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探尋中華民族文化根基 | 云品好書-中國文明網

以史為鏡,探尋中華民族文化根基 | 云品好書

發表時間:2025-03-07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為更好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全民閱讀濃厚氛圍,中國文明網“云品好書”欄目為廣大網友推薦系列優質讀物。本期為您推薦由人民出版社精選的出版作品:《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100講》《孫子通解》《秦軍出巡——兵馬俑外展實錄》《西夏史》。

  《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100講》

  編寫: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與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編寫此書。

  本書以“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主題,選擇100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話題,闡釋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剖析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趨勢。全書意在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闡發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孫子通解》

  作者:齊澤強

  內容簡介:從古至今,《孫子兵法》研究主要以經學“訓詁傳注”范式為基本方法。本書獨辟蹊徑,基于春秋時代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尋繹孫子闡釋用兵之法、制勝之道的理論思維,厘清和破解了諸多古今聚訟不已的學術難題。在研究方法上,首次探究了孫子構建兵法體系及闡釋用兵思想的哲學濫觴,揭示了其基于古代“中和”思想的哲學根據,開創性地爬梳出其13篇,均具上、中、下的篇章結構和理論思維規律。在思想內容上,系統梳理了前人相關研究之短長,原創性地提出《孫子兵法》具有攻勢戰爭的軍事思想底色、臨戰募軍的用兵制勝基調等新觀點,以及對“作戰”“九變”“擇人任勢”“霸王之兵”等一系列問題的新詮釋。在文化底蘊上,深層探究了孫子“道”“法”“形”“勢”等概念的軍事涵義,尤其揭示了五、六、九、十三等古代數理的方法論意義。

  《秦軍出巡——兵馬俑外展實錄》

  編著:吳海云、田靜

  內容簡介:1974年3月,秦陵兵馬俑破土而出,震驚中外。1976年3月,秦俑坑中的兩件陶俑和一匹陶馬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青銅器展”在日本東京展出,拉開了兵馬俑出境展覽的序幕。到2023年底,秦兵馬俑已經走過49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277次展覽。本書作者采訪300多位參加展覽籌備、文物布展、開幕活動和學術研討的工作人員,參考展覽圖錄與宣傳手冊等資料,用文字記錄中國文物在境外展出實況,用550張實景照片定格歷史瞬間,以圖文配合的形式講述兵馬俑外展背后的故事。

  本書不僅有利于管理和保護好秦始皇陵遺址,研究闡釋秦陵秦俑文物內涵與價值,還有助于發揮兵馬俑在中外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準確提煉并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西夏史》

  作者:杜建錄

  內容簡介:本書是西夏史最新成果,圖文并茂,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

  全書分九章。一至四章從唐五代遼宋夏金歷史發展大背景下,考察黨項崛起與西夏建立、發展和衰亡;第五章從宗族制度、土地占有、階級結構入手,闡釋西夏宗法封建制度;第六章從農牧交錯的區域特點,考察西夏農牧業和手工業;第七章從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交通要道的視域,闡釋西夏貨幣流通與商業交換,第八章從宮廷、職官、軍事、司法入手,闡釋西夏典章制度,第九章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文明互鑒的角度,闡釋西夏文化。指出西夏和遼、金一樣,都是包括漢族在內的多民族政權,其文化在多元雜糅的基礎上,占主導地位的是中華傳統文化,最有意義的是他們都自認為是中國,而非夷狄之邦。這種文化上的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體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講話》中指出的,“宋遼夏金,都被稱為‘桃花石’”。

(供稿:人民出版社)

【責任編輯:林鳳清】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