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老邊區:匯聚精神力量 滋潤文明沃土
游人如織的公園、設施完善的廣場,整潔宜居的小區……放眼望去,老邊區街景如畫、居民們鄰里和睦互助、志愿服務溫暖人心,處處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氣息與溫度。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近年來,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圍繞建設“大美老邊”,積極構筑精神文明建設新高地,不斷創新深化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有效引領文明風尚、增強群眾幸福感,不斷以精神的力量滋潤文明沃土。
老邊區水系聯通生態綠廊秋日風光。
突出為民導向,和諧宜居共建共享
告別“龍須溝”,新城魚翔淺底;引來“清如許”,六河碧波蕩漾……構建營東新城水系聯通生態綠廊,讓水留下來、流起來、凈起來、活起來、美起來,老邊區從小微水體“毛細血管”入手,打通管水治水“神經末梢”。通過中水回用,把污水處理、漕渠雨水、景觀用水有機結合起來,總長15公里,6條河流的黑臭水體綜合整治,讓中心城區的河流實現了“清水復流”,受益面積達16.5平方公里,惠及12萬人。從“談水色變”到“人水和諧”,老邊區立足城鄉一體化發展全局,圍繞“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管理”五位一體的水生態文明體系,以一張藍圖繪到底,做足做活城市水系發展文章,讓城鄉水資源真正活起來、動起來。
“現在不僅樓道干凈了,小區內綠化也更漂亮了,走在路上還經??吹酱┲t馬甲的志愿者在維護環境,看著小區越來越好,我也特別高興?!奔易O家村展望小區9號樓的居民李阿姨看著煥然一新的環境,發出由衷的贊許。
老邊區對全區老舊小區進行統一升級改造。
文明創建就是為群眾謀福祉。自2000年以來,老邊區投入27522萬元,建成北營線互通式立交橋,從根本上解決了老邊出入口的交通擁堵問題。投資1833萬元,對營口東站廣場進行改造,增設了口袋公園、兒童娛樂設施及公共衛生間,廣場形象煥然一新。提升改造老舊小區樓房205棟、背街小巷54條,新建口袋公園7個、公共衛生間10座,施劃停車位30000余個。拆除違建3932處,拆除面積123886平方米。設立環衛網格179個,開展常態化衛生保潔,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如今老邊城區,基礎設施完善了,生活環境變美了,群眾的生活幸福感也提高了。
突出服務導向,文明實踐提質增效
在老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場上,一場迎中秋的文藝表演正在進行,優美的歌曲舞蹈、振奮人心的武術表演和韻味十足的旗袍秀引得群眾駐足觀看。
老邊區利用文明實踐“移動大篷車”這一靈活的載體,攜帶豐富的宣傳內容深入基層,帶動老邊區的各基層單位共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為群眾送去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這些活動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包括政策解讀、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科普教育、健康義診、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等。每一場活動都圍繞群眾需求,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截至目前,老邊區現已開展了文明實踐“移動大篷車”下基層活動42場,帶動各類志愿服務隊伍85支。
文明實踐體現在群眾臉上綻放的幸福笑容?!鞍⒁萄獕赫?,平時有吃降壓藥嗎?”“叔叔血壓有點高,降壓藥要按時吃,過段時間可以來衛生院再查一下”,在老邊區龍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志愿服務隊健康義診服務現場,志愿者們關切的問候聲溫暖親切。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志愿服務就跟到哪里。在深入開展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中,老邊區建立了由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志愿服務組成的“文明實踐網格”,打造“8+N+X”志愿服務隊伍網絡,健全志愿服務體系,拓展志愿服務內容,一支支來自本土、扎根群眾的志愿服務隊伍,通過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激發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區共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伍450支,凝聚了志愿者5000余人。
文明理念潛移默化,文明培育入腦入心
對于老邊區的居民來說,家門口有了綠植的裝點、道路邊、公園里、廣場上增添了新穎的景觀小品、公益廣告是一件高興的事。
在老邊區,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健康綠色環保、關愛未成年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誠信等方面進行公益廣告展示,無論是大街小巷、公園綠地,還是繁華商圈、車站、廣場,內容豐富的公益廣告越來越多,做到了公益宣傳抬頭可見,駐足可觀,這些公益廣告色彩鮮明,內容積極向上,通俗易懂,以文化直覺的方式促進了人們價值觀的形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的熏陶。
老邊區開展垃圾分類宣講活動。
文明培育從娃娃抓起,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發展中形成的,只有“從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堅實基礎?!袄斡浺笠髧谕?強國復興有我”“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伴_學第一課”等主題教育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幾年來,齊栩凡等 39名同學被評為區級“新時代好少年”何彥曉等10名同學被評為市級“新時代好少年”。
德不孤,必有鄰,近年來,老邊區堅持“外在塑形”“內在鑄魂”,統籌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先進典型,著重推選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先進人物,引導推動全社區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讓城市充滿首先滋潤、向善力量和文明之風。
他們中,有身殘志堅,以修鞋為生,常年支助困難學生和殘疾人的“中國好人”孟凡振;有“三九”天下水救落水兒童的“遼寧好人”張偉;有常年為小區群眾義務維修水、電、供暖等“小事”的道德模范孫榮?!慌鷷r代典型人物涌現,推動全區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人們見賢思齊的氛圍日益深厚。
文明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富生命力的,是讓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感受默默浸潤的溫暖,并自覺奉獻其中。老邊區在精神文明創建的過程中積極動員引導每個人、每戶家庭、每家單位從自身做起,講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推動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及文明校園向縱深發展,把共建共享上升為全民共識,讓城市因文明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