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江西篇|美麗浮梁 乘綠而上——景德鎮市浮梁縣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的協同實踐-中國文明網

文明中國·江西篇|美麗浮梁 乘綠而上——景德鎮市浮梁縣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的協同實踐

發表時間:2024-12-10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a>

  景德鎮市浮梁縣,作為國家生態縣和重點生態功能區,近年來深入實施“兩山”實踐創新和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守護青山綠水、培育“金山銀山”,推動生態高顏值與發展高質量協同并進,走出了一條生態美、人氣聚、效益增的綠色發展之路。

浮梁縣城。(浮梁縣文明辦供圖)

  修建“惠民之路”,勾勒“富民強村”新畫卷

  “要想富,先修路”,浮梁縣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打造生態路、旅游路、致富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瑤里鎮長明村曾是省級貧困村,一條蜿蜒崎嶇、狹窄的盤山路是唯一進村通道,如今長明村的水泥公路被譽為“彩虹路”,成為村民的致富路與幸福路,助力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長。交通路網不斷完善,為農村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夯實了基礎。全縣形成“一環三縱四橫多聯”交通網,茶園總面積突破20萬畝,“浮梁茶”品牌價值達33.07億元。這些道路不僅促進了農村產業發展,還激發了“路衍經濟”,讓鄉村實現“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推動了山鄉巨變。

浮梁“四好農村路”。(浮梁縣文明辦供圖)

  揚起“綠色之幟”,講好鄉村振興“村字號”故事

  “覓一方山水,解一抹鄉愁”,近年來,浮梁縣積極探索“鄉創特派員”制度,通過邀請一批行業大咖、權威專家、文旅精英、返鄉鄉賢等作為“鄉創特派員”,激活農村歷史文化底蘊與生態資源,開展卓有成效的鄉創實踐。

  來自全國各地的“鄉創特派員”們俯下身子,用腳丈量土地,用耳傾聽民聲,從田頭山頭到門口家里,掌握村情村貌,挖掘文化歷史,通過創意、文化、藝術等手段,將荒山野嶺變成金山銀山,助力鄉村振興。有人將荒廢山莊改造成集陶藝創作、農家體驗、戶外拓展、紅色教育為一體的研學基地,有人以當地的茶文化為起點將茶農、茶場、游客“鏈接”到一起,還有人將“大地藝術節”的模式引入到中國,打造了浮梁I“藝術在浮梁”,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藝術節活動……

  臧灣鄉寒溪村,沿著嶄新的“彩虹路”進入村里,儼然到了一座“沒有屋頂”的鄉村藝術館。村內許多建筑物都變成了藝術品、空置房變成了藝術展廳,無論稻田里、草地上、竹林中,到處都洋溢著藝術的味道。茶山環抱下的村莊云霧繚繞、空氣清新,猶如仙境。特派員孫倩以史子園為起點,將大地藝術節的理念融入鄉村,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就地取材,創作出一系列室內藝術作品,將村莊打造成了一個藝術生活化的村落。隨著“藝術在浮梁”活動的舉辦,寒溪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展,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經濟。

浮梁縣臧灣鄉寒溪村。(浮梁縣文明辦供圖)

  如今,浮梁縣的“鄉創特派員”們正致力于講好“村字號”故事,擦亮鄉村振興的“金招牌”。他們充分利用鄉村特色資源,彰顯當地文化特色,推動“鄉創+文化+生態”模式在鄉村的生動實踐。這一模式不僅催生了浮梁依靠文化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推動“兩山”轉化的熱潮,更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無限可能。

  撥動“生態之弦”,奏響綠水青山蝶變曲

  變化顯而易見,感受真真切切。浮梁縣依托山水資源和人文底蘊,打造“四融一共”和美鄉村,持續改善村居環境,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臧灣鄉古銅橋村,幾年前,這里道路破、房屋雜、空中線纜亂,環境“臟亂差”。如今,走在新鋪的瀝青路上,家家戶戶干凈整潔,村道兩旁的房屋上繪著色彩斑斕的圖畫,行走之間,仿佛人在畫中,畫在景中……近年來,古銅橋村多方籌措資金,從強化基礎設施入手,大力整治村莊人居環境,并圍繞“鄉景、鄉食、鄉學、鄉俗、鄉音、鄉趣”6大主題進行交織串聯布局,通過整治人居環境,打造鄉愁體驗特色村,實現了一戶一景、一步一景。全縣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壯大優勢產業,努力實現景村融合、產村融合等“四融一共”,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躍然眼前。

浮梁縣臧灣鄉古銅橋村。(浮梁縣文明辦供圖)

  增添“文明之彩”,繪就文明村鎮新風貌

  道路干凈整潔、交通井然有序,走進王港鄉墩口村,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文明新風。作為江西省文明村鎮,墩口村村民文化素質顯著提升,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之花”正燦爛綻放。

  浮梁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全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黨員干部帶頭,旗幟鮮明地反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以及婚喪喜慶事宜的大操大辦,成為勤儉節約、文明辦事的楷模。在他們的引領下,更多群眾自覺加入,共同推動鄉村文明新風的落實。

  在浮梁縣,每天晚飯后的群眾文化廣場都熱鬧非凡,黃梅戲等自編自導的文藝節目不僅普及了黨的理論政策,也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今年,浮梁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泛開展了移風易俗的宣傳教育。志愿服務隊通過各種活動形式,組織開展“拒絕高價彩禮 推動移風易俗”“移風易俗進萬家”等各類宣傳、宣講200余場次,發放移風易俗宣傳冊、倡議書上萬份。同時,縣文化文藝服務隊也圍繞這一主題,創作了眾多群眾喜愛的節目,讓宣傳更加生動有趣。

浮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移風易俗文藝節目巡演活動。(浮梁縣文明辦供圖)

  現在的浮梁,婚喪習俗更加規范,民間風俗更加文明,移風易俗已成為常態。攀比和奢靡之風得到有效遏制,科學、節約和文明的新風尚日益盛行。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花”愈發芬芳,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軟實力。(“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新華網 于珊 浮梁縣融媒體中心 張燕 江西文明網 汪增澤)

【責任編輯:劉朝靈】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