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黑龍江篇丨鐵力:充電賦能“夜生活” 文明實踐“不打烊”
近年來,黑龍江省鐵力市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夜模式”,傾力打造“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活動,開啟文明實踐“延時服務”,踐行“服務不斷檔,夜間不打烊”的服務理念,為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搭建服務平臺。
延時服務 叫響文明實踐“夜”品牌
“我想用下班后的時間提升自己,學習一門新技能,希望能有適合上班族參與的文明實踐活動?!鼻嗄曷毠ば⒔柚拔⑿脑浮?、線上線下“點單”等途徑,明確表達了自己對于文明實踐活動時間和內容的訴求。
緊扣群眾這一需求,鐵力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活動,將活動時間精準定位在“8小時工作外”,便于群眾在下班后參加文明實踐活動。
“森林學坊”主題文明實踐活動開設的繪畫課堂。鐵力市文明辦供圖
在鐵力鎮宏偉社區文明實踐站,一堂繪畫課正在進行。學員小劉下班后帶著自己準備好的畫板、筆刷和顏料等工具,滿心歡喜地前來參加。課上老師從色彩搭配開始講起,教授學員們濕畫法、干畫法等技法,在循序漸進中提升了學員們的繪畫水平。
“我們用社區提供的教程和材料,制作各式各樣的手工作品,有的還形成了文創產品,做得好的還能拿到市集活動上售賣展示呢?!眳⒓予F力鎮宏偉社區“森林學坊”文明實踐活動的趙阿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興奮地說。
鐵力鎮宏偉社區開設的手工編織課。鐵力市文明辦供圖
截至目前,“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活動共開設繪畫、書法、舞蹈、漆扇制作等14門夜間課程。豐富多樣的課程設置,不僅讓學坊擁有了大批鐵桿“粉絲”,也吸引了更多群眾主動“蓄能充電”。
多方聯動 拓寬文明實踐“夜”陣地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鐵力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熱鬧非凡,這里正在開展的“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活動,為忙碌了一天的市民提供了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選擇。
為了讓課程安排更靈活,綜合考慮活動空間、學習效果等因素,“森林學坊”采用小班模式,課堂一般控制在10到15人,每節課時長約1.5小時。
課程的形式和陣地規范了,如何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進來呢?鐵力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群眾藝術館、抗聯陳列館、交警大隊、消防大隊等機構部門,依托現有資源,針對不同年齡層群眾的需求,讓授課地點靠近市民生活圈,極大地便利了群眾參與。
日月峽鎮馬永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邀請黑龍江省樺樹皮畫技藝傳承人唐德濱深入社區,在晚間時段開展“非遺傳承文化”樺樹皮畫課程,帶領居民體驗樺樹皮畫制作樂趣,打通了夜間文明實踐活動惠及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在此基礎上,鐵力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一步整合農家書屋、愛心書屋、森林書屋等學習陣地資源,統籌5家機關事業單位書屋、文化長廊、多功能室,在晚間,面向群眾進行常態化開放式服務,進一步延伸了文明實踐活動陣地,提升了文明實踐活動影響力和凝聚力。
市民李女士表示,“現在通過微信公眾號就能輕松查看課程預告,下班后和鄰居朋友結伴去離家近的社區去上課,現在大家的學習熱情都高漲了不少?!?/p>
鐵力市日月峽鎮開展“非遺傳承文化”樺樹皮畫課程活動。鐵力市文明辦供圖
如今,“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活動已覆蓋9個社區、14個文明實踐點、4家本地藝術學校,吸納學員480余人,真正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組建隊伍 打造文明實踐精品“夜”課
陣地有了,課程開了,如何給群眾帶來高質量的“夜生活”,成為需要解決的又一個問題。
“你們這兒的老師專業嗎?”“我們這些年齡大的人還能學嗎?”面對市民的這些疑問,鐵力市堅持“開門辦學”理念,精心組建起一支由黨校教師、文藝工作者、行業專家、非遺傳承人等各類人才組成的教師隊伍,授課教師從學員個性需求、專業基礎、年齡特點等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
市民張先生把手頭的工作一辦完,就趕來參加這堂“搶”來的晚間書法課。課后張先生對記者說,范老師的課很受歡迎,要用微信群接龍報名才能“搶”到名額,老師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都很強,相信自己一定會在這里學有所獲。書法老師范寶峰表示,“希望我的課程能讓更多的學員了解并喜愛上書法這一傳統文化?!?/p>
“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活動讓很多群眾在這里重新撿起了曾經放棄的“技能”,實現了“兒時夢想的延伸”。
“森林學坊”文明實踐活動的授課現場。鐵力市文明辦供圖
目前,鐵力市已組建“森林學坊”文明實踐服務小隊14支,邀請非遺傳承人、文藝人才、行業專家等20人,優秀在職教師12人,涵蓋文化文藝、體育健身、法律援助、心理健康等23個類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未來,鐵力市將持續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夜間陣地優勢,點亮群眾“夜生活”,讓實踐陣地“活”起來,讓“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火”起來。(采訪報道組:霍珊 牛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