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山東篇 | 濰坊: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秘訣”
“鳶都”濰坊,坐落于齊魯大地腹地,是一座有著940萬人口的全國文明城市。近年來,濰坊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和創新舉措,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無論城市社區,還是鄉村小院,“文明中國”采訪報道組所到之處都能切實感受到熱辣滾燙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熱在群眾、強在基層。
強陣地:文明實踐從“全面覆蓋”到“用好用活”
濰坊昌邑市公園里的文明實踐站。濰坊市委宣傳部供圖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能否落地生根、出彩出色,關鍵在陣地。采訪期間,昌邑市圍子街道濰水風情濕地公園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舉行一場歌唱比賽,幾個民間樂隊拿出看家本領,吸引在濕地公園游玩的市民駐足聆聽。
“我們10多名退休的歌唱愛好者早在10年前就自發組了樂隊,沒事時就來到濰河邊唱歌。這里空氣好、又寬敞,特別適合老年人活動?,F在這兒變成了開放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修建了涼亭,更得勁了?!辈叵﹃柤t老年歌唱隊組織者姚克勤說。
充分發揮廣場公園、社區(村)公益集市等場所優勢,昌邑市變“拉群眾進實踐站”為“到群眾中建實踐站”,打造人人可來、時時可來的沒有圍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濰坊高密市“百姓學堂”正在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濰坊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里講的都是咱身邊的故事和關心的事情,送來的服務都是咱老百姓最需要的?!?/p>
高密市闞家鎮松興屯村農民孫洪山口中所說的“這里”,是指建在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百姓學堂”。如今,這里也成了孫洪山空閑時最常去的地方。
多年來,高密市聚合各類資源,宣傳理論政策、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百姓訴求,實現“一堂多用”,讓文明實踐站發揮多元效應。
高密有“百姓學堂”,壽光則有“幸福食堂”。當地60余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為老助餐公益服務,村里老人每頓飯僅花1元錢,就能吃上豐富的營養餐。同時結合開展“餐前飯后一刻鐘”宣講活動,讓這里真正成為群眾身邊的“暖心驛站”。
串點成線、擴線成面,進而形成文明實踐矩陣。濰坊通過規劃打造市域文明實踐展示區(展示帶),為全齡段群體提供多元化服務。
在城市,依托小區物業辦公場所,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在農村,以先進典型所在家庭為中心戶,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在重點行業領域,以青州市為例,探索創新“金融+文明實踐”體系,把文明善行量化為積分“存儲”,將文明信用變成“真金白銀”。
如今,濰坊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6個、文明實踐所152個、文明實踐站6962個,新建行業性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二百余個,實現縣鎮村三級全覆蓋。遍布全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已成為文明融匯之地、愛心匯聚之所、服務輸出之場。
聚人氣:多彩活動為群眾提供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文明實踐陣地建好了,如何提供豐富優質的文化供給,讓群眾感受文明之美、實踐之樂?濰坊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動,將文明實踐浸潤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文明實踐處處可見、時時可感。
“濰愛出發”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現場。濰坊市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采訪期間,恰逢“濰愛出發”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在濰坊各地火熱開展,健康義診、愛心理發、文藝演出、科普宣傳、非遺手工展示等一大批文明暖心的志愿服務活動送到了群眾“家門口”,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
“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家既樂于參與,也便于參與,不斷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敝T城市相州社區相州六村網格居民滕潔說。
為讓文明實踐“活”起來,濰坊文明實踐還開啟了新“夜”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充分利用夜間群眾閑暇時段,因地制宜開展夜間文明實踐活動,實現零距離服務群眾“不打烊”。
“開啟文明實踐‘延時服務’,每晚都有不同形態的文明實踐活動輪番上演,給我們的夜間生活增添了更多滋味?!笔忻耜惻空f。
濰坊市奎文區北海路街道十里堡社區為轄區居民提供晚間免費書畫教學。 周勝武 攝
在共享活動空間享受文藝大餐,在“夜?!闭n堂沐浴知識之光,在“文明集市”感受城市“煙火氣”……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夜服務”“夜分享”“夜體驗”文明實踐新場景,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加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
文明實踐搭臺,各方都來唱戲。如今,文明實踐活動已在濰坊“遍地開花”,不僅延伸了群眾美好生活的幸福半徑,更成為滋養文化、培育文明的肥田沃土。
創品牌:精品項目激發文明實踐新活力
如果說以群眾的需求為中心,是濰坊市文明實踐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么積極推進實施的文明實踐精品項目培育工程,就是其文明實踐精確對接群眾需求的有效載體。
“今年以來,我們整合文化資源,創新內容載體,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持續挖掘培育具有濰坊特色的文明實踐精品項目,帶動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融合發展,推動了全市文明實踐的創新提升?!睘H坊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
文明實踐項目好不好,群眾的感受是最好的衡量標尺。
“在‘長者樂堂’不僅能夠學習新知識、享受樂趣、發揮余熱,更讓我們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選擇?!鼻嘀菔泻喂冁偱思掖宕迕衽舜鬆斦f。
潘大爺所說的“長者樂堂”,正是青州市著力孵化培育的文明實踐項目,通過整合服務模式,為農村老年群體打造了一個集休閑、娛樂、社交于一體的暖心場所,真正讓老年人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村里老人們在“長者樂堂”下棋。 周勝武 攝
濰城區則用對聯傳遞黨的創新理論、厚植愛黨愛國情懷,讓對聯文化成為涵育文明的“催化劑”,這也成為該區創新打造的“對聯傳思想”文明實踐項目一大特色。
“我們依托楹聯文化名片,聚力在‘小對聯’上作‘大文章’,把‘詩詞楹聯’打造為富含濰城區文化底蘊與地方特色、具有辨識度的文化品牌?!睘H城區委宣傳部同志說。
通過采訪記者發現,這些項目重點聚焦便民服務、敬老愛老、文化文藝、心理關愛等內容,針對群眾個性化差異化需要,推動文明實踐服務供給由“同質”向“精準”轉變。目前,濰坊已孵化培育群眾參與度高、特色鮮明、可持續運轉的文明實踐精品項目80余個,文明實踐煥發出強大凝聚力和生命力。
濰坊孵化培育的文明實踐精品項目之一——“濰愛出發”主題文明實踐活動。 周勝武 攝
載文明而馳遠,篤實踐而立心。如今在濰坊,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發揮大作為,一場場接地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溫暖人心,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生根發芽、煥發生機。(采訪報道組:路弘 肖樹梓 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