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開產業興——泉州推進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側記-中國文明網

文明花開產業興——泉州推進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側記

發表時間:2024-10-28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九月的世遺之城泉州,城鄉景色讓人留連忘返。在崇武古城,迎著海風,聽著濤聲,漫步在古城下的石板路上,目睹高大厚重、歷經風霜的城墻,懷古之情由然而生;在偏處一隅的山村,道路、房前屋后整齊潔凈,別墅莊園處處皆是,公園、小景處處可見,秀麗風景與文明風尚渾然一體……

  文明風尚,融入泉州城鄉每寸肌理,已然成為泉州城鄉大地日常的生活方式。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福建省泉州市,了解泉州濱海漁鎮、偏遠山村的文明創建培育之路,探尋這些全國文明村的成長軌跡。

  濱海漁村:移風易俗 開啟“逆襲之路”

  采訪報道組一行抵達崇武古城時,古城內正在舉辦多場民俗活動。在崇武古城惠女風情園內,泉州市“凝聚榜樣力量·踐行核心價值觀”主題宣講惠安專場正在舉行。五名時代新風傳播人以宣講員身份,講述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在場的游客無不為之動容。

泉州市舉辦“凝聚榜樣力量?踐行核心價值觀”主題宣講活動(惠安專場)。吳嘉曉 攝

  潮樂村的水關門,是古城五大城門中最小的一個。沿著水關門的全國非遺特色旅游線路走至林氏宗祠前,幾名漁民正在表演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家角力”,在硬實力和技巧的加持下,兩名孔武有力的男子正在角力。這個源于六七百年前的囤兵、漁民的休閑娛樂方式,如今以嶄新的方式贏得游客們的歡呼和青睞。

  在村史館,潮樂村打造全國文明村走過的軌跡清晰可循?!拔覀兇逡郧笆莻鹘y漁村,靠老天賞飯吃,沒有耕地,漁民們溫飽都成問題,是不折不扣的窮村?!痹诖謇锶温?0多年,如今已是村黨委書記的占婉紅對于村莊的演變了如指掌。1997年,村里大刀闊斧,邁出移風易俗的第一步——將村莊四周、小山頭的墳墓統一規劃征遷,這一平整,騰出幾十畝的發展空地。

  文明向上、向海無畏的基因完美融洽地推動著潮樂村向前。感受移風易俗、文明力量的村民們,開起石雕廠、魚卷廠、漁產品加工廠,村民們富了、村集體富了。2014年,潮樂村在福建省范圍內率先建起村莊文明小區。近幾年,村里又將目光投向了文旅產業。潮樂村深挖明代詩人黃吾野作品、水關門遺存、古城名人等故事,契合提升古城文游維度空間。近幾年,潮樂村每年舉行文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超過50場次,帶動民宿、咖啡、采風等文旅創意行業蓬勃發展。

  文明助力村莊產業蓬勃發展的潮樂村,只是崇武鎮的一個縮影。崇武地處福建東南沿海突出部,三面環海,陸域面積19.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8.8公里,12個行政村,人口約10.8萬人。

  崇武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石雕產業、海洋漁業、文旅產業是崇武傳統的支柱產業,為推動新時代崇武的高質量發展,崇武鎮立足石雕行業轉型升級、海洋漁業提質增效、全域旅游做優做活,全力推動產業煥新,激發經濟發展動能。

  引入石渣石粉環保綜合利用項目,解決石材尾料變廢為寶難題,推動石渣石粉集中收集、儲存、轉運、處置閉環,逐步擺脫石粉石渣滿天飛的野蠻生長狀態;推動漁業城等項目建設,著力構建集冷鏈、水產品交易、倉儲、貿易運輸于一體的海洋漁業供應鏈平臺,推動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全面開展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作,打造橘若、耘有等特色精品文旅項目,加快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隨著一系列創新之舉如火如荼地推進,崇武老牌支柱產業也在迸發新活力。近年來,崇武先后獲評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鎮、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泉州市鄉村振興整鎮推進“五好”鄉鎮、泉州鄉村振興十大典型案例等榮譽。崇武古城活化利用項目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示范案例(第二輯)》。

  偏僻山村:文明反哺 樹新風揚新貌

  宋元時期的泉州人,以海為田,在發展海上貿易中成就“海絲起點”的驕傲。在經濟大潮涌動、時代變迭加快的今天,泉州的山里人同樣不甘落后,探索出芬芳的文明道路。

  泉州市永春縣一都鎮美嶺村,位于永春、安溪兩縣交界處的蓮花山西麓,距離縣城100多公里。美嶺村過去叫“尾嶺頭”,意思是在最后一嶺,山的盡頭。村如其名,早年村莊的經濟發展也是“吊車尾”,1979年,全村80多戶400余人,人均年收入70元。

  1979年,經營木材生意起家的蘇新添返回美嶺。他把積攢下來的血汗錢拿出來,帶領村民建電站、修公路、辦工廠,走活了“要脫貧燈先明、要致富先修路、要發展辦工廠”的三步棋。隨后幾年,美嶺村融入改革開放大潮,艱苦創業,全村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全省聞名的富裕村。20世紀90年代,美嶺村實現了全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開拓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發展成功之路。

  1996年2月,福建省委將美嶺精神概括為“解放思想、開拓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并發出“學美嶺 創五好”的號召。如今的美嶺村,交通四通八達,道路干凈整潔,既有聯排房屋,又有獨棟小洋樓。富起來的美嶺人并未停下腳步。

  20多年來,美嶺人秉持“榮譽屬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的良好心態,不斷深化擴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建成蓮花山公園、工人俱樂部、職工書屋等7個文化功能陣地,并于2020年動工建設美嶺精神展覽館,打造美嶺講堂、鄉村振興講堂等16個功能空間,采用投影、電視、展柜、滑軌、雕塑、多媒體軟件等設備提供宣傳講解服務,同步推出線上VR展廳,有力推動美嶺精神再傳承、再弘揚。2023年9月,美嶺精神展覽館被福建省文明委評為“樹新風揚新貌”文明實踐單位。

  在美嶺村人看來,村莊連續五屆獲得全國文明村的榮譽并不是終點。近年來,美嶺村持續培育健全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建設,先后組建文藝團隊3支、志愿服務隊1支,通過“專題講座+現場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者培訓30多場次,定期邀請專家老師現場授課,結合山歌、南音等具備文化特色、群眾喜聞樂見、貼近群眾生活的實踐主題,為打造更富有美嶺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打下堅實基礎。

  因文明而溫暖,因實踐而多彩。美嶺村推動文明實踐走深走實,建強文明實踐陣地、做好文明文章,也反哺著美嶺村人的精神風貌和產業發展——如今的美嶺村,擁有10多家骨干企業,打造了總資產逾百億元的美嶺產業版圖,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村級實踐中繼續挺膺向前。

  全域創建:根植沃土 奏響文明強音

  不止于惠安潮樂村、永春美嶺村,根植于泉州沃土的全國文明村鎮,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奏響著文明實踐的強音。

  泉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斌表示,文明村鎮創建是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抓手,也是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創建主要內容,泉州通過打牢文明村鎮創建基礎,來挖掘“以鄉促城”、助力產業發展、迸發鄉村振興的潛力。

  泉州市不斷提高文明村鎮創建參與率,下轄11個縣(市、區)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共133個鄉鎮、2046個行政村。其中,全國文明村鎮30個、省級文明村鎮132個,數量均位居福建省前列??h級及以上文明鄉鎮128個,占鄉鎮總數的96.24%;縣級及以上文明村1452個,占行政村總數的70.97%。

  近年來,泉州市在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同時,同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探索山區的“跨鎮聯建”、沿海的“八好村鎮”、山海結合部的“一鎮一園”等城鄉融合創建模式,通過“強化引力、挖掘潛力、增強合力、提升能力、匯聚推力”“五力”齊發,推動泉州市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創建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高水平邁進,為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貢獻精神文明力量。

  泉州市積極拓展文明村鎮創建載體,著力以休閑農業示范點、美麗休閑鄉村品牌創建為抓手,鼓勵和支持縣(市)整合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融入文化創意元素,打造個性化的休閑農業產品,讓市民從“顏值”到“內涵”感受鄉村振興新風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泉州市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年接待游客逾2000萬人次,先后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1個,“中國美麗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推介5條,另有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46個、省級美麗休閑鄉村20個、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00個、市級鄉村振興典型示范村(成效顯著村)共40個、市級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共46個,實現城鄉居民共享鄉村文明創建成果。

  作為全國農村移風易俗試點城市,泉州市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不斷豐富文明村鎮創建內涵,不但農村陳規陋習得到遏制,城市不文明治喪等行為也得到有效治理,社風民風向善向好。連續建設省、市級“文明鄉風聯系點”共65個,省、市級家風家訓館共65個,常態化開展“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等評選,以榜樣的力量賦能鄉村振興。(采訪報道組:芮靜 廖培煌 陳耀坤 李前瑞)

【責任編輯:楊荃】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