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廣西篇丨欽州市靈山縣舊州鎮:重教獎學倡新風
舊州鎮,作為欽州故城遺址所在地,文化底蘊深厚,素有重教獎學的優良傳統,民間獎學活動最早可追溯至1987年,2007年在舊州民間出現了第一個規范化獎學組織——賴家獎學委員會。近年來,“重教獎學”的風氣愈加濃厚,引領著這座古城的風尚,讓文明新風潤澤千家萬戶,共同繪制出一幅和諧美好的鄉村畫卷。
“重教”行為樹立文明風尚
1987年以來,舊州鎮掀起重教獎學之風并逐漸興盛,深深植根于這片沃土之中。2021年,舊州鎮黨委、政府為進一步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全鎮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重教獎學氛圍,通過設立政府獎學金、助學金等方式,激發學子們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彰顯了尊師重教好學的社會風尚。截至目前,舊州鎮黨委、鎮政府已表彰了150名“新時代好少年”、147名“學習之星”和80名“紅領巾愛祖國”的優秀學子。2024年,舊州鎮各氏族群開展獎學活動,近400名學子獲獎。表彰活動不僅為學子們樹立了榜樣,也為鄉村文明建設注入活力。在獎學的引領下,舊州鎮的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為鄉村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資料圖:2023年8月3日,賴家獎學委員會給學子授匾。新華網發(欽州市靈山縣舊州鎮人民政府 曾振軒 攝)
在激勵學子們以榜樣為鏡、奮發向上向善的同時,舊州鎮的“獎學”活動也為當地紅白事的簡化辦理樹立了新風尚。過去,每到升學季,一些家長為慶祝子女升學而大擺升學宴,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給受邀群眾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自“獎學”活動開展以來,舊州鎮黨委、鎮政府統籌各氏族表彰優秀學子的慶典,推動統一舉辦升學宴,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資金,喜事簡辦成為共識。
“重教”理念澆灌文明之花
舊州鎮在“重教獎學”方面,不僅注重“獎學”的激勵作用,更深化了“教”的核心理念。鎮黨委、政府積極與各村(社區)、學校溝通協作,充分利用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校園大講堂等資源,以及借用各重大項目的參觀平臺,廣泛開展以“運河向海 文明先行”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涵蓋了非遺技藝的傳承教學,增強了學子們的文化自信;組織學生參觀平陸運河等重大工程項目,了解了家鄉的變化和發展;組織學生到田間體驗勞作,感悟勞動的光榮;此外還有乒乓球、籃球等興趣班,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了他們的拼搏精神。舊州鎮黨委、政府還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如賴氏已成功舉辦三期興趣班,累計吸引了140多名學生參與。這些文明實踐活動和公益課堂,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深化了“重教”的理念,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有效地引導了社會風氣的正向發展。
資料圖:舊州鎮組織學生和家長開展清廉家風閱讀分享會。新華網發(欽州市靈山縣舊州鎮人民政府 曾振軒 攝)
“重教”成果彰顯文明力量
除了重教獎學,舊州鎮還全面建設“荔鄉文明超市”,以“積分制”有效激發村民參與文明實踐的熱情,促進鄉村治理的精細化,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此外,舊州鎮積極開展文明勸導、移風易俗、文藝演出等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極大地豐富運河沿線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身邊榜樣”等先進典型的評選宣傳活動,對好人好事進行多方位宣傳,營造學習先進典型的濃厚氛圍,提升群眾文明素養,有效助力平陸運河等重大項目的建設。 2024年,舊州鎮大力推動移風易俗“五個統一”工作法,在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推動各村(社區)因地制宜統一操辦規模和隨禮標準等,讓治理有章可循,讓群眾有據可依。目前,舊州鎮宴席紅包隨禮基本保持在100-200元,大大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新華網 芮靜 張倩 曾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