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這段時間,出版界推出一批主題圖書,深情追憶這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為世界和平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這些圖書主題鮮明、史料珍貴、內容翔實,既有學術專著、普及讀物,也有文學作品、日歷畫冊,兼具思想高度、藝術深度和情感溫度。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文集(一九二五——一九四九年)》,收入20世紀20年代中期至新中國成立前鄧小平同志文稿共207篇90余萬字,包括鄧小平同志的講話、報告、談話、文章、電報、書信、命令、題詞等,是對《鄧小平文選》的重要補充。
緬懷鄧小平同志的光輝業績、深入學習鄧小平改革思想,對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中共黨史出版社策劃了《鄧小平改革思想及其現實意義》一書。書中收錄了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曲青山的11篇文章。文章圍繞鄧小平同志的哲學思想、改革思想、共同富裕思想、黨建理論、民族理論等,進行深入研究和系統闡釋。該書堅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通過深入研究鄧小平同志的生平和思想、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內外形勢,充分發揮以史鑒今的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對鄧小平理論多方面的深入闡釋,總結了學習實踐的方法論;堅持思想性與可讀性相結合,通過通俗易懂的闡述和歷史照片,使人可感可知。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是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秘書長高屹從事鄧小平著作編輯和生平思想研究取得的成果,自1999年8月第一版出版以來,幾經修訂再版。今年出版的《歷史選擇了鄧小平(增訂本)》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精神和新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增補和修訂,總增訂量超過35%,由人民出版社與武漢出版社聯合出版。全書集思想性和可讀性、理論性和通俗性于一體,通過50多萬字及近百幅珍貴圖片,詳盡闡述了鄧小平同志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和崇高鮮明的精神風范。在作者筆下,一位影響歷史發展軌跡、改變一個國家和民族命運、開創一個嶄新時代的偉人鄧小平躍然紙上。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責任編輯之一何小敏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說,在該書編輯過程中,責編對書稿中的所有引文逐字逐句進行核對,不僅參考《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年譜》及相關文件,而且多次前往圖書館查找當年報紙,對相關事件逐一核實。高屹與責編談到創作經歷時表示,創作要靠史實說話,要“言出有據”“論從史出”?!斑@本書的特點是按照他老人家的風格來創作,那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史料出發,告訴讀者一段真實的歷史?!?/p>
上草原,赴西北;視察陜、川、鄂、豫;下蘇杭,看上海,上東北……作為一部全面、系統反映鄧小平同志視察活動的原創紀實作品,江蘇人民出版社的《鄧小平視察紀實》以編年體的形式全面記述了1956年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到1994年期間視察全國的主要活動,較好地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實踐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制定的經過、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一并反映出來。該書作者之一劉金田曾任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共黨史、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相關文獻的編輯和研究工作。作者在每個年份列出提要式目錄和主題詞,使內容一目了然,為讀者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和生平提供了一份參考讀物。
正如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鄧小平研究專家閆建琪所說,推出一批緬懷學習研究鄧小平同志的圖書,不僅有紀念意義,而且對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精神動力也很有現實意義。
在此背景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陳晉撰寫的《為什么是鄧小平》。作者在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的鄧小平6種精神風范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對鄧小平同志的人民情懷、精神境界、博大胸襟、睿智敏銳、堅韌果敢、樸素無華等主體特點,作了更加深入的挖掘,從12個視角梳理歸納出了鄧小平同志獨有的革命經歷、舉重若輕的行事風格、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實事求是的一貫風格、善抓機遇的決斷風格等鮮明特質,給予令人信服的解讀和評述。這種解讀不是孤立地頌揚鄧小平同志,而是把鄧小平與毛澤東聯系起來、與偉大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緊密聯系起來、與風云變幻的時代緊密聯系起來。全書史料扎實,注重史料挖掘與史實考證,是一部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黨史學術普及讀本。

1978年9月,鄧小平同志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朝鮮回國后,即到本溪、大慶、哈爾濱、長春、沈陽、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視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等根本問題進行了闡述。理論界將這些重要談話與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的南方談話相對應,稱為“北方談話”。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北方談話:鄧小平在1978》以豐富的史料支撐和歷史縱深的理論分析,介紹了1978年前后鄧小平同志的所思、所見和所想,多角度刻畫了鄧小平同志政治上的遠見卓識、生活中的親切和善、身處逆境時的從容不迫。作品多以對話形式呈現,其間插敘相關回憶,清新好讀,在結構上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貫通,既層層遞進又多角度切變;在內容上,表明了鄧小平理論的前瞻性與科學性,是黨史研究的重要切口。
如何策劃適合大眾閱讀的選題,更好發揮黨史工作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中共黨史出版社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鄧小平文物故事》圍繞主題選取體現鄧小平同志一生為人民奮斗、為人民服務的業績和精神的50件文物,講述文物串聯起的鄧小平同志的非凡人生。
三環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聯合推出的《小平小道》是以鄧小平同志下放江西勞動3年又4個月的特殊經歷為題材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三環出版社總編輯張秋林向記者介紹該書選題策劃緣起時說,2018年,他讀到江西省委原常委、江西省原副省長朱虹發表的《為什么說小平小道是改革開放的策源地》一文,其新穎獨特的視角、首開先河的定位、翔實深厚的論據使他眼前一亮。2023年,張秋林和朱虹一道參加“4·23”世界讀書日活動,雙方商定將文章擴展成一部專著,作為對偉人的紀念。

“小平小道”是江西的紅色資源,為了爭取更多支持、共同打造精品,張秋林致電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長熊熾,商量聯合出版事宜,熊熾也為這個選題叫好。于是,兩家出版社成立了《小平小道》編輯團隊,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策劃創作、編輯出版流程。張秋林帶領編輯團隊數次拜訪作者朱虹,從大綱制定、材料選取、人物刻畫到每一張配圖,多次和作者溝通,多次組織內部討論會,共同打磨書稿內容。編輯團隊4次到小平小道陳列館進行實地采風,拍攝了書中大部分照片。編輯團隊還邀請著名油畫家王勇創作油畫作品作為圖書封面,希望為讀者呈現出一本既具有歷史價值又富有藝術魅力的圖書。
一張照片、一個瞬間,一則故事、一段人生。江蘇人民出版社《鄧小平:照片背后的故事》以115張照片展現鄧小平同志從青年時期赴法求學到毅然參加革命戰爭再到發表北方談話、南方談話等人生階段的重要時刻,115段故事演繹鄧小平同志久經考驗三起三落的傳奇人生。該書作者劉金田深挖歷史細節,刻畫了鄧小平同志信念堅定的崇高品格、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以及熱愛人民的偉大情懷,多層次、全方位地展現了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日歷畫冊《小平,您好:366天的懷念》以鄧小平同志的照片、手跡、書信、題詞等為主要內容,通過豐富的圖像資料和精練的文字解說,為讀者呈現了一個信念堅定、胸襟廣闊、生活樸實、平易近人的可親可敬的領袖形象。2024年是閏年,畫冊巧妙地借助日期的對應關系,帶領讀者更加切近地感受鄧小平同志所經歷的歷史時刻,用366幅作品傳達對偉人366天的懷念。

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中央編譯出版社重新整理影印推出創刊于1922年8月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后稱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少年》同名圖書,原汁原味地呈現這一進步刊物的樣貌。該書責任編輯劉嘉介紹說,該刊除了在勤工儉學學生和華工中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普及,還承擔了與非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斗爭的重要任務。1923年6月,鄧小平同志參加《少年》雜志的編輯工作,負責刻蠟版和油印,并用本名和化名發表文章,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裝訂簡雅,被大家稱為“油印博士”。此次推出《少年》一書,讀者不但可以從中獲取珍貴的歷史資料,而且能夠沿著早期中國學生在歐洲留下的紅色足跡,汲取精神力量。

記者了解到,今年出版界還將陸續推出一批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