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湖南篇丨茶陵縣龍匣村:“一斤肉價隨禮”引領文明鄉風
新華網株洲11月19日電 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高隴鎮龍匣村有一風俗:村民辦婚喪嫁娶酒席時,鄉親們只按“一斤肉價隨禮”習俗,折現送上禮金。而且這種風俗在龍匣村早已蔚然成風。
10月31日,如詩畫般美麗的龍匣村。新華網發(株洲文明網 龍建清 攝)
口口相傳中 “一斤肉價隨禮”約定俗成
“我家龍匣水,滾滾入南溪?!泵鞔爻?、文學家李東陽筆下的家鄉群山環繞,流水潺潺,如詩如畫。龍匣村因此詩句得名。
李東陽一生生活簡樸,即使冬日嚴寒,家中也不生火取暖,讀書、寫文章不勝其寒時,僅將書案移到有陽光的地方。
李東陽清廉節儉的作風在龍匣村代代相傳,其中,老一輩人在辦酒席時,一直堅持“一斤肉價隨禮”的習俗。
村民辦酒席的禮簿,普遍為“一斤肉價隨禮”(資料圖)。(龍匣村委會供圖)
但時過境遷,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隨著村民生活改善,大操大辦、攀比之風在龍匣村開始盛行。
“主家擔心菜品和煙酒檔次不夠高,賓客擔心送的禮金不夠多,都會覺得沒面子,于是競相大操大辦,互相攀比送禮?!饼埾淮妩h總支副書記李文華說,村民不堪重負頗有怨言。
十多年前,村里有德高望重者不斷對這種大操大辦、大額隨禮、勞民傷財的現象提出批評和改進意見。
村“兩委”因勢利導,與村民共商“約法三章”:“鄰里之間隨禮,就按一斤豬肉的市場價?!蓖瑫r約定:參加酒席的村民,限定在本村民小組的成員;酒席費用控制在每桌300元以內;生小孩、升學、入伍、壽宴等酒席都取消;除婚喪嫁娶外,其余酒席,主家只能在家庭內部進行小規模聚會,不得邀請其他人。
村規民約中 “禮輕情意重”深入人心
龍匣村“肉價隨禮”被寫入村規民約(資料圖)。新華網發(株洲文明網 龍建清 攝)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一斤肉價隨禮”對村民不會造成明顯負擔,村民逐漸普遍接受。
去年,村民李龍梅因父親去世辦酒席,以豬肉為原材料烹飪的菜肴為主,參加酒席的賓客除了親友和本組村民,并無其他村組村民,賓客人數不過100多人。此外,收取的禮金按照“一斤肉價隨禮”,普遍只有15元或20元每戶,金額低得驚人。李龍梅卻習以為常:“我們這里多年來都是這樣的風俗?!?/p>
李龍梅淡然的背后,是龍匣村移風易俗成效顯著的縮影。
2019年,該村在“一斤肉價隨禮”已約定俗成的基礎上,由村黨支部組織,紅白理事會、老年會和德高望重長者牽頭,專門制定了《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明確約定:“紅白事,節儉辦,肉價禮,情意重?!?/p>
除了隨禮,龍匣村有人家婚喪嫁娶請客時,村民們還會拿出自己家的桌椅、碗盤,送到對方家里。如果去出力幫忙了,辦酒席的人家就不會收他們的禮金。
禮輕情意重,節儉顯文明。目前龍匣村逐步形成了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人情適度的新風尚。
文明傳承中 鄉村文旅競相“出圈”
“合約食堂”用餐登記本(資料圖)。新華網發(株洲文明網 龍建清 攝)
走進龍匣村“合約食堂”,干凈的大廳、擺放整齊的桌椅讓人心情舒爽。
今年3月,由湖南工業大學駐村幫扶工作隊、民政部門支持,該村利用村中祠堂打造的“合約食堂”投入使用,不僅解決了村里老人和兒童的吃飯問題,還承辦村民紅白喜事酒席。
“合約食堂”規模并不大,建筑面積150平方米,可放置的圓桌不過十幾桌。如此一來,便統一了酒席規模標準,讓人省心省力,促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在“合約食堂”辦酒席。
“我們‘為人情做減法,為文明做加法’的舉措還帶動了鄉村振興建設?!饼埾淮妩h總支書記李小文說。
近年來,龍匣村以東陽文化為亮點,充分挖掘尊師重教、廉潔節約等文化資源,東陽文化長廊、國學布展、廉政廣場、東陽旅游公路改造升級等一批項目紛紛落地,相國第、狀元井、千年古楓、李氏祠堂、石窩潭5個重要打卡點相繼改造升級,每年吸引上萬人前來旅游。
立足東陽文化資源,龍匣村利用祠堂傳承傳統文化(資料圖)。新華網發(株洲文明網 龍建清 攝)
不僅龍匣村,茶陵各鄉村近年來充分利用“家門口”的傳統文化資源,持續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推動龍匣村荷趣溪谷露營、臥龍村漂流、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等文旅項目火熱“出圈”。(“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張群 姚時美 龍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