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回首千年,同沐書聲風雨,遙望高處,共詠慷慨情志。讀萬卷,品萬物,“中原士氣揚旗鼓,左海文光射斗?!?;“持清凈以臨民,守無私以奉國”,身在書齋,心系天下。在福建,循史跡,弦歌不輟、芳華灼灼;瞰八閩,讀書何處,斯文在茲。

福建省漳州市松洲書院。楊荃 攝
書院,自唐時誕生,在我國的發展,已逾1300年光陰。見于地方志,注明為唐代設置的書院共17所,松洲書院,正名列其中,院內,石雕、石鼓、石柱、石硯臺、石椅一一細數當年輝煌。書聲瑯瑯,穿越光影,墨香悠悠,散落閩南大地,潤物浸心。福建,也由此成為我國書院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青石路面,石坊矗立,走進泉州古城模范巷內,竹影叢叢。此地處高埠,而其氣獨溫——泉州,是以名溫陵。唐時,為紀念“閩文之祖”歐陽詹,此處建有祀詹祠堂不二祠;北宋,不二祠旁,始筑書院。南宋紹興二十三年七月,大儒朱熹任同安縣主簿兼領學事,常來泉州,遂被邀請到此地講學,他于是欣然赴約,建亭、植竹,自題“小山叢竹”匾于其上,講學其中。此后,歷代官員、文人墨客每途經泉州必到小山叢竹拜謁朱子,泉州四大名著《四書蒙引》《四書存疑》《四書淺說》《四書達指》,皆誕于此。想那時,學子們徜徉于書海之中,汲取著先人的精神遺產,內塑著經世致用的文化品格,今再看,此處風范依然,喧囂市井中如世外桃源,翠竹環繞間,步步生文氣,屢屢有書香。漫長的閩文化發展歷程中,“小山叢竹”是福建千萬間書院的一個縮影,崇學重教的氛圍下,“鰲峰”“鳳池”“正誼”“致用”,一所所書院在福建生根發芽。它們不僅承載著賡續傳統的重要使命,也點燃了八閩大地建設現代文明的思想燈塔,筑起精神高地。
歲序更迭,文脈,始終在延續。
近十余年來,福建省各級政府多次撥付??顚λ芍迺哼M行分期修繕,并增建書院史陳列館、文化公園等配套設施。松洲書院的歷史文化價值重新引發社會關注,社會各界人士來此溯源,撫今追昔,思緒萬千,感念先祖先賢,矢志明德至善。如今,開放的松洲書院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亦在閩南鄉村振興、文旅發展的大格局中一展新姿。

福建省泉州市“小山叢竹”書院舉辦小山人文講堂。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2017年以來,泉州市也出臺了《泉州古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方案》,在古城范圍全面啟動12項修復計劃,小山叢竹的修復工作全面展開,并在2021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曾為家鄉泉州寫就《刺桐城》一書的北京大學教授王銘銘,如今受聘成為“小山叢竹”書院首任山長,在書院里牽頭開辦系列講座,邀請名家學者來到泉州,也吸引眾多本地文化名家相繼走進“小山叢竹”,力爭讓這里成為“立足泉州,放眼世界”的文化地標與學術搖籃。
迎來“第二個結合”,文明,成為千年書院新生的底色。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辈聲?、誦詩歌、學烘焙、繪春日……在福建省寧德市洪口村愛故鄉書院開展的“春日閱見 萬卷流馨”閱讀節主題系列活動中,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作為福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愛故鄉書院由一棟老宅改造而來,通過集納各類資源,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激發出文明實踐的生命力,也打開了千年書院發展的新篇章。
在龍巖,長汀臥龍書院積極開展各類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包括以“清風潤汀·巧手繪廉”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活動,移風易俗宣傳、理論政策宣講活動等等。
在平潭,“平潭·龍海閱讀小鎮”開園儀式暨鄉村閱讀系列活動、“書香飄萬家 共筑強國夢”世界讀書日主題閱讀分享會、“平潭·龍海閱讀小鎮”首屆“嵐臺端午詩會”活動都相繼在各個書院舉行。

福建省廈門市鴻山書院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鴻山講堂文化活動。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在廈門,鴻山書院與思明區廈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多次聯合開展“我們的節日·元宵、端午、中秋、七夕、重陽”等節慶民俗活動,同時面向市民開設理論宣講課程、科普宣傳課程、市民教育課程、健康養生課程等公益課程,受到社區好評和群眾歡迎。
在福州,閩越書院與福建省市區三級文聯共建“福建省新時代特色文藝實踐地”,書畫端午包粽子、翰墨迎“六一”禮贊新瑯岐——少兒書畫作品展、“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活動等相繼在羅溪書院開展。作為兩岸文教交流的平臺,鰲峰書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2020年,鰲峰書院舉辦的兩岸國學大講堂已升級為常態化活動,正著力打造兩岸“國學共同家園”……
融通古今,讓文化資源打通壁壘;活化利用,讓文化自信更加昂揚,書院,不再只是一種離我們既遠又近的文化遺存。每一塊匾額、每一座門庭、每一枚磚瓦,都是聯結過去與當下的橋梁,一座座修舊如舊、古色古香的福建書院里,人們穿行其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才華,也感受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感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無限生機,看書院文化綻放新時代文明之光。

福建省福州市正誼書院博學堂。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當年盛景逐步重現,福建百年教育的名片歷久彌新。通過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厚德載物、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思想的營養,當代福建書院的建設,更加注重傳承古代書院精神,喚起現代人對先賢崇敬之心,營造良好的書香文風,與此同時不斷開拓,在保護與傳承的基礎上,注入新內涵、煥發新活力,努力建成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實踐陣地。
向學者不墜其閱歷實踐之志,實踐者不失其向學求道之心,讀書何處,斯文在茲,八閩大地,生生不息。當千年書院迎來“第二個結合”,觀風文韻相融,人們沉浸其中,觸摸穿越時空的文脈躍動。時間的長河一路奔騰,新的浪花正蓬勃而出。(采訪報道組:楊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