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山東篇丨文明鄉風吹拂濰坊:共繪鄉村和美新畫卷
濰坊,這座聞名于世的風箏之都,不僅在教育上走在前列,更在文明鄉風建設上展現出卓越的風采。近年來,濰坊市以創新為驅動,通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實現了鄉村治理的現代化和精細化,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近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濰坊,用鏡頭和文字記錄當地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
家校社協同育人,構筑文明實踐新格局
濰坊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通過“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苯逃龑嵺`活動,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全環境育人路徑。金都社區的全環境立德樹人行動共同體便是一個生動例證,社區、學校、家庭三方聯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升居民文明素養。
在社區兒童成長中心,劃分為多個空間,活動空間擺放著感統設施,還設有休息座椅,孩子們盡情玩耍時,家長可以在旁邊陪伴。家庭教育知識普及與咨詢、兒童發展指導等服務一應俱全,家長、志愿者與教師共同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創新了社區帶娃模式,實現了家校社的無縫銜接和協同育人。此外,濰坊市還開發了多種家庭教育課程,實現線上線下全覆蓋,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專家引領、課程推動、社會參與、學校實踐”五位一體的家校社共育工作經驗,有效解決了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的職責不清、路徑不明、專業水平不高等問題。
高新區清池街道花園社區兒童成長中心內,家長強夢梅與女兒互動拼圖。新華網發(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鵬程攝)
文明實踐站,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
濰坊市各鄉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精準把握農村發展新變化和群眾新需求。屯田西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集黨群服務、青少年培訓、文體活動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每年開展200余場文明實踐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屯西新村老人在社區老年食堂就餐。新華網發(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鵬程攝)
報道組來到屯田西村后了解到,從2016年開始,村里在充分征集民意后,開始舉辦“紅旗樓道”評選,全村41個住宅樓道每年評出30個,同時,對當選“紅旗樓道”的樓道長和住戶進行獎勵,將文明與激勵雙向結合?!凹t旗樓道”評選不再是村里單向的組織推動,而成為村民自發參與文明實踐的全新載體。
通過“紅旗樓道”評選等文明創建活動,屯田西村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推動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實現了鄉村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同時,濰坊市還注重發揮社區黨委在全環境立德樹人行動中的倡導者、組織者、踐行者角色,鏈接多個社會組織,為孩子們提供專業化、項目化、特色化、精準化的社區照顧和社區教育服務。
屯西新村對當選“紅旗樓道”的樓道長和住戶進行獎勵。新華網發(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鵬程攝)
倉頡漢字藝術館內,學生們正在進行課外實踐,體驗雕版印刷術。新華網發(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鵬程攝)
鄉風文明,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
濰坊市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倡導移風易俗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近日,報道組來到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村里將婚禮搬進蔬菜大棚,禁止喪事鋪張浪費,以實際行動推動“簡婚、厚養、薄葬”的新風尚。
在青州市高柳鎮的南馬蘭村,通過“美德銀行”積分制,將村民的文明善舉量化為積分,用于兌換物品和享受優惠政策,激勵村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和治理,形成了“不比吃穿比美德”的良好風尚。
青州市高柳鎮南馬蘭村“美德銀行”積分排行榜。新華網發(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鵬程攝)
志愿服務,溫暖鄉村特殊群體
在濰城區南關街道的西南關社區,報道組了解到,社區通過“教育引導+關愛幫扶”的文明實踐新模式,組織志愿者定期走訪慰問現役軍人家庭、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將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這種精準服務不僅幫扶了弱勢群體,還凝聚了民心民意,提升了鄉村文明程度。
濰坊市的文明鄉風建設,通過創新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鄉風文明和志愿服務等措施,共繪了一幅鄉村和美的新畫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文明之花正璀璨綻放。(“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普韻喬 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