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漫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大地,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井然有序的交通環境、煥然一新的老舊小區、文明鄉風的村莊、柳綠花紅的公園……一幅幅文明有范、溫暖友善的畫面躍然眼前。
這一切得益于呼和浩特市不斷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水平帶來的新變化。 “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是把黨的執政理念有效落實到城市治理中的生動實踐,是把市民的向往變成了最美的市容,從顏值到素質改變的過程,有力促進了城市‘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焙艉秃铺厥形麄鞑坑嘘P負責人說。
呼和浩特城市航拍 新華網發 (王劭凱 攝)
城市建設更有“文明范兒”
走進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富興社區和興園小區,整修一新的樓體、整齊劃一的停車位、造型別致的涼亭,平坦的柏油路,一個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升級的“新”小區展現在居民眼前?!?/p>
和興園小區因建成年代久,破舊基建多、違章建筑多,停車位置少、文化設施少、活動場地少,路面破損嚴重、市政設施嚴重老化、供熱二次管網腐蝕、小區一半以上屋頂漏水、社區配套服務差的問題尤為突出。為提升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2024年賽罕區對和興園小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堅持把居民的文娛生活、“為老為小”作為小區改造的重點,同時打造居民議事長廊,激發老小區的新活力?,F在,改造完工的和興園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小區改造累計投入七千多萬元,從‘基礎-完善-提升’三個方面下足功夫,廣泛吸納了居民對于改造的建議36條,有效凝聚了思想共識,小區改造從以往‘政府干群眾看’的被動局面變成了‘政府群眾一起改’的和諧畫面,持續深化了‘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和興園小區文化?!辟惡眳^人民路街道富興社區黨委書記王一旨說。

老舊小區換新顏,改造后的和興園小區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中宙攝)
2023年,呼和浩特市完成了309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居民51085戶,解決了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實現了從“改房子”到“改生活”轉變,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2024年,呼和浩特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229個,涉及居民44810戶,目前已有146個小區完工,改造后引入物業服務企業等相關工作,不斷擴大物業管理覆蓋面,切實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外創環境與功能、內創精神和素質,既扮靚了“讓城市更美好”的“面子”,又做實了“讓人民更幸?!钡摹袄镒印?。 呼和浩特市依托大青山淺山區、大小黑河水系生態帶、城市道路綠廊系統和全域綜合公園體系,不斷完善便民、惠民、利民的“15分鐘生活圈”。 “大黑河郊野公園的風景越來越美了,我們每天騎行路過這里時都忍不住停下來,看看這里的花草、聞聞花香?!彬T行愛好者周先生經常沿著大黑河騎行,一路上的美景為單調的運動健身增添了一份樂趣。 如今,大黑河郊野公園的秋天呈現的不止于《詩經》里“蒹葭蒼蒼”的敘述,其勝景還存在于木棧道千島湖的愛心小島,浪漫花海和十里花堤,共同描繪了一幅詩意青城,公園內疊翠流金,丹楓如火,園林如七彩世界,湖泊似人間仙境,一步一景無不訴說著大黑河郊野公園的秋日浪漫,成為市民群眾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大黑河郊野公園馬鞭草盛開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劭凱攝)
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呼和浩特市通過常態推動文明城市建設,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果,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文明城市提升的風采,收獲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鄉風文明讓村莊“美起來”
欣賞鄉野風景,感受“紅杏遺村”的歷史文脈;走進田園農家,品一品地道的農家飯菜,體驗采摘樂趣;來3A級景區杏花谷,品花、賞景,來一場露營燒烤,盡情享受晚風吹拂……初秋時節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東烏素圖村,風景如畫,愜意悠然,村口處有許多市民和游客正在散向四周,笑聲、叫賣聲、音樂聲混合成了一幅生動濃郁的人間煙火圖…… 這幾年,依托林果資源及烏素圖大杏品牌,東烏素圖村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助力村民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子?!拔彝ㄟ^經營謙和果園,不僅實現了自己致富增收的小康夢,也帶動了周邊的村民就業,助力了鄉村振興?!贝迕駨埡昕吲d地說。 在強化產業支撐的同時,東烏素圖村積極推動文明鄉風建設,培育打造“杏福樹下”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引導適婚青年及其家長摒棄高額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行為;推行“村民議事會”,引導群眾把“村里事”當成“自己事”,讓大家真正成為鄉村振興主體?!班l村振興不僅是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富起來的同時,同步要跟進文明鄉風建設,滿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文體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睎|烏素圖村黨委宣傳委員王志鳳說。 呼和浩特市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共打造了30個移風易俗示范村,東烏素圖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村,各村圍繞反對大操大辦、抵制高價彩禮等主題開展異彩紛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集體婚禮和移風易俗主題志愿活動千余場(次),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真正的文明惠及民生、觸及民心。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激發群眾投身鄉村文化振興、改善生產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
回民區東烏素圖村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鑫攝)
文化賦能讓城市揚起“文明風”
對折、裁剪,一把把小剪刀如魚得水,一雙雙小手妙剪生花,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躍然紙上。為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未成年人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的獨特魅力,2024年5月,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拉爾西路街道辦事處奔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了“剪刀飛揚 創意啟航”主題活動,為文明社區創建添色彩。
“奔騰社區是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與海西路街道共建的一個社區,我們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除了定期在社區金話筒角開展宣傳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活動外,還和社區開展非遺進社區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助力首府城市文明工作提升?!眱让晒艔V播電視臺主持人王琪說。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推動非遺傳播,發展非遺體驗,為文明城市創建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開展了“我們的節日”“非遺中國年”“春節元宵節廟會”“非遺年貨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系列主題活動。通過二人臺、剪紙、秧歌、腦閣、面塑、皮畫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項目展示展演及傳承人互動體驗,讓非遺浸潤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2024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呼和浩特推出異彩紛呈的文旅活動,組織各旗縣區開展非遺集市、社火廟會、文化惠民、展覽展示等非遺相關系列活動50余項。春節期間呼和浩特市累計接待游客407.82萬人,累計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3.63億元。元宵節期間,呼和浩特市共計接待國內游客45.54萬人次,預估實現旅游收入3.19億元,接待游客人數位居內蒙古第一。
每逢節假日,呼和浩特各博物館推出的一系列文博展覽和相關活動,吸引眾多市民、游客爭相打卡。2023年,呼和浩特市在內蒙古率先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全力推進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館之城、雕塑之城、藝術之城和現代文明之城建設。推出《北疆文化?青城文脈》《北疆文化?青城印記——尋跡文化符號集群》等品牌活動,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推出《如見》《紅山玉龍謠》等一批精品劇目。周杰倫演唱會、跨年夜、張杰演唱會等活動火爆出圈,呼和浩特的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昂艉秃铺氐囊磺卸己苊篮谩钡仍掝}閱讀量過億,有力地傳遞了城市的溫度與文明,彰顯了城市的魅力與顏值。呼和浩特市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獲評2023年全國年度消費熱力城市。

游客在呼和浩特博物館參觀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劭凱攝)
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就是傳承城市文脈、塑造城市文明的過程。呼和浩特市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提升城市品質、提高群眾幸福感作為城市文明提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文化潤心、文明塑城,強調外塑形象、內化心靈,堅持以文化人,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氣氛,推動各族群眾在共建美麗家園中增進交往交流交融。

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劭凱攝)
為打造好北疆文化品牌,今年,呼和浩特市開展“文明有我”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我看城市新變化”主題宣傳活動,鼓勵市民及游客以打卡漫游的方式,領略青城的美好變化與文明風貌。(“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 張倩 呂會生)