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寶藏打卡地” 感受首都古建筑的文藝范
北京市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拔拿髦袊敝黝}采訪報道組近日在東城區顏料會館和“觀中”博物館,實地感受文物、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服務市民文化需求的生動范例。
東城區青云胡同分散著多個古建筑,近年來通過文物活化利用,青云胡同頻頻“出圈”,在社交媒體上被標記為“City Walk(城市漫步)寶藏打卡地”。
位于青云胡同22號的顏料會館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2009年,東城區按照歷史風貌對其進行了恢復性修建,2010年完成修繕驗收。2021年10月,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會館有戲”在顏料會館鳴鑼開演,讓沉寂已久的老會館重獲新生,如今這里成為了東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和“網紅打卡地”。
顏料會館負責人向“文明中國”主題報道組介紹文藝演出和文化宣傳情況。東城區文明辦供圖
顏料會館戲劇演出現場。東城區文明辦供圖
顏料會館依托內部古戲樓獨特的空間布局與結構,通過“會館有戲”系列演出,讓文藝院團演出進會館,不斷積極探索會館活化利用方式。聯動周邊會館資源舉辦小型特色演出,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雅”的文化演藝空間,推出更多觀眾愛看想看的劇目,致力于傳統文化傳播及沉浸式演出,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觀中”博物館內北京中軸線主題郵局。東城區文明辦供圖
地處北京中軸線北端鼓樓北側的“觀中”博物館,占地面積約5100平方米,通過文物活化利用,探索并孵化了首家北京中軸線主題郵局、中軸線數字展廳、觀書殿、國學館等多種業態。目前已經舉辦古建音樂季、讀者簽售會等文化活動200余場,深受群眾喜愛。其中,“山門來吧·數字藝術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為古代文物建筑打造數字化展示平臺,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數字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觀中”博物館工作人員向“文明中國”主題報道組介紹“山門來吧·數字藝術館”。東城區文明辦供圖
文物“活起來”,文化才能“火起來”。顏料會館和“觀中”博物館作為文物活化利用的典型范例,通過政企共建,社會化運營,盤活了沉默的優質文化資源,讓古代文物建筑在現代人文生活中大放異彩。(采訪報道組:荊克 李晏 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