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聚焦民生訴求 共建文明新風
新風拂煦迎面吹,文明新景滿庭芳。
文明,是一個社區乃至一座城市實力的“顯化”,更是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顯現”。自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以文明創建為路徑,以共同締造為載體,抓重點、攻難點、促亮點,建設幸福宜居新家園,讓文明的種子播撒在11個社區的每個角落,讓文明之風“吹入尋常百姓家”。
老舊小區上演“變形記” 居民樂享新生活
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在于“顏值”,更精于細節。
廣場壩,老人們在曬太陽聊天;橋洞下,運動愛好者揮舞著羽毛球拍;實踐站,志愿者向居民們宣傳相關政策……這是觀音井社區的一幅幅生動畫面。
誰能想到,這里曾經是東城街道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全社區有70余棟居民樓建于上世紀80年代。多年來,社區公共設施陳舊、部分小區環境臟亂,居民訴求較多。自2020年以來,觀音井社區陸續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改造中,拆除了私搭亂建和內部圍墻,并挨家挨戶拆除雨棚、硬化社區道路、粉刷單元樓道墻壁,同時聚焦居民所需,增設健身器材、休閑座椅、乒乓球臺等公共設施。
如今,走進觀音井社區各個小區,曾經泥濘的路面變成了平坦寬敞的步道,雜亂不堪的空間變成了綠化帶和停車場,斑駁的墻面也換上了“新衣”。居民張桂菊于2008年就住在這里,見證了社區的變化“本來前幾年就想搬走了,好在改造之后,我們的生活環境煥然一新,兒女們讓我跟他們住,我還舍不得這里呢,很樂意繼續住下去?!?/p>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環境干凈整潔,車輛有序停放。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來到南門社區黃桷樹三畝地附近,這里曾經污水橫流的現象一去不復返?!肮芫W改造后,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好多了,夏天再也不會有難聞的氣味了”,南門社區居民喻永革說。
據了解,三畝地原來是一處閑置荒地,雨污管網不配套,下雨天污水堆積橫流,氣溫一高又產生難聞氣味,群眾反映較多。為解決群眾訴求,南門社區積極主動作為,采取社區自籌、向上爭取等方式籌措資金,對三畝地管網、配套設施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建設便民停車場,切實改善晏家扁片區居民住居環境,徹底解決居民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
三畝地改造前。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三畝地改造中。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三畝地改造后(效果圖)。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居民向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南門社區送錦旗。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社區的變化,不僅讓居民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也讓在外工作的游子們感到驚喜萬分?!芭笥褌?,快看!這就是我的家鄉,現在越來越美啦!”南門社區在外工作的小劉近日休假回家,對于小區及周邊的變化,不由得豎起大拇指,并拍攝小視頻發到微信朋友圈。
建設充電樁 方便居民又安全
老舊小區配套設施落后是普遍現象,特別是隨著電動車的廣泛普及,充電難、飛線充電等問題愈加突出。為全面解決這一矛盾,今年來,東城街道推行“1+3”模式,即由1個先行社區牽頭負責,整合力量資源,按照統一摸排布局、統一實施安裝、統一管理運營“三個統一”原則,在各社區建設充電樁200余個(接口2000余個),既解決了居民充電難問題,又消除了飛線充電安全隱患。
“社區根據居民訴求在小區安裝了充電樁,我們只要拿出手機掃碼后即可對電瓶車充電,既方便又安全還便宜”,采訪中,北門社區居民雷青山說,如今的社區不僅環境好了,居民們還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了。
南壩社區安裝充電樁、北門社區安裝完成的充電樁。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巴州區東城街道古井子社區居民正在充電。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創新形式載體 延伸基層治理觸角
老舊小區改造后的管理,不僅只是環境管理,更要實現長效治理。
為讓老舊小區“改得好”“守得住”,東城街道全面推行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將街道劃分為106個網格,設立集黨建、綜合、應急等7類人員組建的“全科微網格員”572名,落實網格員包片包責制度,下沉到小區樓棟巡查,實現環境衛生、治安管理、鄰里關系、社區服務、日常監督的無縫管理,線上線下結合為居民答疑解惑,零距離服務。同時,創新探索形成“睦鄰黨建”、“四鄰”工作法等一系列創新機制和載體,推動基層治理觸角不斷延伸。
立冬后的巴中城區,風輕云淡,天高氣爽。每到下午兩三點,觀音井社區的睦鄰驛站便熱鬧起來,大爺大媽們像往常一樣,相約來到這里下棋、看書、聊天。
原來,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后,觀音井社區建起了睦鄰驛站,搭建居民集體議事平臺?!耙郧暗纳鐓^,供我們居民活動的地方不多,閑暇時都不知道去哪兒。當社區了解到我們的需求后,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在轄區的小廣場旁邊建起了睦鄰驛站?!薄绑A站內可以看書,可以休息,我們也經常到里面參加活動,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休閑娛樂、聞到書香?!本用駛兡阋谎?,我一句,滿臉欣喜。
正如居民們所說,觀音井社區的睦鄰驛站不只是居民休閑娛樂的地方,還承擔著社區治理的功能。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茂介紹,曾經,社區存在居民有訴求反映難、干群溝通交流不暢通、社區議事不公開不民主等情況,對此,社區結合驛站的建設,將服務前置,在驛站設置了黨群服務、鄰里議事、志愿服務、民意收集等功能?!澳类忬A站自建起以來,在化解矛盾糾紛、引導居民自治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轄區的居民經常聚在驛站溝通交流,形成‘小區事、一起議’的良好氛圍,將治理觸角延伸到小巷最深處?!崩蠲f。
不僅如此,社區的睦鄰驛站還全面推行居民點單、社區交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民意評單的“五單制”服務模式,讓原來見面不相識的鄰里變成了互幫互助的朋友。
巴州區東城街道觀音井社區的睦鄰驛站。新華網發(巴中日報 牟柯 攝)
群眾意見征求箱。新華網發(巴中日報 牟柯 攝)
攻破“老大難” 昔日“憂居”變“優居”
對于東城街道而言,在基層治理、解決群眾訴求中最典型的還是轄區老舊小區的改造,特別是一些遺留問題多、時間跨度長的小區改造意愿尤為突出。
走進觀音井社區便民服務大廳,一面寫有“依法執政平息兩年混亂、著實調研根治八年污染”字樣的錦旗赫然醒目。而這面錦旗,是2023年家住休閑居小區的業主代表李侍霖所送,主要是感謝街道和社區及相關部門在休閑居小區改造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據悉,觀音井社區休閑居小區修建于2000年,原有住戶50多戶,因年久失修,設施損壞、垃圾亂堆、車輛亂停,小區居民多有怨言。2014年,小區下水管網改道導致污水倒灌至小區院壩,因管理缺位,糞水垃圾長期堆積,小區居民苦不堪言,不僅長期到各級上訪,還通過市民熱線等渠道反映相關問題。
好在借著全區老舊小區改造東風,休閑居開始了它的“蛻變”。2021年3月,巴州區房管局、東城街道、觀音井社區聯合相關施工單位,成立起了小區改造臨時指揮部,街道黨工委和區房管局黨組分別派出1名科級黨員干部任指揮長,著手改造工程。其間,社區干部、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一對一”上門、集中座談,宣傳老改政策,廣泛征詢居民意愿。同時,社區干部多次現場踏勘,先后召開10余次會議對下水管網改建、飛線治理、違章搭建拆除等居民關注的重點進行商議,最終敲定了改造方案。
拆除違章建筑、平整硬化地面、新建雨污水管道、增設安防設施、消防管網……改造如火如荼開展。2022年8月底,污水管網改造等工作終于施工完畢,至此,休閑居居民徹底告別污水橫流的環境,困擾居民長達8年之久的污水排放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如今的休閑居,簡潔美觀、干凈整潔、草木萌發,就連鳥兒也時常飛到這里?!案兄x社區,真真切切改造到我們群眾心坎上?!本用裼嘤潞驼f,老改不僅改變了小區環境,也提升了居民綜合素質。
除了休閑居的改造,對于轄區環境的日益維護,社區的干部職工、網格員、志愿者也用了心。閑暇之余,他們都會帶上垃圾口袋去河道邊撿拾垃圾、去規范馬路車輛停放、去了解居民們所需所盼……
改造前的巴州區東城街道觀音井社區休閑居小區。新華網發(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供圖)
改造后的巴州區東城街道觀音井社區休閑居小區。新華網發(巴中日報 牟柯 攝)
以上僅僅是東城街道在基層治理、為民解難題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東城街道把改善居住環境作為有力抓手,凝聚各方力量推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讓轄區廣大群眾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效,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得宜居”轉變。(采訪報道組: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