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之城 赴光影之約 賞城市之美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綜述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綜述
6月14日至23日,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成功舉辦,這座電影之城再一次與光影相伴,又發生了各種美麗的邂逅。十天的時間,電影與城市相互定義,彼此啟發,為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電影作品與城市文化的交融:海納百川 歷久彌新
上海,中國電影的搖籃,見證了中國電影的崛起和發展。作為上海持續打造的文化“金名片”,誕生于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和金爵獎,歷經一屆又一屆的精心打磨,已擁有越來越清晰的國際識別度。
入圍金爵獎五個單元、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50個劇組主創,與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22位評委因電影而相聚上海。評委見面會上,澳大利亞評委洛夫·德·希爾被問及對此次上海之行的期待,他說那就是“能和電影結合在一起”,他說:“電影是世界性的、全球性的,這就是我們對電影之城的詮釋?!比雵?6%的世界首映率,是上影節在全球“電影節圈”享有廣泛人脈和杰出口碑的最佳注釋,是對上影節助力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最好證明。
50部入圍片國別多元、風格多樣。主競賽單元14部影片31場放映,30場迅速售罄,其中既有《一間自己的浴室》《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等一發布就引起高度關注的影片,也有近年來與眾不同但獨樹一幟的格魯吉亞電影代表《院中雪》、以往鮮被關注的孟加拉國電影《貝殼的沉默》、伊朗新一代導演的實驗性作品《拾荒人》等。評委、德國導演馬蒂亞斯·格拉斯納說:“我希望來到上海以參加電影節來開拓文化視野,通過觀看參賽片,看到在德國不太能了解和看到的文化?!彼牟咳雵鹁舄勚鞲傎悊卧闹袊娪皠t以四種不同的風格,寄托中國電影人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深刻思考。青年導演魏書鈞憑借與之前作品風格差異較大的《陽光俱樂部》入圍主競賽單元,他表示:“每部電影我都想有一個新的突破,在一個新的故事里面用一個新的方法去講述?!北任簳x剛好年長一倍的顧長衛則說:“平時多學習、多看電影,拍一部電影很不容易,所以應該以很真誠、很自然的,落地的態度,對待一個做電影的過程?!?/p>
聚焦導演前兩部作品的亞洲新人單元,今年整體體現出亞洲電影新生力量正在崛起的勢頭,動畫片、紀錄片、短片單元集中呈現了金爵獎對當下電影審美的敏銳度和前瞻性。評委、紀錄片導演段錦川感嘆道:“這次在上海,我看到了讓我非常激動的影片,那種反思、那種詩意,很長時間沒有看到這種類型的紀錄片了!”
歷史的沉淀和時代的孕育,培育了上?!昂<{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鍛造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貫追求專業性的辦節性格。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厚植城市精神,賡續城市血脈,進一步強化了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傳播、傳承與傳遞。
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作為開幕片在電影節世界首映,這個經典紅色IP從電影到舞劇再到舞劇電影的螺旋式藝術遞進,是藝術工作者回歸初心、付諸匠心的生動印證;“城市·光影: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慶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單元,集中放映9部以上海的城市與人為表現對象的影片,縱向展示了這座城市相伴新中國的發展不斷煥新的風華與風情,以影像為人民大眾在時代變遷中的精神面貌變化著書立傳;“幽蘭雅韻:戲曲電影新萃”暨長三角戲劇電影展包含京劇、越劇、昆曲、滬劇、黃梅戲等長三角地區代表性劇種,以傳統戲曲與電影高新技術的融合,呈現江南優秀戲曲文化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電影產業與城市形象的交融:找到“起點” 煥新啟航
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凝聚共識、深化互鑒、促進合作為導向,聚焦重要主題、重要節點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多元、協作、團結的電影發展格局。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法國電影周”展映活動,精選38部戛納、威尼斯、洛迦諾等國際電影節上參賽參展的優秀法國電影,進行156場放映,以影為媒,讓中法兩國的文明紐帶聯結更緊密。
由上海國際電影節于2018年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已從首批29個國家的31家電影機構擴增至48個國家55家機構,聯盟成員機構以電影為載體,正在將共同繪制的電影文化交流合作美好藍圖,用行動化為實景圖。依托該聯盟舉辦的“一帶一路”電影周,今年聚集了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位國際電影人、20多家中外電影機構。以“勇氣之路”為主題的影展,精選18部影片在上海進行65場展映。上海之外,其中6部影片還在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的6家影院放映共計36場。
6月18日晚,三項電影周榮譽歸屬于浦東美術館揭曉。希臘導演伊娃·納特娜憑借自己執導的第一部長片《女謀殺者》,與出演影片《如果我能冬眠》的蒙古演員巴特楚吉·烏爾薩伊赫共同獲得由國際媒體評審推選的“媒體關注電影人”;由智利、阿根廷、英國、中國臺灣、法國、丹麥、瑞典、德國合拍的《殖民者》,成為今年“媒體關注影片”;本屆“一帶一路”電影周推廣大使大鵬和姚晨揭曉了由現場觀眾投票產生的“最受觀眾喜愛影片”:由中國新生代導演張裕笛和一群年輕演員共同創作的《倒倉》。大鵬說:“因為電影,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能夠相互交流,這就是電影的魔法”。工作之余,海外影人們還“組團”在浦東來了一場城市漫步,朵云書院、新場古鎮、迪士尼小鎮,領略浦東風情,樂游上海美景。
這一輪的聚會才結束,新一輪“一帶一路”電影巡展同時啟動。2018年至今,已經有超過50部中國電影通過該巡展機制進入海外國際電影節展映。此前一輪,《梅的白天和黑夜》《雄獅少年》等約20部優秀國產影片亮相于孟加拉國達卡國際電影節、伊朗曙光旬國際電影節、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國際電影節等。
電影“出?!?,走向國際,也是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的一個重要議題。不過,盡管許多人在想方設法尋找開拓國際市場的渠道和機制,但電影人還是以冷靜的態度直面這一熱點。在以“光影之路 煥新啟航”為主題的開幕論壇上,導演烏爾善就直言,雖然自己的《封神第一部》今年就將在歐洲上映,但“走出去”并不是自己追求的目的:“希望電影創作能如實地表達現在的精神世界,如實地去刻畫角色的情感生活,相較之下,我更關心的是我們如何找到‘走出去’的‘起點’?!背穗娪氨旧?,中國IP的全球化開發也在各種挑戰中漸成規模。圍繞在全球范圍內擁有龐大粉絲群的頂級IP“三體”,嘉賓們在專題論壇形成的共識是:“根植中國文化、挖掘精神共識、做好全球表達”。而張藝謀即將執導電影《三體》的消息一經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披露,立刻引發國內外媒體一陣關注。
隨著我國電影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的討論風向,也形成了聚焦熱點和直面問題兩大主線?!半娪鞍l行新生態”主題論壇上,導演賈樟柯、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等嘉賓均坦誠地提出了電影高效能發行的命題,呼吁發行的精細化、個性化消費;“科幻新視野與新質生產力”主題論壇一方面釋放出新一代創作者正在積極擁抱AI的態度,一方面也能看到行業人士對高科技輔助創作所保持的清醒與審慎;8名香港新生代電影演員集中亮相“卓爾不凡:香港影壇新生代”主題論壇,對話香港著名導演爾冬升,暢談演藝事業的成長感悟,尋求與內地電影界的合作機會;“她影時代論壇:擁抱與重塑”“‘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圓桌論壇”“交融與共生:電影與城市論壇”“亞洲電影沙龍”等,參與的各方來賓踴躍展開觀點碰撞,從電影創作、文化交流、新人培養、產業發展等角度展開對話討論。今年的科幻電影周除了科幻主題論壇,還舉行了科幻文學IP/項目推介、“未來引擎·電影英雄”之夜等活動,推介6部頗具影視改編價值的優秀科幻文學,旨在推動和促進優秀科幻IP的轉化。
陳英雄、巖井俊二、比爾·尼科爾斯、趙德胤四位名家做客電影學堂,分享創作心得,暢談對電影的感悟。曾四度來到上海國際電影節、13年前擔任亞新評委會主席的巖井俊二在他的“大師班”上聊到青春:“當代的青春是一個普遍的主題,無論哪個國家的人,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都可以理解。人是可以跨越時代的,現在時代在不斷變化,但是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都有同樣的理解?!?/p>
在金爵論壇上碰撞出火花的議題,在為期三天的電影市場里被更多嘉賓分享實操層面的經驗教訓。137家來自海內外的影視機構亮相市場展會,國際買家和賣家濟濟一堂。希望能將本國優秀作品帶到中國這個大市場的海外賣家,已經恢復到占據市場展商比例高位。泰國文化部、韓國KOFIC、波蘭電影協會、伊朗法拉比基金會等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來自沙特、格魯吉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電影機構的新朋友,都帶著交友、交流、交易的清晰目標來到上海。一批來中國尋找“好片”的國際發行商在市場里格外活躍,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電影中心的代表表示,去年在吉爾吉斯斯坦發行的中國影片數量,在所有國家中排行第六,希望能進一步增加中國影片、特別是中國動畫電影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發行。一邊是國際買家不斷走高的意愿,一邊是海外市場悄悄發生著的需求變化,如東南亞買家從過去對中國藝術片的青睞,轉向對中國商業大片表現出了更大興趣;過去“出?!钡闹袊娪爸鞔虍數厝A人市場,現在則在本土觀眾中引起了越來越大的關注;電影作品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同時,中國電影的宣發方式,也在各國引起了效仿……作為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中,一如既往地發揮著強有力的推動效應和引領性的風向標作用。
電影人才與城市擔當的交融:華語新風 匠心傳承
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法國導演陳英雄說:“花時間討論電影是一種榮幸?!彪娪肮澠陂g,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288位海內外嘉賓齊聚申江,花十天的時間,與更多的市民觀眾一起,觀看電影、討論電影。
上海國際電影節向來是華語電影展示大平臺、宣發主戰場。計劃今年上映的《接班人計劃》《異人之下》《默殺》《野孩子》《解密》《逆行人生》《沙海之門》《勝券在握》《出入平安》《騙騙喜歡你》和明年上映的《蛟龍行動》等等,都走上了金爵盛典的開幕紅毯。包括這些新片和入圍競賽單元的作品在內,共59部華語片亮相本屆電影節。
由阿里影業與上海國際電影節聯合主辦、眾多電影公司共同參與的“2024華語巨制巡禮”也在電影節期間啟航,7部類型多樣、題材多元的華語新片逐一揭曉,這一集結華語電影力量的項目以品質感、工業化、大制作三個關鍵特質作為電影開發方向,聚焦個體命運、家國情懷、人文關照、時代共鳴四大題材。
首次推出的暑期檔院線影片交易會吸引了華夏電影、上影集團、阿里影業、貓眼電影、博納影業、萬達影業、東方美之等14家影視公司參與,共計發布了50多部即將于2024年暑期定檔的新片——以AI技術輔助生成的人物角色出現了,著名IP系列的進口片到來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為這個暑期檔著實添了一把旺火。
旺火煮沸,文火慢煨。秉持“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辦節定位,上海國際電影節形成了不斷打通有機銜接的“6+1”階梯型新人培育體系——迷你電影單元、金爵短片、創投訓練營、電影項目創投、金爵亞洲新人單元、金爵獎及SIFF YOUNG × 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計劃。本屆電影項目創投設“青年導演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創作中項目”和“制作中項目”四個單元,共34個項目入圍,其中6個來自于上影節“青訓營”的創投訓練營。自2007年設立以來,電影項目創投見證了98個項目進入制作,其中76部參與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展,57部入圍A類國際電影節,有38部又回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參賽參展,有68部影片在國內外院線上映。本屆電影節亞洲新人單元的最佳影片《這周五的游樂場》,正是2023年的創投入圍項目;近年創投入圍項目《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和《內沙》,也在本屆電影節的“華語新風”單元進行了世界首映。上海國際電影節將人才培養和作品孵化的周期拉長,通過全成長周期的常態化扶持培養,助力創作者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人才培育體系的不斷優化。高質量、多元豐富的項目也吸引了近兩百家國內外制片方、投資方和發行方的熱情參與。
既是“6+1”體系中重要一環、又屬金爵獎競賽架構組成部分的亞洲新人單元,今年創設20周年。從默默無聞,經深耕細作,亞新單元不斷從中國及亞洲各國和地區發掘電影新人導演,扶持亞洲電影新生力量,如今已是亞洲電影界不可忽視的新人新作涌現平臺。今年入圍的11部作品,來自7個亞洲國家和地區。憑借《這周五的游樂場》獲得本屆亞新單元最佳影片的導演曾志在采訪中回憶:“好幾年前,我看到這邊在放電影,過來一看,發現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會場;過了幾年,我竟然跨過了這條‘馬路’,來到了這個主會場,這是很大的一個跨越。意味著我的電影之路開始了,真正的開始了?!?/p>
創設五周年的迷你電影單元(原短視頻單元),雖然作品篇幅短小只有五分鐘,但它們就像一個螺螄殼里的試驗地,讓觀眾由此窺見并感受到了青年創作者們旺盛的創作動能和生猛的創意活力。
電影人才扶持項目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計劃,將第三期入選名額給到了編劇陳舒,制片人應蘿佳、謝萌,導演久美成列、霍猛、趙霽。
“2024中國影視之夜”以“光影世界 中國故事”為主題,通過“初心·筑夢”“匠心·傳承”“信心·遠航”三大篇章,聚焦中國原創優秀影視作品,匯聚新時代中國影視人,講述中國影視行業臺前幕后的故事;第21屆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以傳媒榮譽表彰為電影事業做出貢獻的電影人,《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導演烏爾善成為最受傳媒關注導演;2024影視音樂盛典梳理我國影視音樂的發展歷程,揭曉了由電影、電視、音樂專業的專家們精選出的新中國成立75年來,人民群眾最難忘的影視金曲及優秀影視音樂作品等多項榮譽。
電影消費與城市活力的交融:人民城市 永不落幕
本屆電影節期間,上海發布電影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從筑牢根基、繁榮出品、升級產業、培育生態、完善人才機制等五方面,經過三年左右的持續推進,全面提升上海電影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擦亮“上海電影”這塊金字招牌,將上海打造為電影之城。時值“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愿景很清晰:通過推動電影與城市更新的發展結合,讓城市活力與電影魅力交相輝映。
在這座城市,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意義已經超越電影本身。這是人民共享精彩豐富中外電影文化的節日,更是人民大眾踴躍參與的節日。本屆電影節共放映1672場,進行88場觀眾見面會。其中,上海47家展映影院放映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461部影片,共1636場,其中82場進行了觀眾見面會。截至6月20日晚8點,觀影人次49.5萬,28%的外地來滬影迷中,來自蘇州、杭州、北京的影迷數量分列前三位。據旅游平臺攜程提供的數據,6月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帶動5萬人次的異地用戶來滬,酒店消費量2萬間夜以上,主會場上海影城周邊2公里范圍酒店在電影節期間每日滿房,平均每日入住超5000人次。同時“攜影同行”的頁面活動推出影院吃喝玩樂地圖及電影院文藝漫步圖鑒,6月1日上線后,網友自發上傳了包括影院趕場、影院周邊游玩、轉場速食等上影節多種玩法攻略約8500篇,互動量達490萬。
大眾點評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電影院跑圖”于5月底上線,網友不僅可以一鍵查詢身邊的展映影院,還能打卡影院周邊的吃喝玩樂。二十天來,活動覆蓋全城百萬人次,除了本地影迷用戶的積極參與,另有10%打卡用戶來自江蘇、浙江等地區,人均打卡5家影院,更有一人完成30家影院的打卡紀錄。影迷在打卡影院的同時,也貢獻了千余篇跑圖攻略,曝光量突破500萬。
上海國際電影節與央視頻聯合制作的官方訪談節目《金爵會客廳》迎來31組、63位嘉賓做客,至6月20日,全平臺總播放量超2650萬。
多倫多電影節首席執行官卡梅隆·貝利來滬參加電影節后深有感觸地說:“和陌生人在一起共同見證一些重要的片斷,這就是電影節的魅力?!本€上的參與、場景的拓展、外延的擴大,令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輻射力幾何級上升。在普陀區普熙金融廣場·PUSH藝術中心舉辦的未來影院單元匯集全球頂尖的頭顯硬件供應商,為市民帶來26部來自國內外的沉浸式體驗佳作,包括5部國際首映、5部亞洲首映、6部中國首映,19場放映吸引了逾千名市民前來體驗,預約平臺“想看”關注度超1萬,其間,11個“多人大空間”VR項目現場推介吸引了來自中國、法國、巴西、愛爾蘭、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參與;作為“一帶一路”電影周系列活動之一的拉美風情嘉年華在比斯特購物村展開,除了呈現精彩的拉美文化表演,還帶來了拉美風情美食、拉美品牌皮具、秘魯羊駝毛制品、拉美風情彩繪等,四天吸引了7000多游客的參與;黃浦文旅集團召集區內大光明、和平、國泰和黃浦劇場四家展映影院和南京路、淮海路兩大商圈,發起憑票根享優惠活動等,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電影節及周邊商業活動,促進了文化與商業互動的良性循環……上海國際電影節集聚文化、商業、旅游三方力量,以觀影創造文旅消費新場景,為這座海納百川的都市帶來了新的消費活力。
影院的放映即將結束,長尾的效應還在繼續。電影節期間開啟的“造夢現場”電影藝術展陳列7大主題單元、30余個國內外頂級電影IP、多位世界影史名人首次披露的親筆手跡等幕后珍藏,不斷發掘電影藝術的不同現場展現形式,展出將持續至9月17日;與本屆電影節無縫銜接的張園&茂名北路時代光影藝術展,將在戶外放映“城市·光影: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慶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單元中的兩部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海上傳奇》,這片融合了優秀歷史建筑群落和城市更新的商圈,將繼續用電影講述上海的精彩。
十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對于影像世界的探索是無限的。電影是一種跨越國界、世界共通的語言,而電影節則是實現這種跨越國境傳播的橋梁和平臺,包含了所有人對電影的期待和夢想。本屆電影節開幕前,被影迷昵稱為“觀影寶典”的《市民觀影手冊》時隔四年重新回到影院,領到了手冊的影迷在小紅書上曬出筆記:“六月的上海,是電影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