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以三線建設寶貴精神財富引領城市文明建設
上世紀60年代,四川攀枝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被國家列為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成為新中國首批資源開發特區。三線建設時期,全國數十萬建設大軍奔赴攀枝花,以英雄氣概投身鋼鐵基地大會戰,在激情燃燒的三線建設英雄實踐中,孕育鑄就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建設寶貴精神財富。如今,攀枝花市在推進城市文明建設工作中,繼續傳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精神財富,讓其成為引領城市文明建設的強大動力和精神力量。
攀枝花城市遠景。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精細治理彌補基礎不足
“以前市場地板潮濕且坑坑洼洼的,來買菜時要把褲腳卷起來,生怕褲子被弄臟?!苯?,在仁和區第一農貿市場買菜的市民說,得益于城市文明建設,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仁和區第一農貿市場原分為三個區,因修建時間久,基礎設施較為陳舊,環境衛生臟、亂、差。經屬地政府、市場監管部門與市場業主和經營戶多次溝通協商,業主自籌資金將市場第三區按照文明城市建設標準進行了重新裝修,將一區、二區經營戶整體遷入新裝修的三區,業主將空置的一區、二區出租獲取收益。改造后的市場攤位集中、過道寬敞潔凈、功能分區清晰、配套設施完善,極大提升了市民購物環境。
攀枝花市因三線建設國家戰略而興,受“先生產、后生活”的三線建設布局、山水分割等影響,攀枝花市的城市基礎設施欠賬嚴重,城市文明建設存在客觀局限性。為此,該市理性認識市情、正確面對困難,發揚了艱苦創業的精神,在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提升“城”的和諧宜居程度上下功夫,努力以精細治理彌補基礎條件的不足。
2021年以來,攀枝花創新實施“六大專項治理”,整治基礎設施、開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公益廣告、不文明行為等方面的問題15.6萬件。新建緣石坡道800余個,修復人行道地磚2.3萬平米,維修路面2.76萬平米,整治路沿石1720米,拆除地樁地鎖及水泥墩600余處;施劃各類停車泊位1.5萬余個,施劃各類標識標線1.2萬平米,維修或設置交通隔離欄等1.6萬余米;拖曳亂停亂放及無牌車輛2300余輛,辦理出租車拒載、議價案100余件,連續舉辦“百日交通零違法”挑戰賽;組織運營商等排查整治樓棟4420棟,套捆10725處,剪除廢線2933處,扣盒243處,更新1090處,清理廢棄纜線62噸;出動警力2900余人次,勸導遛狗不牽繩等不文明養犬行為3500余人,發放及張貼宣傳資料10萬余份,開展聯合整治200余次,規范處置流浪犬160只;對建成區農貿市場進行修繕改造,投入專項資金開展集中整治,規范占道經營和流動攤點4700個,嚴查市場及周邊亂停亂放2200余起……一系列城市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和不文明行為治理行動,給攀枝花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新氣象、新變化。
攀枝花弄弄坪中路人行步道整改前后。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規范治理后的農貿市場。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攀枝花東區西海岸市場旁老舊磚房變身寬敞的口袋公園。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攀枝花城市街景一角。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此外,還聚焦城市文明建設工作的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補齊短板為突破口,建立“四級聯動”網格化管理體系,創新開展各類示范點位打造,對臨街商鋪實行積分制管理,開展商戶“流動紅旗”評選,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為了推進城市文明建設的常態長效,攀枝花及時把治理成果轉化為地方性立法、地方性標準,2022年以來相繼制訂了《攀枝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修訂了《攀枝花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創新編制了《城市容貌管理質量標準》等三部地方標準,探索文明行為促進與行政執法有機銜接機制,以標準化、法治化推進城市文明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聯創共建匯聚強大合力
“因為我們都要上班,收快遞不方便,每次都要到商店去取,還要給錢,現在拿取方便多了”。近日,用手機掃碼取到包裹的東區金福社區居民姚鰻芝很是高興?!斑@個快遞豐巢柜安裝后效果很好,居民再也不用擔心商店關門取不到包裹……”金福社區有關負責人也高興地說。
攀枝花東區金福社區的快遞柜。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金福社區居民的喜悅,折射了城市文明“聯創共建”工作成效,也是該市扎實推進城市文明建設,讓群眾更為可感可知的一個縮影。從2017年起,為了體現城市文明“共建共享”主旨,攀枝花市啟動實施了部門+社區的“包保聯創”工作,全面調動各級各部門(單位)力量全面參與城市文明建設,推動形成“同心共創”的良好氛圍,也辦成了一批群眾所盼所愿的民生實事,也讓“團結協作”精神產生了新的磁力效應。2021年以來,該市對聯創任務及部門進行優化,81個市直部門和大企業、金融機構等與社區“一對一”結對共建,各區的近200個單位同步開展,通過建立“部門行動+社區評分”、定期通報提醒等制度,推動部門、社區迅速形成聯動合力。各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分別形成具體方案,通過項目、物資、資金、志愿服務等支持方式,在充分調研、入戶問計問需的基礎上,為社區辦實事6000余件,開展各類活動5000余場。
志愿服務升級城市文明
“請等綠燈亮了再走,不要闖紅燈,紅燈時不要踏上斑馬線……”行走在攀枝花市區大街小巷,一群志愿者的身影總活躍在各個斑馬線前。他們身穿紅馬甲,奔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為大家開展志愿服務。
攀枝花“人車相讓”自成一景。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一群人帶動一座城。近年來,攀枝花市持續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志愿者在交通要道對不文明交通進行勸導,努力提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文明交通出行安全意識。還在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開展城市文明建設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激發社會各界共創文明、共享文明的動力。
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志愿者人數已達18萬余人,組成800余個志愿服務隊伍,常態開展宣傳宣講、潔美家園、扶老助殘、社區義診、走訪慰問、上門維修等志愿服務活動,并結合3·5學雷鋒紀念日、國際志愿者日等重要節點,開展“文明實踐力量 閃耀花城星光”“共富有我‘益’同行”“暖暖的花城”等主題活動,2024年以來已開展主題志愿服務700余場,參與志愿者2萬余名,服務群眾42萬余人,推動文明實踐“新風”日益強勁,也為“無私奉獻”精神在陽光花城書寫了新的注解。
攀枝花市文明辦協同市融媒體中心等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新華網發(攀枝花市文明辦供圖)
通過一系列主題宣傳引導和文明實踐舉措,城市文明建設早已不是“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的獨角戲,文明大合唱的意識已深入人心,市民們自發以實際行動爭做文明的先行者、踐行者和守護者,持續為精神共富工程增彩添色。在文明氛圍的浸潤下,斑馬線主動禮讓行人、92歲老人不慎摔倒熱心路人伸出援手感動全網、公交車不停站直接將突發疾病的老人送去醫院、外賣小哥狂追百米剎停溜車救兩娃、晚高峰隧道內百輛車主動為消防車讓路等感人事跡頻頻涌現,“攀枝花禮讓”已經成為市民無比自豪和外地人紛紛贊嘆的城市文明品牌,點點滴滴匯聚而成的文明之光,不僅讓人感受到了這座城市陽光般的愛和溫暖,也不斷升華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城市文明建設環境。(采訪報道組:龔林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