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安徽篇|潁上縣淮羅村:聚力鄉風文明創“四美”
村居院落旁,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鄰里和睦喜笑顏開;沿河步道上,微風拂面煦陽正好,游人暢享愜意時光……作為“全國文明村鎮”,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王崗鎮淮羅村深耕文明沃土,以黨建引領擦亮村莊名片,以民為本為群眾幸福加碼,村里特色產業持續壯大,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風貌積極向上,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全國文明村鎮”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王崗鎮淮羅村。王彪 攝
整治村容,提升莊臺顏值“美”
淮羅村全村由五個莊臺組成,耕地面積4576畝,水面面積500畝。村莊按照“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魚塘、小水塔、小公廁、小廣場、小污水處理站、小生活平臺”等九小工程,對供電、道路、綠化、亮化等進行六項配套提升,完成莊臺整治土方18萬方、新修道路18公里、排水管道12公里、新增環莊臺道路路燈210個、新建公廁12座,全面改善莊臺群眾居住環境。村里高標準進行“白改黑”道路改造,將泥濘道路建設成整齊劃一的風景線、旅游線、富民線,村民幸福感顯著提升。2023年,淮羅村被列為安徽省“千萬工程”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該項目以“淮上風情的最美莊臺人家,和美鄉村的最佳生態樣板”為總體定位,按照“黨建引領、紅綠輝映、三產融合、多彩莊臺”總體思路,將淮羅村打造成為集人文生態觀光、農業生活體驗、戶外研學拓展、鄉村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淮上風情和美鄉村旅游示范點、淮河百里風情畫廊的一個靚麗明珠。
淮羅村文化廣場一角。阜陽市文明辦供圖
活動賦能,村民自治和諧“美”
淮羅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定期組織開展理論宣講活動,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微宣講、村頭會、圍讀會、村書記講黨課等多種方式開展宣講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戳_村推行“網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將莊臺細分為9個精細化管理單元,配備多名網格員,以“第一時間發現需求,第一時間解決訴求”為目標,將網格內的平安建設、綜治管理、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一網統籌”,構建起“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的工作格局,實現了莊臺治理的全覆蓋。
淮羅村堅持把文明實踐融入群眾生產生活之中,在群眾“點單”征求意愿基礎上緊貼群眾吃水、用電、出行上學、就醫、安居等民生需求,通過動員組織全村黨員干部、村嫂、文化文藝等6支志愿服務隊伍,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采取常態服務、結對服務、集中服務、個性服務等方式,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淮羅村志愿者向群眾宣傳人居環境衛生整治。阜陽市文明辦供圖
文旅融合,村民樂享致富“美”
產業興則鄉村興?;戳_村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著重對產業發展進行規劃?;戳_村堅持把文明實踐融入鄉村振興發展中布局,滲透到綠色發展中體現,以搶抓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機遇,凝聚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全面推進花鼓燈文化游、淮河濕地游、漁家風情游開發,建設千畝油菜花、400余畝荷塘、260畝采摘園等,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優勢,有力帶動了旅游業發展。同時,依托沿淮水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水上、水中、水下“三水”產業,積極鼓勵土地流轉,大力發展連片種植、規模飼養,積極推行稻蝦養殖、稻鴨共養、魚蓮共生等生態綜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發展適應性農業,變“水患”為“水利”、變劣勢為優勢,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倡樹新風,崇德向善鄉風“美”
“我們村嫂不是官,只是社會的一員;鄉村振興宏圖展,建設征程比奉獻……”在淮羅村的文化廣場上,一個個別開生面的文藝表演均由當地村嫂自編自演。2020年,淮羅村在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的基礎上,創新成立“村嫂理事會”,自此,村嫂成為村里亮麗的文明風景線。在淮羅村,村嫂家喻戶曉、廣受歡迎。村嫂們不僅熟悉每家每戶情況,幫助村民解決矛盾糾紛,還幫助村民打掃衛生、美化庭院,已然成為村干部的好幫手、鄉親們的貼心人。
淮羅村村嫂調解村民矛盾糾紛。阜陽市文明辦供圖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文明鄉風建設,提高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淮羅村制定了村規民約,通過常態組織“身邊好人”“美麗庭院”“清潔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各種評選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動作用,以黨風帶政風促民風,有效遏制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和行為。同時,緊扣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精心組織開展文藝文化活動,推廣孝敬文化,傳播文化公益正能量,讓好家風、好民風、好鄉風在淮羅村蔚然成風。
如今的淮羅村,顏值美、和諧美、致富美、鄉風美“四美”合一,在文化與文明的賦能下,村容村貌不斷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提升,一幅鄉村文明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采訪報道組:姜麗 彭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