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瑩:育種“候鳥”心無寒冬-中國文明網

曾廣瑩:育種“候鳥”心無寒冬

發表時間:2024-12-10 來源:陜西文明網
字體:
打?。?/a>

0:00
/0:00

  “今年,還會在這里過年!”

  11月中旬,地處我國南北分水嶺的秦嶺已經迎來初冬的雪花,從而進入漫長又嚴寒的冬季,遠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三才鎮客園村,卻是“冰火兩重天”,驕陽似火,正午時分的地表溫度達到36℃。

  與那些來海南旅游度假的游客不同,年近六旬,客居異鄉,為育種奔忙34年,像候鳥一樣往返于海南與陜西的曾廣瑩,已經獨自在陵水度過了18個春節。

  正午時分,頭戴草帽、身影略顯佝僂的曾廣瑩正在田間勞作。他黝黑的臉龐掛滿汗珠,不時在肩上用衣服蹭干額頭,眼睛早已被汗漬灼紅。

  身在南國,心系北方。作為安康市鎮坪縣農業科學所究所支部書記、中高山區玉米育種專家,無時無刻不牽掛著自己的家鄉。陜西省安康市鎮坪縣地處大巴山深處,山高地少、低溫寡照,糧食產量很低。即便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主糧玉米畝均產量也僅有八十多公斤。多次引進良種,卻沒有一個品種經受住本地病害和氣候的考驗。

曾廣瑩帶領團隊在育種基地進行玉米授粉。安康市文明辦供圖

  為了改變“吃返銷糧”的窘境,鎮坪縣于1978年成立農業科學研究所,以本地玉米為親本開始了玉米育種工作。1990年,曾廣瑩進入鎮坪農科所工作?!叭耸?,我百之?!惫ぷ髦械脑鴱V瑩幾乎每天都扎在試驗田里。他始終堅持學習國內外各種先進育種技術,僅筆記就記了一百多本。憑借著吃苦耐勞的拼勁,曾廣瑩很快在農科所脫穎而出,成為大家公認的“好苗子”。新世紀之交,該所育種重任交到了曾廣瑩的手里。

  依托既有科研成果,鎮坪縣成立種子集團公司開啟“育繁推”一體化序幕。他不僅要繼續培育適宜中高山區玉米雜交新品種,而且還要不斷玉米新品示范推廣。正當一切都進入“快車道”的時候,新的危機也悄然而至??鐕N業公司開始進入中國,“洋種子”席卷市場,科研基礎相對薄弱的農科所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面對嚴峻形勢,部分職工紛紛想方設法另尋出路。當年,新人不愿來,骨干要離開,人才嚴重斷檔。

  “科研能力永遠是我們的生命線。我改變不了別人,只有堅持自己——把育種搞下去?!痹鴱V瑩回憶起那段煎熬的歲月,仍然久久不能平靜。即便在經費無法保證職工工資發放的艱難時刻,他仍然多方籌措資金,并力排眾議重啟“燒錢”的南繁育種工作。海南氣候溫暖,一年可以試種兩季玉米,也意味著可以大大縮短育種時間。

曾廣瑩在海南試驗基地進行玉米育種。安康市文明辦供圖

  正是他和同事們的發憤圖強,讓鎮坪縣農科所在陜西省縣級紛紛裁撤的浪潮中得以保留,成為全省唯一縣級農科所。近幾年,陸續有10位年輕人加入這個大家庭,90后職工占比超過六成??粗r科所后繼有人,曾廣瑩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今年是他南繁育種的第20個年頭,在客園村租了12畝地。因為忙不過來,他還帶了一個“好苗子”——學生周仕俊。以前,為了保證實驗的精準性并節約科研經費,他經常一個人來海南。因此,選種、組配、整地、播種、套袋、授粉、觀測、記錄、收獲……這一系列育種工作他都親力親為,從不偷懶。

  每塊試驗田起多少壟,每壟種多少品種,每個品種種多少株,都要按照土地的形狀提前做好規劃。他說,實驗如繡花,弄錯一針,就會影響全年的實驗結果。一千多份材料(種子),數千個雜交組合,數以萬計的玉米植株,他都必須清清楚楚地記在他心里。

  “南繁南繁,又難又煩?!边@是他這些年南繁的真實寫照。白天頂著烈日在試驗田里干活,累了在地頭鋪個化肥袋子、用草帽遮蓋住眼睛休息,餓了吃點壓縮餅干,夜里整理各類資料、撰寫科研報告。房間沒有空調,一覺醒來,他滿身都是被蚊蟲叮咬過的紅疙瘩。

  曾廣瑩說:“比起吃苦、受累,更難熬的是孤獨和寂寞?!泵磕甏汗澢昂?,正是南繁玉米育種、套袋、授粉的關鍵時期。當別人舉家團圓時,與當地語言不通的他只能夜以繼日地穿梭在玉米地里,通過拼命工作來轉移對家人的思念。

  自2009年開始,曾廣瑩以玉米新品種研究第一主持人的身份,先后選育了中稈緊湊型玉米“鎮玉208”、中稈高抗半緊湊型大穗型玉米“鎮玉213”、關中夏播高密緊湊型玉米“瑞玉518”等多個玉米新品種。來自鎮坪的玉米良種已經在陜、渝、川、鄂、湘、貴等地累計推廣超過1500萬畝,為我國西南中高山區玉米育種作出了積極貢獻。

  晚上19時,客園村落日熔金,師徒二人收工回宿舍。望著前面扛著鋤頭走在鄉間小道的周仕俊,曾廣瑩對記者說:“年輕人知識面廣,一定會比我們做得更好?!保ú稍L報道組 劉淵)

【責任編輯:王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