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寧夏篇丨銀川永寧縣許橋中心村:倡導婚喪嫁娶新風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近年來,銀川市永寧縣李俊鎮許橋中心村通過多措并舉抓風俗改革,推進移風易俗。如今,村里街道干凈整潔,小區綠樹成蔭,白喜事省錢又省心,村民舒展的笑容是移風易俗治理最好的回答。
零彩禮嫁女兒 倡導嫁娶新風
許橋中心村里,今年64歲的村民賈秀芳為自己零彩禮嫁女兒打心底里高興。幾年前,女兒談了一個中寧縣農村的男朋友,男孩在家排行老三,倆人關系穩定,都在銀川上班,可遲遲不見女婿上門提親,賈秀芳只好跟女兒打聽原因。只見女兒支支吾吾,為難之處讓母親一猜便知。
“是不是怕咱家要高價彩禮呢?”“他家條件不好,打算等明年地里種的枸杞采收后,攢夠彩禮錢再結婚?!薄爸灰銈兡苌线M,把日子過好,媽媽不要一分錢彩禮!”賈秀芳不但沒有提出高價彩禮,還明確表示一分錢都不收,甚至還花了兩萬多元給倆人置辦了家具家電作為陪嫁,當年年底女兒女婿便結了婚。
“當時我看中女婿,個頭高,人品好,工作穩定,現在他們越過越好,我可省心了?!辟Z秀芳說,結婚是一輩子的事,不能為了一時的面子或者金錢讓孩子錯失幸福,這是父母的責任?;楹?,看著女兒女婿恩愛有加,逢年過節,女婿都來看她,做飯刷碗,賈秀芳從未后悔當初的決定。
許橋中心村通過開展移風易俗教育,向高價彩禮說不,對“天價”彩禮零容忍,防止債臺高筑,規定彩禮不能超過8萬元。通過兩年的努力,村里有20多對年輕人擺脫了高價彩禮的困擾,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賈秀芳也常常和街坊鄰居嘮家常,發現近幾年大家普遍接受“零”彩禮嫁女兒?!艾F在我們小區,絕大多數父母看中女婿品行,不要彩禮,娃娃幸福就行?!辟Z秀芳說,每年母親節,誰家有好女婿、好婆婆、好媳婦,大家都“攀比”起來。
銀川市永寧縣許橋中心村民俗服務中心為新人提供的婚嫁場地。新華網發(銀川市永寧縣委宣傳部專干 吳倩如 攝)
建白事服務點 文明理念扎根
在許橋中心村居民小區外不遠處,一處白事服務點深得民心。地勢平坦空曠,建有專門設置靈堂的房間,可同時供三家辦白事,院子里搭帳篷、擺流水席,方便、環保還不擾民。
“村民住到樓房后,家里老人去世,只能在小區里搭帳篷設靈堂,存在擾民、環境污染等問題?!庇缹幙h李俊鎮許橋中心村黨支部書記許建華介紹,村民反映后,村兩委實地了解了情況,申請建設專門的白事服務點,自籌資金20萬,鎮上出資15萬元,今年4月底建成投入運營,半年以來,大小白事辦了20多場,老百姓滿意度很高。
近年來,李俊鎮許橋中心村持續推動移風易俗,依托“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對高額彩禮、鋪張浪費等婚俗陋習實行網格包抓機制,做到“早宣傳、早介入、早引導”。成立紅白理事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和《婚喪喜慶公約》,舉辦移風易俗集體婚禮。同時,嚴格落實村級干部和農村黨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備制度,持續倡導樹立文明新風,更好地成風化俗,讓文明理念在鄉村深深扎根。(采訪報道組:張倩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