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倫貝爾:“文明實踐+民生”托舉各民族“穩穩的幸?!?/div>
呼倫貝爾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擁有中國最大的草原呼倫貝爾草原和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滿洲里。巍峨的大興安嶺腳下,“草原明珠”呼倫湖和貝爾湖遙相呼應,“北國碧玉”呼倫貝爾由此得名。在這里,芳草鮮美,牛羊成群,經濟與生態齊飛,發展與保護并行,文明實踐在呼倫貝爾大地繁榮生長,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親,共同譜寫文明、和諧、團結的悠揚樂章。
多年來,呼倫貝爾市不斷深耕精神文明建設,著力建強文明實踐隊伍、夯實文明實踐陣地,以“文明實踐+”的方式,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把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縱深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凝聚高質量發展強大精神動力。
傳統婚禮弘新風,移風易俗促團結
講排場比闊氣的少了,喜事新辦的越來越多,鋪張浪費的現象少了,群眾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文明健康……如今,走進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一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巴爾虎蒙古族作為蒙古族歷史上最為悠久的部落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游牧文化特色的婚姻習俗,并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婚俗禮儀習慣。新巴爾虎右旗流傳的巴爾虎傳統婚禮,是呼倫貝爾草原的代表性民俗文化之一,已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非遺”保護項目。
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蘇木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切入點,納入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婚娶習俗,通過入戶宣講、村村通廣播、微信公眾平臺、牧民群等載體,廣泛宣傳“婚事新辦”的重要性。將“婚事新辦”的要求,寫入各嘎查、社區村規民約中,積極推廣巴爾虎傳統婚禮習俗,以整治高額彩禮為突破,讓兩個家庭用愛扶持托起新生家庭,減輕婚娶雙方的經濟負擔。創新探索文明實踐新的工作方法,走出了移風易俗的巴爾虎傳統婚禮模式,新婚俗、新風尚漸漸形成,得到牧(居)民的廣泛認同。
美麗鄉村,美在青山綠水,更美在鄉風文明。大力推廣巴爾虎傳統婚禮,更是對保護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的有效助力。每次風情濃郁的傳統婚禮舉辦之時,一系列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禮儀程序和充滿民族風情的婚禮儀式,都會吸引各民族的親朋好友前來參加,婚禮喜事就如同一場多民族團結的盛大聚會。對于巴爾虎傳統婚禮的推廣和保護,在全旗范圍內形成了良好氛圍,為后續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北疆民俗文化的建設提供了鮮活例證。
雞鳴三國展優勢,文明實踐促交融
厚植文明底色,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好中國形象,這是呼倫貝爾滿洲里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媒,傳播口岸城市積極形象的生動實踐。
每到中國傳統節日,滿洲里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都將策劃聯合相關所站,共同邀請在滿生活旅游的臨國友人來到中心過佳節,體驗包粽子、編五彩繩、包餃子、寫書法、投壺、學武術、唱京劇、旗袍秀等傳統文化活動,讓國際友人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全市123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志愿服務隊伍,結合職能職責,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建立涉外法律服務志愿隊伍,實現了企業和公民走到國外哪里,法律服務和援助就跟隨到哪里;建立跨國愛心志愿服務隊伍,俄羅斯司機在口岸患病,能夠迅速得到救治;組建俄語職業技術學院志愿服務隊與俄蒙高校合作開展國際研學之旅;衛生健康志愿服務隊推動三國間醫療合作;科技科普志愿服務隊開展豐富多彩的三國間少年科普交流;文藝文化志愿服務隊舉辦中俄蒙三國旗袍秀、民樂合奏、打太極拳等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這些舉措極大地促進了中俄蒙三國之間在法律、醫療、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三國人民搭建起了友誼的橋梁,使三國人民之間的情誼更加深厚牢固。
滿洲里市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探索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體系,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場所、景區景點等積極融合,以品牌志愿項目為抓手,服務邊城人民,服務國內外游客。新時代文明實踐正在成為口岸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中俄蒙三國間的團結之花正在祖國北疆璀璨綻放!
忠誠勇敢保安全,服務群眾顯擔當
身著“海東青”獵鷹制服、策馬前行時盡顯英勇威猛……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莫爾格勒河邊,有一支守護平安的“海東青”騎警隊?!吧像R是騎警,下馬是特警?!?015年7月,陳巴爾虎旗公安局“海東青”騎警隊在特警隊的基礎上組建發展起來。騎警隊現有隊員12名,個個騎術精湛、本領高強。他們不僅在日常工作中守護著草原的安寧,作為陳巴爾虎旗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的基層實踐點,更在服務群眾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傳播新時代文明力量。
今年6月,海東青騎警隊隊長石永志帶5名騎術精湛的隊員騎馬渡河,第10次完成大型牲畜群的轉場工作。此次轉場不同于其它轉場,不但牲畜數量多、都是馬匹,關鍵在于需要轉場的近1000匹馬來自五戶不同的牧民群眾家,這就意味著在轉場過程中,馬群隨時有可能發生沖突,也有可能分批量跑回原生活場所,轉場難度更大。海東青騎警隊有條不紊地在馬群后側和左右兩側呈扇形緩慢向前推進,經過10余個小時、騎乘50余公里,圓滿完成轉場工作,保證了牧民的財產不受到損失。
同年7月,海東青騎警隊正由莫爾格勒景區一號觀景臺自東向西開展常態化巡邏過程中,被路邊行駛的車輛追上,車內兩名外地游客因駕駛無人機操作不慎,將無人機飛過河北而迫降后無法找回,緊急求助海東青騎警隊幫忙尋找,騎警隊副隊長劉廣志帶領一名隊員騎乘馬匹過河,按照手機畫面最后鎖定的位置順利幫游客找回無人機。
海東青騎警隊在2024年度夏季巡防工作中,幫助來往游客找回無人機10余臺,修理車輛、排除交通隱患20余次,廣受莫爾格勒沿線牧(居)民群眾和外來游客喜愛。
海東青騎警隊的職責遠不止于此。他們不僅是邊境安全的守護者,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心系群眾、服務群眾,在日常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服務模式,用新時代公安隊伍的責任與擔當,為維護陳巴爾虎旗經濟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貢獻積極力量!
如今,在呼倫貝爾這片熱土上,各族群眾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奮斗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他們共同守衛祖國北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在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上精準發力,化群眾的“需求賬單”為“幸福清單”,努力實現群眾向往的生活,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引下托舉群眾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而呼倫貝爾草原上訴說文明、和諧、團結的故事也未完待續……(“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 張倩 張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