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之城泉州的文化自信: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交相輝映
“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彼未娙酥x履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家鄉,稱頌當時泉州海運發達與貿易繁榮景象。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福建泉州采風。隨著湮遠的時光,遍訪一處處文物古跡、文明遺存,泉州宋元時期“市井十洲人”的盛況依稀可見。
資料圖:世遺之城泉州古城一角。陳英杰 攝
讓歷史文化景點、世遺景點開口“說話”;在傳承弘揚海絲文化的同時,讓文明更豐富更具象……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泉州以成為世界遺產城市為新起點,揚帆探索新文明之旅,將傳統文化作“槳”“櫓””“帆”,追尋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融合新方式,讓文明觸手可及、言之有物、可思可考。
傳統文化作“槳” 讓文明“觸手可及”
波濤洶涌的海上,一艘遠航帆船駛來,光陰之輪開啟,宋代泉州的古城門德濟門拔地而起。在媽祖平風浪、斗??艿撵`跡里,一艘艘海船遠涉重洋,商旅繁華見證了泉州國際地位最鼎盛、“東方第一大港”最繁榮的時代……
采訪報道組到訪之時,泉州市鯉城區正在舉行德濟門遺址光影秀。站在德濟門遺址廣場,看著眼前的光影變幻,觀眾仿佛重回700年前,眾多市民游客通過融合藝術、燈光、影像和音樂的光影秀之門,打開德濟門的輝煌與變遷。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鯉城以世遺泉州古城、遺址為文化載體,挖掘閩南文化中的文明內核,積極推進閩南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世遺景點的光景秀如幻如夢。但在鯉城,文化傳承,變成了可觸可碰的現實存在,成為人的社會行為與傳統文化的同頻共振。
9月12日,在泉州市鯉城區蘇廷玉故居內,鯉城區社科聯主席吳湘霖介紹閩南文化的保護傳承情況。杜志鑫 攝
“傳統文化是新時代文明營養取之不竭的活水?!痹谌菔絮幊菂^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通政巷清代兵部侍郎、四川總督蘇廷玉故居,鯉城區社科聯主席吳湘霖正在為一群外地游客講述老城故居文明傳承故事。
這幢文物保護單位里,包括金蒼繡、泉州花燈等國家級非遺技藝工作室的手藝人,正在刺繡、制作花燈。而客廳里,鯉城區通政小學等幾所小學的小小文明公益宣傳員,在“泉音有鯉”班用閩南語朗誦泉州文明城市深化創建的詩詞。如今的閩南語,還神奇般保留著大量隋唐以前中原古漢語河洛話的大部分原音,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以傳統文化為軀殼,以文明行為為靈魂,引導文明社會行為,培育新時代文明人?!倍嗄陙?,鯉城40多所小學通過開展學習閩南語童謠、家風俗語等鄉土課程,強化小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意識,引導小孩子自覺踐行、宣傳講文明理念,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培育社會文明新風。
除此之外,鯉城還在各歷史文化空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立“福娃鄉音·泉腔鯉音”閩南方言角,以點帶面,輻射全區,為居民群眾提供交流閩南俗語、閩南歌訣等蘊含文明理念的閩南文化的場所,讓鄉音文化可觸可及;2023年開展“強國復興有我·以字明志”主題系列活動以來,6000多名高一新生帶動6000多個家庭推動移風易俗,摒棄學生16歲生日時大宴賓客風氣,將自取字號作為成人禮,以文塑養,以字表德……
“沉浸”文化作“櫓” 讓文明“言之有物”
泉州是閩南文化核心區,鯉城區堪稱核心區中文化遺產的聚集地。泉州申遺點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其中,泉州古城核心鯉城區擁有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清凈寺共8處世界文化遺產點。此外,鯉城區還擁有81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
“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边@句話描述的是“開閩甲第”之始的泉州人歐陽詹。在泉州著名文化景點“小山從竹”里,采訪組沉浸式走訪了歐陽詹“不二祠”、弘一法師圓寂的晚晴室,體驗其間深厚的歷史人文氛圍和獨特的閩南古建筑魅力。
這些展示傳統文化大成的所在,根據真實的歷史典故,嵌入現代的核心價值觀?!靶∩絽仓瘛痹诖蛟鞛椤拔拿鳌贝缘木包c,而鯉城的著名景點東西塔為“富強”代言、李贄故居為“民主”代言……這是鯉城先行先試之舉,他們通過文明賦能,讓文物保護單位、讓世遺景點“說話”,打造“言之有物”的沉浸式文明體驗。
時間轉軸退回2年前。2022年,泉州鯉城啟動“新時代世遺古城十二組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人文景觀公開征集,制作播放22個視頻,通過各級媒體、全鏈條全方位傳播視頻,全平臺視頻播放量高達上千萬次。
在鯉城,深耕閩南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的實踐方興未艾——推出《百街百“姓”百門匾》,深入古城各街巷,實地記錄古城郡望堂號信息,通過對郡望堂號背后的歷史典故考證,闡釋蘊含的家風家教、與人為善等優秀價值觀;開展“世遺古城·文化樓棟”加掛傳統文化樓棟名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結合屬地歷史底蘊、人文典故等,賦予小區樓棟煙火氣息、文化內涵、德育功能等時代價值,組織居民拍攝錄制“我家的文化樓棟名”短視頻;舉行“尋寶刺桐城”短視頻講解比賽,目前已發布50多期視頻,瀏覽、點贊量超過百萬次。參與者來自全世界1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5個語種、7種方言……
在新時代文明的加持中,泉州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鯉城實踐”。到目前,泉州世遺擁有百名觀察員、千名志愿者、萬名守護人。
海絲文化作“帆” 讓文明“可思可考”
建區于1997年的豐澤,是泉州現代化城市核心區。雖然正值“青年”,但豐澤的歷史底蘊卻不遑多讓,其擁有真武廟、江口碼頭等世界文化遺產點以及棋羅星布的文旅景點、文保單位。
近一兩年來,全國各地的旅游景點、網紅打卡點,“滿城盡是簪花人”。而風靡全國的簪花,始于泉州灣晉江入??诘呢S澤蟳埔村。蟳埔村因“簪花圍”成為全國熱門旅游打卡點之一。
鄰蟳埔村的真武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知名度在蟳埔火爆“出圈”之前,早已聲名在外。采訪組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步入真武廟。
真武廟位于與湖北武當山同名的山丘上,始建于宋代,為“八閩玄天上帝第一行宮”,是泉州宋元時期海上對外貿易的重要史跡之一,是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體現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歷史上,中華文明從這里走向世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民在這里和諧交流交易,被譽為記載古絲綢之路歷史的“活化石”。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彼卧獣r期,遠洋航行幾乎是一種生命的賭博。漁民認為,向海而生的“討?!鄙?,需要勇氣和膽魄,更需要信仰支撐。為此,海神信仰應運而生,方便祈禱的寺廟接連造起。
武當山牌樓式門樓拾級而上,建廟時保留至今的2個石獅雕像憨態可掬,拱出地面、宛如龜背的“吞?!笔钊擞∠笊羁??!巴毯!眱勺?,意為真武大帝顯圣的氣勢可吞海,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的生動寫照。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保護和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就是守護精神家園、延續城市文脈。2018年、2023年、2024年,豐澤在真武廟舉辦“祭海祈?!彼囆g表演。古樂悠揚、鼓聲陣陣,扮演泉州知府、市舶司使和外國商人的主祭官緩緩走向祭祀臺完成儀制,身著傳統服飾的演員手執龠、羽,跳起佾舞,祈求出海平安順利。千年前的祭海情景再現,展示了傳統祭祀典禮與具有海洋文化內涵的傳統文化,表達了海上絲綢之路祈安的主題,讓更多人了解到背后蘊含的文化價值。
“在延續傳承文化中,文明可思可考,更具象化,反哺文化傳承、推動城市文旅行業的前行?!比菔形麄鞑扛辈块L、文明辦主任陳斌介紹,泉州、豐澤兩級文明辦,以環顧真武廟這個核心,成立了由60多支、1000多人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簪花圍聯盟”,上千名文明實踐宣傳員以及志愿者,活躍于蟳埔村、真武廟、江口碼頭等文化、民俗熱點區域,為每年超過500萬人次的游客提供應急救援、旅游引導、景點講解等領域的志愿服務;成立行業協會,廣納人才,邀請明星、學者、大V擔任蟳埔文化、“簪花”文化民俗宣傳推廣大使,促進民俗文化長紅;促進文明+旅游、文明+經營肌理的深度融合,保證簪花圍、租漢服馬面裙等市價維持在40元/人的低價位長效運行。
“可思可考”的文明,迸發更廣闊、更具張力的力量——以打魚為生的蟳埔村幾十名漁民組成“豐澤區漁人海上救援中心”,多年來救起溺水群眾40多人,2020年以他們為班底的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啟泉州灣凈灘行動,至今舉辦20多期,6000多名志愿者參與到美麗凈灘行動中。(采訪報道組:芮靜 廖培煌 視頻制作:泉州市鯉城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