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個城市的內在氣質——福建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側記
文明是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作為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發源地,一直以來,福建各地將問需于民作為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的根本前提,因地制宜,在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中,將文明創建工作向多領域拓展、向縱深推進。
截至目前,福建省共有14個全國文明城市、14個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設區市級以上全國文明城市占比居全國第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其中,廈門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先后于2017年、2020年、2023年在中央文明辦組織的全國交流會、培訓會和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榜樣 傳承精神的力量
敢拼、愛拼、善拼,敢為天下先。
作為“晉江經驗”的支持、見證和受益者,晉江優秀民營企業家群體秉持愛拼敢贏的闖勁、崇實尚義的品格、革新求變的膽識、情系家國的情懷,頑強拼搏、艱苦創業、自主創新、代代傳承,數十年如一日深耕“一雙鞋”“一件衣”“一張紙”等,心無旁騖做強實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近日,福建省委宣傳部決定授予他們“八閩楷?!狈Q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向他們學習,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以奮斗姿態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置身在時代楷?!罢闹?10”的忠誠館內,一面面錦旗記錄著“人民110”的一段段故事,同時,也是對每一名公安干警的鞭策。
9月9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在掛滿錦旗的時代楷?!罢闹?10”忠誠館內采訪。顏財斌 攝
早在1985年5月1日,漳州市公安局安裝了全國第一個110報警電話。1990年8月1日,漳州市公安局薌城分局成立治安巡邏中隊,負責110接處警工作,“漳州110”正式成立了。同年12月,漳州市公安局為“110報警臺”增設服務功能,在全國首創“110報警服務臺”和快速反應機制,開啟了維護治安與服務群眾并重的先河。實現了打擊犯罪、維護治安、服務群眾功能的有效整合,贏得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高度信賴,被百姓親切地譽為“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漳州110”。
從“110報警臺”,到“110報警服務臺”,“服務”兩個字,讓人民警察的職責翻開了新篇章。經過30年的傳承發展,“漳州110”精神已在漳州公安機關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罢闹?10”教導員王建龍介紹,每年漳州市公安局入職的新警,都會到“漳州110”接受培訓鍛煉,目的就是要把“漳州110”精神傳承下去、傳播開來。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重中之重是以理想信念奠定精神之基。
近年來,福建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深入開展全國道德模范推薦和“時代楷?!蓖扑],福建省道德模范、“八閩楷?!?、“感動福建”人物等先進典型評選,常態化舉辦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八閩大地涌現出林丹、廖俊波、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孫麗美、潘東升等先進典型,他們身上所集中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釋放出激勵人心、催人奮進的巨大能量。據統計,2009年以來,福建省已累計評選出“福建好人”1471人(組),其中653人(組)榮登“中國好人榜”。
力行 從身邊做起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今年52歲的肖錦璋,是福建泉州唯一的海島行政村——泉港區南埔鎮惠嶼島上的一名鄉村醫生。
9月12日,“中國好人”、泉港區南埔鎮惠嶼島上鄉村醫生肖錦璋正在為上門就診的村民診療。顏財斌 攝
2003年以前,島上既未通水也未通電,且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船是惠嶼島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交通工具。肖錦璋的父親肖順真是島上唯一的“赤腳醫生”,打從記事起,肖錦璋就目睹了許多村民有病只能硬扛著,最終小病拖成大病,這讓他從小就在心中種下一顆學醫救人的種子。后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肖錦璋走上從醫之路。近年來,肖順真年事已高,已無法承擔高負荷工作。肖錦璋得知情況后,毅然關掉位于泉港區后龍鎮棲霞社區且收入較豐厚的診所,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孤島”唯一的村醫,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深更半夜,只要病人有需要,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提起藥箱上門,24小時“隨叫隨到”。
一醫守一島,一箱伴一醫。在回到海島的日子里,肖錦璋漸漸領悟到父親堅守海島背后的那份平凡之樂,領悟到有一股無聲的力量在支撐著他的父親。他傾情守護“孤島”村民的健康,彰顯了鄉村醫生扎根基層的醫者仁心。因此,肖錦璋也被評為2022年度“中國好人”“福建好人”、2020年度福建省“最美醫師”。他的事跡,在今年被拍入“中國好人”系列短視頻《平凡英雄》。
文明如風,可傳溫暖;文明如雨,可播善行;文明如光,可照人心。
在漳州市長泰區武安鎮外武社區外武園的樹蔭下,只要是晴天,這里每月第一個星期二的“文明圩日”都會如期而至。這一天,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會在此開展各類為民服務項目,無論是理發問診,還是修理電器,亦或是縫縫補補、咨詢答疑,都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歡迎。
9月10日,“文明圩日”活動吸引了許多附近群眾前來參與。顏財斌 攝
“自2017年起社區便立足實際啟動文明實踐‘小愛六項’活動,統籌資源每周或每月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義剪、普法、電影、義診、援助、修補等服務?!蓖馕渖鐓^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榮珠介紹,7年來累計開展活動近700場,最大程度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是美好,是溫暖,更是力量。同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近年來,一處處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在惠嶼島落地生根,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惠嶼村作為福建省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島,以“惠嶼號”客渡船為特色載體,建成全省首個“學習強國”海上體驗空間,讓“學習強國”走到群眾身邊、融入群眾生活,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同時惠嶼村還深挖本土文化內涵,利用海島獨有特色,充分發揮惠嶼特色,打造惠嶼講堂、“惠音環嶼”海上課堂等新型學習載體,采取“一對一”講學、“面對面”講課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文明新風第一時間送到海島漁民心田。
不僅是在惠嶼村,2023年以來,福建在全省創新開展“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宣傳教育,推動各地各行業單位在“我為群眾辦實事”過程中亮出服務清單,在崗位踐新風的行動中凸顯“三正”的“名片”精神。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毙麄鼽h的創新理論只有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才能增強對群眾特別是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感召力。數據顯示,福建實施“循跡再奮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培優工程,共建成縣級中心88個、鄉鎮(街道)實踐所1110個、村(社區)實踐站17044個,實現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逐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文明新風尚在群眾身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創建 讓生活更美好
展開新時代福建精神文明建設新畫卷,遍布城鄉的文明之花五彩斑斕。一直以來,福建省委文明辦聚焦城鄉精神文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突出問題,策劃實施“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工程”,全面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步行十分鐘到達公園綠地……近年來,漳州市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等要求,按照“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成市區122個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的口袋公園,在群眾“家門口”打造了兼具休閑、娛樂、健身、科普等功能的城市開放空間,實現了“小改造大提升、小投入大產出、小公園大平臺”的建設愿景,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口袋公園還從方案設計到建設施工,從市直牽頭部門至屬地社區,都是參與者,每一個地塊都從社區的居住群體考慮,從群眾的需求出發,通過在公園建設中配套休閑、娛樂、鍛煉、科普等功能,有效滿足了群眾一系列“實在”需求。比如,老舊社區旁的口袋公園在風格和功能上以滿足老年人健身鍛煉需求為主,兒童居多的社區以建設沙坑、小型游樂設施為主,真正做到“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真正讓群眾享受到綠化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僅如此,漳州市還以數字賦能,統籌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建成漳州市文明城市建設平臺。該平臺設8個數字展示系統,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深度融合,為用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精神文明建設實效。2023年以來,群眾反映的問題整改完成率達100%。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充分發揚閩南文化聚集地的優勢,以閩南語保護傳承為抓手,以世遺泉州古城為文化空間載體,挖掘閩南文化中的文明內核,積極推進閩南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福娃鄉音·泉腔鯉音”是鯉城區立足于閩南文化中的優良風尚打造的閩南語公益宣傳平臺,平臺以“泉腔鯉音”微信小程序為載體,設置多元課程、互動體驗和語音詞典三大模塊,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搭建豐富、便捷、權威的線上文明學習宣傳平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引導居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自我學習飽含文明內涵的閩南語作品,掀起全民“講文明,樹新風”學習熱潮。
同時,鯉城區還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立線下“福娃鄉音·泉腔鯉音”閩南方言角,用以點帶面的方式,全面輻射轄區內各個街道,為居民群眾提供交流閩南俗語、閩南歌訣等蘊含文明理念的閩南文化的場所,推動各社區閩南方言角常態化開展閩南語文明宣講、研學活動,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讓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回望過去,40年前,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三明召開,揭開了全面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序幕。40年來,以“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福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向多領域拓展、向縱深推進,在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展開新時期福建精神文明建設畫卷,遍布城鄉、單位、校園的文明之花競相綻放。時間是最客觀的記述者,見證了新時代福建經濟社會的發展巨變,也記錄下新時期福建精神文明建設的氣象萬千。面對精神文明建設新形勢新要求,汲取改革養分,澆灌創新活水,八閩文明之花必將再結碩果。(采訪報道組:芮靜 顏財斌 蘭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