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寧夏篇丨銀川:以文明之美 鑄品質之城-中國文明網

文明中國·寧夏篇丨銀川:以文明之美 鑄品質之城

發表時間:2024-11-13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a>

在遼闊無垠的西北大地上,有這么一方神奇的土地:它既不似大漠孤煙的蒼涼,也非草原牧歌的遼闊,而是以一種溫婉如玉、綠意盎然之姿,鑲嵌在黃土高原與騰格里沙漠之間,這便是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銀川。近年來,銀川圍繞“品質強市”建設戰略部署,不斷夯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促進群眾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文明和諧的景象。

 移風易俗 “移”出文明新風尚

  走進永寧縣李俊鎮許橋中心村,道路寬敞干凈,小區綠樹成蔭,村民載歌載舞,一股文明之風撲面而來。5年前,許橋中心村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雷鋒紀念館、民俗服務中心、積分超市等,打通了宣傳教育群眾、凝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革舊俗,樹新風。許橋中心村依托“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對高額彩禮、鋪張浪費等婚俗陋習實行網格包抓機制,在倡導移風易俗、婚事簡辦的同時,能更好地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禮儀,為全縣青年樹立了“婚事新辦簡辦”的“文明樣板”?!敖Y婚本來是幸福的事,不能以彩禮高低來論幸福感,高價、天價彩禮不斷上漲,影響了年輕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們通過開展移風易俗教育,規定彩禮不能超過8萬元,防止村民家里債臺高筑?!庇缹幙h李俊鎮許橋中心村許橋村黨支部書記許建華介紹,村里年輕黨員帶頭降低彩禮,做出好榜樣。村委會對適齡青年進行登記、摸排,并與青年尤其是家長談心談話,注重引導。中心村從入住以來,這兩年結婚大操大辦、攀比之風的惡習得到了遏制,已有20多對年輕人擺脫了高價彩禮的困擾,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許橋中心村民俗服務中心為新人提供的婚嫁場地。新華網發(銀川市永寧縣委宣傳部專干 吳倩如 攝)

  同時,今年4月,許橋村還新建了白事服務點,大大方便了住上樓房的村民送去世親人最后一程,成立了“民俗志愿服務隊”,更好地成風化俗,讓文明理念在鄉村深深扎根。

  位于靈武市區向南3公里處的崇興鎮臺子村,中午時分,三三兩兩的老年人陸續到村里的老年幸福院就餐,飯菜可口,每天不重樣,老年人生活十分愜意。該村于2022年4月將閑置校舍打造成占地面積為93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移風易俗實踐教育基地、兒童之家、老年幸福院、制衣車間等多個功能室,常態化開展道德講堂、文體活動、移風易俗實踐教育基地等服務項目。尤其倡導婚事新辦,反對高額彩禮,杜絕炫富擺闊,倡導節儉辦宴席。同時,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挖掘培育身邊好人、好婆婆好兒媳等模范120余人,文明氣息越來越濃厚。

靈武市崇興鎮臺子村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新華網發(銀川市靈武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段志惠攝)

  如今,在銀川,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節辦、厚養薄葬,一個個鄉村正在奏響文明新風“和諧曲”,也進一步推進了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典型引領 崇德向善促團結

  先進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鮮活的價值觀。中國好人王冬梅等一批全國先進典型競相涌現,王冬梅是賀蘭縣富興街街道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扎根社區的十多年里,她傾力投身于社區管理工作,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改善社區環境付出了無盡的心血。更換物業、噪音擾民、下雨漏水等居民的煩心事,她都能俯下身子、耐下性子協調解決。她是社區工作者隊伍中的“百事通”,居民心目中的“萬能手”,在她的引領下,所在社區先后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

  衛生服務站、社區服務代辦點、書畫室、舞蹈室、養生堂、洗衣房……小區內3300平方米的兩層辦公用房,是居民生活的“便利站”,這就是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是銀川市深化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基層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典型社區。社區打造“鄰里中心”、規范性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幸福驛站”、寧夏首例社區開設的航模館,組建醫療健康、法律援助、文化服務等20支志愿服務隊,孵化“抱抱團”愛心互助會、“愛老團”“萌娃匯”“最美家庭”協會等服務型社會組織,基層治理水平能力不斷提升,先后獲得“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等全國獎項7個。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關乎民生福祉?!靶∨笥褌?,這是什么呀?”“水稻!”“那你知道袁隆平爺爺的故事嗎?”9月25日,銀川市興慶區銀虹社區舉辦豐收季活動,現場擺放了南瓜、辣椒、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教會轄區學生辨識、了解農作物,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銀虹社區是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示范社區。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青年之家”“兒童之家”,常態化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整合多方優質資源,連續4年開設公益“暑托班”,推出經典名著閱讀、國學、非洲鼓、手工制作等特色課程活動,極大豐富轄區青少年假期生活,逐漸形成了群眾樂意“托”,社會合力“管”的氛圍。

銀虹社區舉辦豐收季活動,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華網發(新華網 張倩 攝)

  近年來,銀川市常態化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新時代好少年”選樹推薦工作,先后有1人入選2024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5人推薦為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4人入選2024年度全區“新時代好少年”,入選人數達歷年之最。同時,持續打造《童心向黨 健康成長》品牌節目,今年已制作播出10期,累計播放量達210萬余次;廣泛組織開展“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敝黝}實踐活動1400余場(次);策劃開展“七彩假期 助夢成長”活動,開設公益“暑托班”1800個,服務未成年人4.5萬余人。

  如今的銀川,凡人善舉、好人好事頻頻涌現,“崇尚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強大力量。

多元載體 傳遞文明好聲音

  在銀川市西郊,巍巍的賀蘭山東麓、滾滾黃河西岸,山河之間的沖積扇,布列著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32處防洪設施遺跡和1處大型建筑遺址,歷經千年,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就是西夏陵。漫步山間,草色青翠,空曠悠然,仿佛西夏文明的更迭發展史就在眼前。

  走進西夏陵博物館里,一個個歷史文物陳列有序,全面系統反映了西夏歷史、文化、經濟、宗教、藝術、商貿等各個方面的文明程度,揭開了神秘的西夏歷史,自2019年6月12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以來,往來游客絡繹不絕。2019年博物館基本陳列《西夏歷史文化展》榮獲中國100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2024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此外,還多次邀請國內著名西夏學專家進行學術研討,挖掘遺產價值內涵,助力講好西夏故事、講好銀川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西夏陵博物館館藏文物。新華網發(新華網 張倩 攝)

  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是進一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力量源泉。在西夏區盈北社區,提起銀川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居民無不為之點贊。該主題教育館有兩層,匯集了浮雕、圖片、影像、剪紙等多種呈現形式,跟隨講解人員,聆聽中華民族歷史觀、黨的民族工作史、銀川民族工作實踐成果,一幅幅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和諧美景躍然眼前,目前該館已接待參觀人數8萬余人。

銀川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內景。新華網發(新華網 張倩 攝)

  在銀川,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不僅陳列在館內,還在出門可游的大街小巷里。興慶區一條昔日默默無聞的老街巷——自強巷,通過精心改造與創意融合,這條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巷子,如今不僅煥發出勃勃生機,更引領了一股獨特的文旅消費熱潮。自強巷全長約810米,曾是基礎設施老舊、被時光遺忘的角落,自2021年起,銀川市興慶區啟動了特色老街巷改造工程,自強巷迎來了華麗的蛻變。改造中,墻繪藝術成為最大的亮點,一幅幅充滿藝術感與文化底蘊的墻繪作品,不僅美化了環境,更賦予了巷子濃厚的藝術氛圍,特別是那些創意十足、色彩鮮艷的“這里是銀川”“我們如此熱愛銀川”等標語,不僅提升了銀川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軟實力,更為文旅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城老街巷換新顏,為文旅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華網發(資料圖)

  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生活美”,從“外在美”到“內涵美”,銀川市堅持為民惠民理念,推動精神文明創建縱深耕耘,群眾生活質量持續改善。今天的銀川,天藍、水清、地綠、路暢、城靚,處處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文明新風浸潤于日常點滴,文明身影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

  文明鑄就城市之魂,文明盛開幸福之花。站在新起點上,銀川精神文明建設將煥發更加燦爛的光輝,為在新征程上更好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力量。(采訪報道組:張倩 李姝)

【責任編輯:郭雯】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