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江西篇|婺源江灣鎮:從全國“聞名”到全國“文明”
在贛東北的青山綠水間,有一個一千三百年的古村落——婺源江灣。這里,歷史的足音在青石板上輕輕叩響,仿佛是時光的低吟淺唱,千年的故事緩緩鋪陳;這里,民舍整齊美觀、廣場錯落有致、街道寬敞清潔、水清岸綠景美,鄉村振興闊步前行。
近年來,江灣鎮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以旅游興鎮帶動全鎮富裕,成為家喻戶曉的全國文明村鎮、全國衛生鄉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江灣鎮的一塊塊國家級“金字招牌”愈發閃耀,聞名全國。
文明中國采訪報道組在江灣鎮汪口村采訪。江西省文明辦供圖
生態之美:從何而來的自然引力?
木質的桌椅、板凳透著古韻味,點上一杯清茶,愜意地坐在涼亭或民宿中,眼前盡是田野和山丘,一到節假日,村莊更是人來人往……
在江灣鎮,森林覆蓋率高達89%。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古樸且現代的田園環境,成為人們近郊游的熱門打卡地,也是江灣鎮農文旅融合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
多年來,江灣鎮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通過“集鎮基礎設施提升、秀美鄉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途徑提升鎮村人居環境,打造“宜居小鎮美麗江灣”。
江灣切實把“步步是畫”的資源優勢轉變為“處處宜游”的發展優勢,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全面推進精品步行街、濱河民宿風情街、梨園新區等鎮區項目建設和管理,將江灣打造成為“山水人文融于一處”的特色小鎮。
為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江灣鎮還發揮景村黨建效用,做好生態保護文章,打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灣鎮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以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極度瀕危物種朱鹮安家定居江灣鎮占坑村為契機,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河流濕地保護、森林資源管護等工程,與錢江源國家公園簽訂《環錢江源國家公園合作保護協議》,推動生態文明普及至千家萬戶?!苯枇ι鷳B環境保護,該鎮因地制宜發展觀鳥游、科普游、森林游等,促進了全域旅游錦上添花。
江灣鎮江灣村蓮池。江西省文明辦供圖
遠眺江灣古村。江西省文明辦供圖
產業之興:從何而來的內生動力?
門庭整潔,房前屋后一片生機盎然,走在江灣鎮,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天藍、水清、樹茂、花美……如今的江灣鎮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下,以生態之美為底色,以產業之興為動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蹄疾步穩,全力構建鄉風文明新風尚。
江灣以旅游大發展帶動產業大融合,助推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力發展“旅游+農業”,在進一步做大“油菜花”經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曉起皇菊、江灣雪梨、有機茶、大瀲山茶油、冷水塘魚等為重點的生態農業,扎實推進“松風翠”等生態觀光農業項目建設;振興婺源傳統四色之一的“江灣雪梨”,加強良種培育和栽植,利用合適地域栽植連片梨園,打造集觀光、采摘、文化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農業體驗觀光園,再現江灣“萬畝梨園”輝煌。扎實推進“旅游+工業”,進一步完善招商措施,優化發展環境,重點做好以“博達礦泉水項目”為依托的“水”文章和以“大畈硯臺產業”為抓手的“石”文章。
江灣鎮汪口村家家戶戶門口懸掛的家風家訓。江西省文明辦供圖
人文之韻:從何而來的精神魅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近年來,江灣鎮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定位,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聚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最后一公里”,以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
戶戶有家訓,村村好鄉風。多年來,隨著“微家訓”工程的實施,該鎮立足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組織村民從歷代治家格言、家規族訓以及口口相傳的家教規矩中,整理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合的精華之句,并鼓勵村民結合家庭實際情況自行領取展示,引導村民自覺抵制和摒棄不良習氣。同時定期開展移風易俗倡導活動,志愿者走街串巷提供愛心服務溫暖人心,一場場文明實踐活動豐富著百姓的日常生活……走進江灣鎮,這樣的場景幾乎成了“標配”,處處能感受到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行走在江灣鎮,美景、美德相互輝映,好人、好事相得益彰。目前,該鎮組織開展了“身邊好人”推評和發布儀式,助人為樂類、見義勇為類、誠實守信類、敬業奉獻類、孝老愛親類等22人獲評身邊好人,弘揚時代新風,在全鎮范圍內引起了強烈反響;發動各村居挖掘制作“微家訓”,深化群眾家風建設,以良好家風促進淳樸民風與和諧鄉風回歸;村“BA”(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百里古道越野挑戰賽等大規模體育活動也先后在該鎮舉行。此外,各村居、景區結合節慶日開展春節晚會、舞龍燈、桂花燈、廣場舞比賽等活動也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
美自然以生息,喚鄉情以慰愁,厚文化以育德。如今的江灣,生態之美、產業之興、人文之韻交相輝映,它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展示著鄉村振興的成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共同見證從全國“聞名”到全國“文明”的璀璨之路。(采訪報道組:劉朝靈 汪增澤 任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