與此同時,一系列配套機制也在加速落地。在“微短劇出海暨生態健康發展論壇”上,產業治理話題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拔⒍虅“鏅喾掌脚_”與“版權保護聯合專家小組”同步啟動,搭建起內容出海的底層保護網絡,回應了行業對版權治理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在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看來,微短劇要走出去、走得遠,不能只靠題材熱度和算法分發,更要夯實底層機制建設,把握價值導向,“只有內容有根,版權有護,生態有序,出海才有未來”。

  今年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不僅描繪出技術與內容融合的全景圖,更指向一種長期可持續的行業變革。網絡視聽產業正步入一個融合表達深度與市場廣度的“新生態時代”,在這一過程中,創作者、平臺與觀眾將共同構建更具溫度、更加美好的視聽未來。(記者 牛夢笛 李蕾 周洪雙 李曉東)

【責任編輯:林鳳清】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