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創新,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形成了生機勃勃的新時代文化現象。湖南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煥發的真理之光轉化為發展之變,在傳承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在賡續厚重的革命文化中推進文化創造,在發展活躍的現代文化中推進文化進步,文化和科技融合破題解題,文化和旅游融合加快發展,開創生機盎然、氣象萬千的文化盛景。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征程上我們黨的文化旗幟,引領干部群眾文化自信全面增強、精神面貌奮發昂揚。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著眼世界和未來,用宏闊視野總結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標志著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湖南自覺踐行、堅定不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文博熱蓬勃興起。舉辦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系列活動和“志”說湖南——大型史志·文物聯展,制作播出紀錄片《中國》《馬王堆》、系列短視頻《文脈賡續 何以湖南》等作品,“文博熱”“文創火”“漢服風”成為潮流,以馬王堆漢墓為代表的文化遺產從“靜態保護”向“動態傳承”轉變。文化熱如火如荼?!皯蚯M校園”“送書畫進萬家”“小戲小品展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戲曲春晚、鄉村“村晚”、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更加適配群眾文化需求,“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文化服務。讀書熱蔚然成風。堅持把讀書作為最基本的文化建設,要求領導干部和機關帶頭讀書,深入開展“書香湖南”全民閱讀活動,建設特色農家書屋、城市書店、職工書房。書香機關、書香社會建設進展明顯,熱愛紙墨書香、追求深度閱讀的氛圍開始形成,湖湘大地書聲瑯瑯,三湘四水書香彌漫。
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引領文藝創作邁上新的高峰。文化創新源泉充分涌流,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繪就新時代文藝嶄新圖景,形成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浩然正氣。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更加鮮明。站穩人民立場、樹牢群眾觀念,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京劇《皿方罍·再無別離》精彩亮相2025年新年戲曲晚會,電視劇《問蒼?!?、電視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等4部作品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圖書《月光緊追不舍》《“海?!碧枴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6部作品獲飛天、金鷹、白玉蘭獎。傳承創新花鼓戲、湘劇、歌舞、戲劇、雜技等,推出《新劉??抽浴贰秶术妨辍返取敖泻糜纸凶钡某两窖菟嚠a品。湖南文藝從根本上扭轉了泛娛樂化,走出了一條與新時代相契合,心懷“國之大者”、腳踩生活大地,干凈向上、簡樸剛健的新路子。深入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健全影視劇和綜藝節目導向、主持人藝人管理長效機制,加強文藝工作者道德建設,構建新聞、理論、綜藝、電視劇、紀錄片、電影片的內容矩陣,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從電視劇《麓山之歌》到《日光之城》,從舞劇《熱血當歌》到音樂會《湖南民歌·我唱你聽》,從專題報道《文學里的村莊》到《湖湘一萬年》,從《湖湘文庫續編》到《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研究叢書》,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美瀟湘系列山水畫展到主題雕塑《偉業》,從浯溪摩崖石刻數字修復及傳播應用到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湖南文藝踏著新時代的浪潮奮勇前行,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習近平文化思想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引領文化體制機制深刻變革。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引、全面指引、有力指引。湖南把文化和科技融合作為重要工程全力推進,加快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新質生產力開始形成,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在文化事業上,理順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體制機制,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六大工程”,2024年投入資金4.5億元、累計實施項目359個。打造數字文博大平臺“山?!盇pp,數字化采集效率提升10倍;推進全省博物館“省市聯動”體系改革,推動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園“館園融合”;5G智慧電臺5分鐘快速生成一套24小時安全播出的當地電臺節目,用科技力量把黨的聲音送到田間地頭。在文化產業上,2024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及相關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380.5億元,同比增長11.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44.25億元,同比增長13.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8個百分點。推進全省旅游發展大會市場化辦會機制。首屆旅游發展大會,張家界下先手、搶先機,為全省旅游發展舞活了龍頭;郴州接棒辦會,用好水資源、做好水文章,交出了綠水青山的“郴州答卷”;衡陽把第三屆全省旅發大會辦成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具體案例,探索出一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2024年全省旅游業產值過萬億。在文化企業上,深化文化領域國資國企改革,出臺省管國有文化企業聚焦主業發展的意見、全級次“雙效”考核機制等,5家省管國有文化企業改出了動力、改出了活力、改出了效益,2024年再次實現全面全部盈利。湖南衛視品牌力、傳播力穩居省級衛視第一,芒果TV穩居長視頻行業前三,中南傳媒、芒果超媒再次入列“全國文化企業30強”。抓文化就是抓發展,抓文化就是抓未來,在湖南已經成為一種自覺。
習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引領學風之變、文風之變、作風之變。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有深邃的觀點、戰略的謀劃、科學的部署,還教給我們正確的立場、管用的方法。湖南把改進學風、文風、作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明要求、作安排,抓落實、抓深化,“堅信篤行、好學能文”成為新風尚。著力正學風,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黨委(黨組)會議“第一議題”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質量?!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會”堅持自選專題、不定調子,平等交流、不排位子,開放學習、不關門子,觀點碰撞、形成點子,大家普遍反映學得更深了、悟得更透了、踐行更實了?!跋娼笾v堂”高端權威、內容豐實,深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好評。著力改文風,出臺改進黨報黨刊理論版文風的“8條措施”,打造“寧心”“湘軒言”“三湘時評”“胡湘平”“辛字號”評論矩陣,鼓勵和引導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多發接地氣、冒熱氣、進人心的報道,多刊言之有物、有生氣銳氣、能引發共鳴的文章。著力轉作風,全省旅游發展大會既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更讓干部群眾精神面貌大提振大變樣,文件會議、論壇活動等持續“瘦身”,“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得到有效治理,精神文明創建測評指標少了、創建更聚焦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一步實起來、強起來了。學風之變、文風之變、作風之變,如同撬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杠桿,變出了愈加磅礴的奮進之力、愈加堅定的發展信心、愈加澎湃的創新活力。
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人民至上,激發人民群眾創作文化、塑造文化、發展文化的澎湃動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基點、價值支點、實踐原點是堅持人民至上,是人民主體。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領下,人民群眾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熱情參與文化的生產傳播。人民不僅是文化的接受主體,更是文化的創造主體?;ヂ摼W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化形態,帶來文化觀念和文化實踐的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可以更廣泛參與各種文化創作與活動,作者與讀者、作品與觀眾的傳統界限已被打破,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文化的主人。從湘西吉首“村超”到株洲“廠BA”,從大山里的孩子們出版的詩集《田野詩班》到網絡文學《逆火救援》《超級醫生》,從爆火歌曲《早安隆回》到“人民的理發師”李曉華系列短視頻,從化身廣場舞的傳統藝術江華瑤族長鼓舞到新中式湘劇《聶小倩》,文化真正回到大眾,發自人民內心,大眾寫、寫大眾,形成新的文化浪潮。人民創造新文化,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人民群眾的文化創作力被極大激發,這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變化。如今的三湘大地,活躍著一大批在生活中“浸泡”出來的文藝工作者。農民、建筑工人、外賣小哥、網店店主、保安、保姆、電工、瓦匠……他們是生活中最平凡的普通人,他們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拔膶W村莊”益陽清溪村的老農鄧春生被稱為“草根”詩人,不少詩篇成了村里朗誦活動的“??汀?,即將出版《清溪往事》文集;村民們也開始進行“口述清溪”文學創作,作品將由出版社公開出版。永州農民作家胡海林、王一武、魏冬林將農民的喜怒哀樂、農村的現實境況化為筆下的創作源泉,記錄鄉村蝶變的壯美畫卷。2022年下半年我省微短劇發展起步,2023年生產播出200多部,2024年突破1000部。從電影、電視、戲劇、游戲、動漫,到網絡直播、短視頻、短??;從青年夜校,到“跟著短視頻去旅行”;從“素人寫作”、生態寫作、歷史寫作、旅行寫作,到大眾攝影、沉浸式文娛,不同文化形式“破壁”融合,正在形成、開掘新的文化樣式。人民群眾成為新時代文化的新生力量,正在不斷創造新形態、開辟新境界。
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團結凝聚起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隊伍。文化生產是創造性勞動,核心在人。人才濟濟、人物輩出,文化才能繁榮興盛。湖南著力打造一支靠得住、過得硬、用得上的宣傳隊伍,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當宣傳家、實干家,帶頭把方向、抓導向、管陣地、強隊伍,深入宣傳思想文化單位調研指導,帶動各級各部門把宣傳工作同各領域工作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說湖南好”的大宣傳格局。著力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建立常態化聯系服務文化名家機制,開展“岳麓茶敘”活動,與文化專家面對面問需問計,帶頭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大力舉薦高層次人才,打造“芙蓉計劃”文化人才矩陣。著力培育一支現在可用、未來可以開創新局的隊伍。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加快培育優秀青年人才。從沈從文、丁玲、周立波、張天翼、蔣牧良、柯藍、康濯等湘籍文學大家群星璀璨的第一座高峰,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首屆茅盾文學獎6部獲獎作品湖南占2席、連續7年11人13部作品獲得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的第二座高峰,到近幾年周靜、紀紅建、沈念、張雪云4位青年作家先后獲得全國文學大獎,鄭小驢、諾亞、郭沛文、羅志遠、黃先智等大批青年作家茁壯成長,湖南文學有望再攀高峰。深入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新的藝術創作、表達方式,為創新創造開辟廣闊天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匯聚3500多家企業、5萬多名人才,朝著打造全球數字音視頻產業鏈基地和媒體融合新地標加速邁進。著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世界胸懷的文化交流和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堅持目中有人,把加強文化交流和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戰略任務。充分發揮“地方隊”靈活、多樣化、易被接受等優勢,集湖南廣電、湖南日報、湖南出版、湖南演藝、體壇傳媒等優勢兵力于一體,不斷拓展中國流量的傳播渠道、進場通道。一大批湖南文化精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非遺》《中國經學史》等300多部湘版圖書版權廣受外國人喜愛,“千里瀟湘”主題民樂音樂會走進瑞士日內瓦,《歌手2024》等60多部精品內容產品發行海外,《出海記·走進非洲》融媒體報道影響廣泛。一批植根現實、胸懷世界、面向未來的湖南文化人才隊伍,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推動湖南文化文藝精品在世界舞臺上綻放風采、展現魅力,寫下和合共生的燦爛篇章。(供稿:湖南省文明辦 湖南省委宣傳部理論學習中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