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廣西篇 | 欽州:北部灣畔輕拂文明之風
廣西欽州,北部灣畔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欽州港是中國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欽州一江兩岸步道。張曉冬 攝
改革開放前沿,文明之花開遍。欽州市通過倡導推進移風易俗“五個統一”工作法等系列舉措,積極打造平陸運河沿線鄉風文明示范帶,進一步促進欽州市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近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欽州,感受海濱之城的文明脈動。
移風易俗 繪就鄉村新風貌
在欽州市浦北縣北通鎮清湖村的九梅麓自然村,村民徐彥玲手握著海笠,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耙郧斑^‘嶺頭節’,我總是憂心忡忡,一次就得花費七千多元?,F在可好了,一千元就能過個愉快的節日,真是輕松又自在?!彼锌卣f。
“嶺頭節”,這個當地象征豐收的民族節日,曾一度因攀比之風而變得沉重。在2020年,九梅麓村發布了《關于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節儉舉辦“嶺頭節”的倡議》,明確了紅白事規模、菜品選擇、禮金數額、舉辦天數以及用車數量等。
這一舉措迅速取得了顯著成效。宴席變得簡約而不失溫馨,人情負擔大大減輕,彩禮金額也回歸到了合理的范圍。村民龐愈坤高興地說:“今年的‘嶺頭節’,我們家只辦了兩桌,就是自家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聊聊天,享受親情的溫暖,感覺特別愜意?!?/p>
如今,九梅麓村結婚彩禮從原先的八萬元降至三萬元,人情禮金從五百元降到了一百元左右,紅白事及“嶺頭節”等活動戶均節省開支15000元,極大地緩解了村民的經濟壓力。
清湖村的黨總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翁職斌表示:“九梅麓的村民們早就對大操大辦感到厭倦,大家都非常支持這一倡議?!?/p>
欽州市浦北縣北通鎮清湖村“文明清風 齊商共守”移風易俗座談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辦供圖
浦北縣以此為契機,指導各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修訂或完善村規民約,并在全縣274個行政村廣泛推廣。2021年,這一創新實踐入選廣西“鄉風文明建設十大經典案例”,成為自治區“十佳村規民約”。
除了制度層面的創新,欽州還積極探索宣傳教育的新方式。浦北縣打造了“尊德守禮”等品牌項目,靈山縣組織了“荔園講堂”“繪美荔鄉”等公益活動,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也以更加貼近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鄉風文明的理念。
文明實踐 將文明撒向山海之間
走進欽州靈山縣三海街道雙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您‘碼’上說,我馬上辦”便民網絡平臺吸引了記者注意。社區黨委書記陳祖嬋說,群眾只要有心愿,在平臺上點單,志愿者就會想方設法提供服務?!敖衲昱_風‘摩羯’來襲之前,一位居民求助看望獨居的年邁父親,消除安全隱患,志愿者很快就上門,老人也因此沒有受到臺風影響?!?/p>
雙鶴社區常住人口達7萬余人,龐大的社區人口需要強大的志愿服務支撐。
“我們社區志愿服務者,從一個發展到現在有一千九百多人?!?5歲的社區志愿者服務隊大隊長鄧秀忠大姐一臉自豪。
今年,雙鶴社區精心開展義診、普法宣傳、衛生清潔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10余場次,37支志愿者隊伍活躍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有效增強社區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欽州市靈山縣三海街道雙鶴社區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辦供圖
“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雙鶴社區通過設置“時間銀行”,鼓勵社區志愿者為轄區有服務需求的人提供鄰里關照、外出代辦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滿1小時記積2分。積分不僅可以用于兌換生活物品,還可以在高齡時換取志愿服務。目前社區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5000多小時,服務社區群眾兩萬余人次。2018年,雙鶴社區獲評“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2023年,廣西啟動實施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十百千”示范項目建設,欽州市重點圍繞陣地打造、隊伍建設、項目培育等方面,對列入全區示范項目的1個中心、5個所、63個站進行實地指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理論宣傳宣講、家風家教宣講、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5萬多場次。
欽州市2024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運河向海文明先行”主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靈山縣專場)現場。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辦供圖
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穿過欽州市靈山縣及欽州城區,隨著運河建設順利推進,欽州持續開展“運河向海 文明先行”主題系列活動。圍繞城區運河橋梁提級改造保通保暢工作,組織800多名志愿者配合做好交通引導勸導服務,保障了保通橋來往車輛有序、暢通。
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就像一粒種子,將文明播撒,潤物無聲地繪就著欽州城鄉生活“美景”。
挖掘傳統文化 傳承好家風
“讀書樂 為善最樂;創業難 守成尤難”,在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全國文明村”大蘆村的一棟古宅里,傳出抑揚頓挫的粵語朗讀聲,志愿者華文仿正在開展“荔知音”文明實踐活動,向村民和游客闡釋大蘆村傳統家風楹聯文化內涵。
“大蘆村保留有明清時代三百多副對聯,其中很多是家風家教的內容,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解,加深大家對楹聯的理解,傳承好的家風?!蓖诵萁處熑A文仿常年奔走在靈山各鄉鎮講學,讓傳統美德在新時代中延續、弘揚。
大蘆村楹聯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其中倡導勤勞節儉、鄰里和睦、尊老愛幼等移風易俗楹聯,教育著一代又一代勞氏的后輩?!懊磕甏汗澢?,我們都會重新書寫祖輩留下的楹聯,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逐漸摒棄鋪張浪費、鄰里糾紛等不良之風,形成文明和諧的新風氣?!贝筇J村村支書勞忠健說。
大蘆村組織學生開展古楹聯文化研學教育活動,講解古楹聯文化。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辦供圖
當地小學專門開設楹聯文化課,教授孩子們寫楹聯、誦楹聯、演楹聯,開展家風家訓、齊家修身、報國勸勉等內容的研學活動,把傳統家風文化的精髓根植于青少年之中。
在欽州,重教獎學氛圍濃郁。走進靈山縣舊州鎮賴家“獎學樓”,記者見到,這里配備有文體活動室、教室、會議室等場所。賴家“獎學樓”是靈山縣第一棟“獎學樓”,每年寒暑假,都會開展免費的假期培訓班,邀請已經上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為弟弟妹妹輔導。
“除了文化課,我們還專門開設了思想政治課,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家風傳承。學習好,思想也要好,才能為祖國為家鄉做出貢獻?!辟嚰要剬W委員會副會長賴高英特別強調。
面對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形勢和新要求,欽州煥新文明實踐方式,通過品牌項目、網絡推文、文明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移風易俗宣傳推送。文明實踐刷新焦點,聚焦服務特殊群體,以抓好靈山縣文明實踐關愛服務“一老一小一殘”試點工作為契機,以點帶面,培育打造鄉風文明品牌項目,提升品牌影響力。文明新畫卷,正在北部灣畔徐徐鋪展。(采訪報道組:梁海燕 王國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