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騰沖市猴橋鎮,各村、組廣泛借鑒猴橋村“火塘會議”實踐經驗,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村民在院子里圍桌而坐,聽取百姓宣講員講解惠農政策。朱文韜 攝
用好方言“土”語
“鄉親們,你們知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個什么會?主要講了些什么嗎?”在猴橋鎮膽扎村寨腳村民小組,村組干部和傈僳族群眾圍坐在火塘邊,一場熱鬧的火塘宣講會正在進行。
火塘宣講會正在進行。楊磊榮 攝
借助火塘“攏人”的便利性,“火塘+”黨課、“火塘+”宣講、“火塘+”送學上門、“火塘+”文明實踐項目等模式在全鎮各村組順勢而生。猴橋鎮黨政班子成員當好宣講“排頭兵”,發揮“關鍵少數”的領學作用,深入掛鉤片區、掛鉤村開展宣講。各村以村支書為團長,從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員、村民小組長、黨代表、人大代表、巾幗婦女、致富帶頭人、“五老人員”等群體中選出善表達、愛學習的群眾身邊人,組建鄉音土話宣講團,結合“百千萬”宣講、“十個一”系列活動以及“習語潤邊寨”等活動,用地方方言、“傈漢雙語”,在村組活動中心、群眾家中、田間院壩等便民場地廣泛開展宣講活動。在輕松的氛圍里,大家像日常聊天一樣,你一言我一語,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家常話”講清“大道理”,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有收獲。
講好鄉“土”故事
按照村支書講理論,駐村工作隊講政策,致富能手講發展,鄉賢能人講社情民意,身邊榜樣講故事的原則,宣講團成員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對標各項改革措施,結合猴橋實際,聚焦資源、口岸、園區三大經濟優勢,以群眾最關心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鄉村振興、民族團結、強邊固防、教育民生等時代主題為切入點,融入郭彩廷、蔡文輝、蔡新裝等群眾身邊先進典型的鮮活事例,認真講好猴橋故事,既講了猴橋邊關口岸的歷史文化優勢,又講了邊地群眾自強不息、強邊固防的精神特質,還講了邊境各族群眾建設幸福美好家園的感人事跡。
大家圍坐在火塘邊,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邵宗成 攝
明亮的火苗下,猴橋村支書蔡文輝與群眾促膝而談,他將國門新村百年“黑泥塘”變身魚躍果豐“桃花源”的故事向大家娓娓道來,“土路變成了又寬又平的石板路,土房變成了一棟棟的小樓房……”,通過用身邊事詮釋大道理,讓群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近年來改革發展帶來的山村巨變,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全會精神的認同感。
“土”味提升溫度
一塘火、幾杯熱茶、幾條板凳,這就是火塘宣講的會場,大家圍坐在火塘邊,火焰燃燒木材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氛圍輕松溫馨,宣講人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火塘的溫暖與宣講人質樸的交流方式相融合,有效拉近干群關系?!懊恳粓鲂v都需做足準備工作,針對不同受眾,要突出重點,要通俗易懂,用群眾愿意聽的方式和形式,結合鎮情村情,講清楚‘上面’要求什么、我們該做什么、最終會實現什么?!鄙頌榈嵛鲬眉夹g大學珠寶學院教師、猴橋村駐村“第一書記”的楊榮德對做好黨的理論宣講頗有體會?;鹛僚?、言談暖心,在這種接地氣的環境中,宣講人不知不覺中就把熱氣騰騰的全會精神傳遞到了群眾心里,廣大群眾暢所欲言談變化、獻點子、謀發展,“小”火塘從以前群眾走村串戶“拉家?!钡膱鏊兂闪爽F在用于開展理論宣講的“大”課堂。
“宣講就是要講到老百姓的心里去,以前覺得中央的政策高大上,現在聽下來和我們的生活很貼近,這樣的宣講形式,不僅有力度,更有溫度,我們一下子就記住了?!斌淇诖宓膭纱蠼阈χf道。
截至目前猴橋鎮共計組織12支鎮、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宣講團依托火塘會、院壩會的形式傳遞黨的“聲音”,累計面向廣大基層群眾開展宣講115場次其中送學上門8場次覆蓋110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