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禮
一場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省域文明實踐
2022年,浙江省委提出打造“浙江有禮”省域文明品牌,大力倡導“愛國愛鄉、科學理性、書香禮儀、唯實惟先、開放大氣、重諾守信”六種時代新風,崇尚踐行“敬有禮、學有禮、信有禮、親有禮、行有禮、幫有禮、儀有禮、網有禮、餐有禮、樂有禮”十種禮節禮行的“浙風十禮”,務求讓“務實、守信、崇學、向善”成為浙江人的共同價值追求。
禮生于有而廢于無,人富而仁義附焉。
一場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浙江有禮”省域文明實踐,正在之江大地開展。
全域開展,興有禮實踐。為推動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學禮踐禮、處處見禮展禮”風尚,浙江開展機關先行、行業示范、區域展示、基層落地、人人代言等實踐活動,把禮儀教化融入國民教育、政務服務等各方面,因地制宜設置“有禮講堂”,開展萬名志愿者有禮宣講,形成人人學禮知禮的濃厚氛圍。組織開展“你好浙江”“我為浙江有禮代言”等活動,開展“禮迎亞運 城市文明大提升”行動,“我為亞運代言”志愿服務超1600萬人次。在機關部門、窗口單位、文明單位等示范踐行文明禮儀、優質服務,形成齊亮身份、共建窗口文明的濃厚氛圍。此外,還深入基層開展“漫說有禮”“藝路同行”“舞動浙里”“幸福同行”“我和我的有禮故事分享”等系列活動,組織線上“文明知識大賽”,訪問量超2600萬,線上“有禮講堂”活動達22.31萬場。
細處著手,塑有禮品牌。聚焦“關鍵小節”,浙江持續深化“禮讓斑馬線、聚餐用公筷、隨手做志愿、垃圾要分類、辦酒不鋪張、帶走半瓶水”等十大文明行動,重點開展“百行行百禮、百縣金名片”培育展示活動,所有市縣提煉優秀地域基因、叫響區域文明品牌。實施有禮傳播計劃,推進文明解碼、品牌可視。解讀“浙江有禮”的目標指向、內涵要義。編寫出版長篇報告文學《文明密碼》,創作發布主題歌曲《因為有禮》、匯編《“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案例》《“浙江有禮”漫畫作品》等,在市政設施、城市景觀、交通節點等場景廣泛使用品牌標識,讓“浙江有禮”品牌處處可見。
構建機制,育有禮生態。浙江推動持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推動各地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落地見效,同時常態化推進道德模范、時代楷模、身邊好人等培育選樹褒獎宣傳工作,推廣“道德銀行”“好家風信用貸”等做法,營造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文化禮堂等,探索文化保障卡、文化劵等機制,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推進“藝術鄉建”“書香浙江”建設,著力構建以文化人的通達機制,實現以文聚民樂民育民。著力培育文明風尚,深化誠信宣傳教育,開展社會誠信度評價,健全“最美誠信浙江人”選樹機制,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深入推進浙江好家風建設,以好家風促好民風;實施網絡清朗行動,創新網絡文明實踐,壯大網上正能量。
創新牽引,強改革賦禮。浙江聚焦改革牽引,推進志愿服務精準觸達體系改革、社會誠信評價體系改革、文化保障卡制度等、文明實踐社會化運營改革等一批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造“全域文明數智通”等重大數字化應用,聚焦理論支撐,委托高校、智庫開展理論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制定“全域文明創建”“推動德治融入基層治理體系”“道德典型禮遇關愛”“指數評價體系”等系列推動以創新提質增效的政策文件,使得“浙江有禮”在創新發展中取得實效。
為民辦實事,重有禮價值轉化。在“浙江有禮”實踐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浙江積極探索精神價值向物質價值轉化的模式,以精神文明的力量推進治理難題破解。全省各地以村社、小區、樓幢等為依托,結合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建設,建設萬個“有禮”單元,構建“幸福共同體”,通過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志愿服務等工作,助力基層平安建設。推進為民辦實事,通過文明實踐共建共治共享機制,著力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公共秩序、文明習慣、環境風尚等“急難愁盼”問題,在全省征集“孝心車位”“共享花園”“最美上學路”“文明友鄰匯”等15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讓人們從彬彬有禮的社會秩序、優質共享的社會生活和正氣充盈的社會環境中感知舒適、感受獲得。
推進3年來,群眾參與度越來越高,改革牽引力越來越大,品牌影響力越來越響亮,“浙江有禮”已成為浙江推進精神共富的重要品牌載體。(采訪報道組:王曉寧 龔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