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廣西篇丨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楹聯傳承家風家訓 實踐煥發文明新風
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明清建筑群,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蘊。村內現存305副沿用至今的古楹聯,涵蓋修身、持家、創業、報國等主題,每一副都寓意深遠,體現著文明家風的深刻內涵。
資料圖:“全國文明村”大蘆村。新華網發(靈山縣攝影協會 周昌好 攝)
大蘆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這里是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樹”三古聞名的廣西三大著名古村鎮之一,是廣西境內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近年來,大蘆村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深入挖掘和利用豐富的楹聯文化資源,將傳統家風家訓與現代文明建設緊密結合。村中不僅成功舉辦了多項楹聯文化活動,如楹聯書法大賽、家風故事征集等,而且還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治理,涵養了文明鄉風。大蘆村因此榮獲“全國文明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美古村落”等稱號。
“楹聯傳承”涵育移風易俗好家風
大蘆村依托深厚的楹聯文化底蘊,通過常態化組織楹聯文化宣講、學生“研學教育”、書法愛好者志愿者書寫楹聯贈送等活動,讓群眾深切感受楹聯文化的獨特魅力,感悟大蘆村勞氏家族勤儉節約、孝悌規范的家風家訓。同時更讓楹聯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群眾的文明素養,逐漸摒棄鋪張浪費、鄰里糾紛等不良風氣,涵育睦鄰易俗沃土,形成文明和諧的新風氣。
資料圖:大蘆村組織學生開展古楹聯文化研學教育活動,講解優秀古楹聯文化。新華網發(靈山縣佛子鎮人民政府 供圖)
大蘆村黨支部書記勞忠健介紹:“大蘆村古楹聯文化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組織大家聚在一起學習楹聯文化,延續手寫楹聯的傳統,了解楹聯背后的歷史,是傳承勞氏先人優良家風家訓、煥發新生代活力的生動體現?!?/p>
“一約四會”助推鄉村風氣展新貌
大蘆村依托本村古楹聯文明家風陣地,堅持以“一約四會”為抓手,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召開村民大會、群眾代表座談會等,在紅白事辦理標準、規模等方面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立足村情實際,突出本村特色,將家風家訓、辦酒辦席、環境整治等內容加入新修訂的《村規民約》。此外,不斷完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充分發揮群眾自治能力,推進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切實做到聚村民之力,興文明之風。
“以前哪家的喜事辦得有排面,哪家的人臉上有風光,但是其他隨份子的人情負擔就重了?,F在可不一樣了,在理事會的倡導下,大家都自覺謹記先人前輩的家風家訓,明白了不是排場越大越好,要量力而行?!贝筇J村村民代表李成錦說道。
如今,村里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明顯減少,人情債和經濟負擔大大減輕,鄉親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真正成為文明鄉風的倡導者。
“積分制度”引領共治共享新風尚
佛子鎮大蘆村聚焦鄉風文明建設,制定村級“文明實踐積分制”,細化量化積分管理辦法,圍繞移風易俗、村級事務監督、平安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公益事業等方面,制定評分和積分獎勵標準,探索出了一條組織發動、黨員帶動、積分促動、群眾主動的文明創建新路子,實現家家戶戶共享共治文明新風尚。
“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打掃好房前屋后衛生、減少鋪張浪費等就可以獲得積分獎勵,看到我們村的環境日漸變得干凈整潔,游客絡繹不絕,環境美心情美,干活的勁更足了?!贝筇J村群眾江遠蘭高興地說道?!拔拿鲗嵺`積分制”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村民真正成為文明鄉風的踐行者和引領者。此外,大蘆村為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真正做到服務于民,充分整合機關單位、社會組織、經濟能人等多方力量,建立“群眾點單、實踐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工作制度,助推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F如今,大蘆村鄉親們人人爭做文明人,戶戶爭當文明戶的氛圍越來越濃厚,鄉風文明建設得到進一步提升。(“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新華網 芮靜 張倩 靈山縣文明辦 韋麗媛 佛子鎮政府 黃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