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重慶篇丨綦江:以愛為名 共筑美好家園-中國文明網

文明中國·重慶篇丨綦江:以愛為名 共筑美好家園

發表時間:2024-10-21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a>

  新華網重慶10月11日電 在綦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領域,但都以自己的方式貢獻著力量,共同推動著綦江區文明建設的步伐,他們的故事,充滿了溫情、堅韌與希望,展現了綦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王昌元:從“革命紅”到“志愿紅”

  在綦齒社區,總能看到這樣一個身影:奔走在垃圾清掃中、矛盾調解間、樂于助人時,不求回報、不圖名利。他就是古南街道綦齒社區居民王昌元。

0:00
/0:00

  18歲入伍的王昌元是抗美援朝老兵,曾參加過上甘嶺戰役,榮立二、三等功共計3次。從部隊轉業后,王昌元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以親身經歷講述紅色故事,30年如一日義務為社區平安和諧貢獻力量。

  “我已經92歲了,但我還能說話,還能做事,就要繼續帶領綦齒社區的志愿者,繼續做好綦齒社區志愿服務的各方面工作,發揮退役軍人的模范帶頭作用?!蓖醪f。 

  抗戰老兵王昌元在中共綦江支部舊址(鄒進賢故居)向學生講述紅色故事(資料圖)。(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學習發揚王昌元的精神,2018年3月綦齒社區專門成立了以王昌元名字命名的“王昌元志愿服務隊”。在王昌元的帶動下,社區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都加入了志愿隊伍。志愿隊一成立,他的戰友們也自發加入進來,如今在志愿服務隊中就有160余人是退役軍人,志愿者也從最初的300多人發展到1300多人。  

  王昌元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做宣傳(資料圖)。(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部隊轉業后,王昌元退伍不褪色,從“革命紅”到“志愿紅”,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以親身經歷講述紅色故事。王昌元30年如一日義務為社區的平安和諧貢獻力量,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獲2022年“重慶好人”、重慶市模范退役軍人、重慶市平安建設熱心市民、重慶市五星級志愿者稱號、“重慶市最美家庭”“重慶市文明家庭”等榮譽。

  趙福乾: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長征精神

  “石壕哪年不過兵,過兵百姓不安寧。唯獨當年紅軍過,一來一去很清靜。不拿東西不搶錢,走時地下掃干凈……”在石壕鎮,老百姓傳唱至今的民謠記錄著紅軍長征過綦江的往事、見證了深深的軍民魚水情。每當有游客前來參觀,石壕鎮文化中心工作人員趙福乾都要為游客細細講解,希望這一段段故事能讓更多人知道。

0:00
/0:00

  司務長血染茅壩坪的故事,石壕鎮文化中心工作人員趙福乾聽了幾十年,也講了幾十年。小時候,無論是學校組織參觀瞻仰紅軍烈士墓,還是在家里,趙福乾都總能聽到父親講起司務長的故事,特別是說到司務長如何慘遭敵人殺害、壯烈犧牲的場景時,父親總會失聲淚下。

  為了把紅色故事講好、把長征精神傳承好,工作后的趙福乾加入了紅色文化宣傳隊伍,并夜以繼日地自學普通話,當好當地紅色講解員。如今,在石壕鎮,有紅色故事講解的地方就有趙福乾的身影。

  為了把紅色故事編輯成冊,趙福乾還通過翻閱資料、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不斷完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以及深厚的軍民魚水情體現在故事的細微之處。

  自石壕紅軍烈士墓開放以來,趙福乾個人平均每年志愿接待來訪團隊200余個,在石壕紅軍烈士墓、紅軍橋、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景點義務開展紅色文化講解,不但講中央紅軍長征過綦江石壕的歷史脈絡,更繪聲繪色地講述紅軍與石壕群眾軍民魚水情的紅色故事,獲得了領導、同事、游客的一致好評。在他的帶動下,石壕鎮成立“紅魂講解隊”,由他擔任講解員培訓講師,發展壯大了志愿講解隊伍。

  趙福乾(左一)在向村民收集資料(資料圖)。(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趙福乾30年如一日,堅守在文化戰線上,用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志愿服務精神,帶動著更多人參與到紅色文化講解、文化保護傳承的具體實踐中,成為建設重慶特色紅色文化高地的中流砥柱,2021年還被評為敬業奉獻“重慶好人”。

  周朝喜:母愛如歌,書寫生命不屈的篇章

  在重慶移通學院,剛開學的羅睿燊正在大學教室內上課,作為一名苯丙酮尿癥和進行性肌肉萎縮癥患者,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18歲,但如今19歲的羅睿燊不僅迎戰了高考,還開啟了他的大學生涯。

  在學校,羅睿燊(左一)和同學一起討論學習(資料圖)。(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2024年高考中,19歲的羅睿燊取得了343分的成績,被泰山科技學院計算機專業錄取??紤]到羅睿燊身體不便,在母親周朝喜的申請下,泰山科技學院和重慶移通學院綦江校區經過多次協調,最終決定采取聯合辦學方式對羅睿燊進行培養,羅睿燊可以就近入讀重慶移通學院綦江校區,而在教學過程中,兩地學校都將參與進來。

0:00
/0:00

  面對生活,周朝喜總是帶著笑容;面對孩子,她的眼里流露出無盡的溫柔。苯丙酮尿癥需要特殊飲食,她便單獨為孩子準備一日三餐;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導致孩子肌肉萎縮、骨骼變形,她便每天幫孩子拉伸按摩手腳關節,延緩癥狀;孩子說想去看世界,她便帶著兒子,拖著行李,扛著輪椅,走遍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市。

  樂觀堅韌的周朝喜深深地影響著兒子。羅睿燊積極陽光,努力上進,曾被評為重慶市新時代好少年。他總說:“盡管我生了很多病,可是媽媽的愛就是良藥,療愈了我所有的的傷痛。她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我、鼓勵我做一個直面苦難的陽光少年。學校、老師、同學以及社會上許許多多的好心人,也給了我許多關愛和幫助,讓我得以堅持上學。我的人生并沒有因為疾病而失去色彩,反而因歡笑和溫暖而五彩繽紛?!?/p>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考試。選擇了一種人生,就是選擇了一張考卷??季砜赡茈y易程度不同,但解答方式有別,周朝喜母子倆的答卷無疑是優秀的,媽媽以愛為藥,領著兒子直面生命中的遺憾,用堅韌頑強、陽光自信回答人生的難題,也深深地感染、激勵著認識或不認識他們的人。

  “本來老天爺可能給每個人都準備了100年,當然很多人都沒有,我孩子就沒有,只給了18年20年,難道只有18年20年我就不要他了嗎,給我18年我就把18年接著,給我20年我就把20年接著,18年我也要讓他過出100年的精彩來?!敝艹舱f。

  周朝喜和兒子羅睿燊在高考考場外候考(資料圖)。(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7月11日,以“中國好人”周朝喜為原型改編的真實紀錄片及劇情電影簽約儀式在綦江區舉行,兩部以周朝喜為原型的影視作品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紀錄片將真實再現周朝喜與兒子共同走過的艱難歲月,通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和真實的情感表達,讓觀眾感受到周朝喜和兒子的樂觀與堅強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劇情電影則將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與創作,通過更加豐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引發社會共鳴和思考。

  面對生活的一次次挑戰,周朝喜母子始終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回擊,用勇氣和堅持,打破了醫生的預言,也創造了屬于他們的奇跡。(文字:新華網 張群 周勝武 重慶市綦江區融媒體中心 張夢寒 視頻: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周勝武】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